1、1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授课教师: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余蕾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第四章三角形第三节教材分析:本节紧紧抓住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切入课题来研究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对三角形全等的探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识容量、思维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主线,从而促进了知识和思维的发展。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七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索过程有所了解。教学目标1经历探
2、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 “角角边”条件。3.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由此带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角边角” “角角边”条件教学难点:建立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说明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发现一、情境引入1、复习提问: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2、今天老师带来教学用的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小孩撕坏了。你能帮老师制
3、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其中一块被撕成了这样: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设计一个合理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验证“角边角”公理。思考,回答,操作、验证。2问题(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三)知识应用,巩固二、探究新知1、在这块残片中原三角形具备了几个边角元素?它们是素?两角一边这三个元素有什么位置关系?两角夹一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使用“ASA”的书写规范:证明:在_和_中已知:如图,AB=AB ,A=A,B=B求证:ABC ABC 证明:在_和_中_ ( )_ ( )_ ( ) ( ASA )3、想一想:
4、如图,在ABC 和MNP 中,B= M, B= N,BC=NP , ABC 和MNP 全等吗?为什么?AB CMN P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三、巩固练习1、三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已知三元素之间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判定 2.强调“对应”二字引出“角角边”定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作铺垫。如先给出B= M=66, B= N=32 引导学生归纳判定 3。简单练习,巩固对判定2、3 的认识。思考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判定 2.学生分析后,在学案上书写证明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判
5、定 3.BCAABC3提升(四)反思评价,建构新知(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3510AB C第1图668925第2图662、如图,O 是 AB 的中点,A=B ,AOC 与BOD 全等吗?为什么?解:在_和_中_ ( )_ ( )_ ( ) ( AAS )3、如图,已知,CE,12,AB AD,ABC 和ADE 全等吗?为什么?AB CDE1 2(四) 反思评价你想说:(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2)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3)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老师想对你说: 4、如图:已知 ABAC,BC ,ABD 与ACE 全等吗?为什么?用学案引导学生规范证明。稍微增大图形难度。引导学生
6、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个性化收获。从巩固提升到拓展延伸的题目设计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会规范书写。在学案上证明。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学会反思。学生可课后思考。ABCDO4B CDEA一变|:上图中已知 AEAD,BC ,ABD与ACE 全等吗?为什么?二变:如上图:已知 ABAC,BC ,则BE=DC 吗?为什么?反思:对黄龙溪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我的教学实际容量还是稍稍偏大了,就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拓展延伸是在课上没法完成的。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在从“角边角”公理推导到“角角边”定理时没有给具体的角度,但从董老师的课上受到启发,先给具体角度在过渡到一般三角形,这样更符合该校学生情况。不过我对自己习题梯度的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