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卫生厅科学研究项目申 报 书项 目 或 课 题 名 称 食物不耐受检测及禁食轮替疗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研究 申 报 单 位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协 作 单 位 泸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 研 究 起 止 年 限 2010 年 1 月2011 年 12 月 通 讯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申 请 日 期 2009.04. 卫 生 厅 项 目 编 号 四 川 省 卫 生 厅二 00 九年制一、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本实验主要通过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不耐受食物的特异性 IgG,分析慢性荨麻疹与食物特异性 IgG 的关系;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使用常规治疗和常
2、规治疗+过敏性食物的禁食、轮替治疗,通过检测组胺、白三烯、EC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3、食物特异性 IgG 等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效果,了解加用禁食、轮替疗法后的复发率是否下降,以便为临床的推广提供依据。慢性荨麻疹诱发原因除了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以外,还与药物、食物有关,而食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国内过敏原的检测一般集中在 IgE 的检测上,而慢性荨麻疹不单是速发型变态反应,还有由 IgA、 IgG、IgM 等介导的免疫性反应,故食物特异性 IgG 的检测更能反映出慢性荨麻疹的食物过敏情况,如果能够检出诱发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原,那便可以避免再次接触易过敏物质,从
3、而减少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食物特异性 IgG 的检测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予以推广,可以使食物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彻底治疗成为可能。二、研究背景和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必要性、新颖性、创新点、研究意义)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又称风疹块(wheal)是一种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发生的局限型水肿性损害,即风团,伴明显瘙痒,病程超过 2 个月 1。其诱发原因除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以外,可能与食物、药物、精神等有关,而食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国内过敏原的检测一般集中在 IgE 的检测上,而慢性荨麻疹除 IgE 外,还与 Ig
4、G、IgM 等介导的免疫性反应有关 2,故食物特异性 IgG 的检测更能反映出慢性荨麻疹的食物过敏情况,如果能够检出诱发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原,那便可以避免再次接触易过敏物质,从而减少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食物特异性 IgG 的检测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予以推广,可以使食物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彻底治疗成为可能。在欧美国家,他们开展了食物不耐受研究,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与很多临床慢性疾病相关 3。虽然其原理机制仍未完全统一,但食物不耐受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研究显示人群中约 50%左右存在食物不耐受,这些人体内相应食物 IgG 水平会
5、升高,所以通过对体内相应食物 IgG 水平的检测,我们可以知道人体对那些食物不耐受。目前,欧美国家对食物不耐受的研究很多,国内也更多的人注意到食物特异性 IgG 的研究。查新后发现目前,国内已有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张晓云等阐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的检测及意义 4;徐文斌等研究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 5;张晓杰等对 158 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 IgG 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6;课题组成员唐艳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进行了临床分析 7;殷建彬等阐述了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 8;林新瑜等观察了咪唑斯汀治
6、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并检测了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 9;李翠华等已经了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10;邓娅等分析了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的测定及其意义 11。虽然国内已有学者通过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 IgG、组胺和白三烯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但本课题拟通过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 ECF、IL-3 并分析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采用禁食/轮替疗法观察其效果,在国内未见相同的文献报道 。参考文献:1 王侠生,廖康煌等. 杨国亮皮肤病学M 2005.7 406-4082 段西凌,李乐平,叶长宁等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gG 及 IgG 亚类水平的测定J.临床皮
7、肤科杂志 2003, 32(8):456-4563 DaeWon JunI Oh-Young Leef Ho-Joo Yoonl Food i ntolera nce a nd skin prick test i n treated a nd u ntreated irr)table bowel syndrome World l Gastroenterol 2006 April 21;12(15) :238223874 张晓云,王建美,朱敬先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G 的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08; 48(18): 103-1045 徐文斌,周虎,李会平等.慢性荨麻
8、疹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研究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8): 7016 张晓杰,宋晓莉等.158 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 IgG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中医杂志 2008;27(2):92-947 唐艳,廖勇梅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的临床分析J 西南军医 2008;10(6):12-138 殷建彬,李惠慢等. 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7;24(6): 342-3439 林新瑜,段西凌,董巍等.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检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
9、12): 856-85710 李翠华,张弘,焦来文等.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8(8): 464-46511 邓娅,李桂明,兰雁飞等.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的测定及其意义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3;17(1): 16-17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一部分 慢性荨麻疹患者不耐受食物的特异性 IgG 检测及分析(一) 、研究方法(内容)1 病例筛选,分组1.1 入选标准慢性荨麻疹患者,符合杨国亮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1.2 排除标准急性荨麻疹血管炎型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物理性、日光性、胆碱能性
10、荨麻疹1.3 分组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将病例分为 2 组,观察组 120 例,对照组 60 例。这 2 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2 标本采集血清标本的采集:每组受试者于治疗前清晨空腹由肘静脉采血 3ml。静置3h,低速离心分离血清,70保存备检。3. 标本检测食物特异性 IgG 采用 ELISA 法半定量检测。4.结果判断据吸光度值50u/ml 为阴性,0 级;50-100u/ml 为轻度敏感,+1 级;100-200u/ml为中度敏感,+2 级;200u/ml 为高度敏感,+3 级。(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 食物不耐受
11、IgG 的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研究一、研究方法(内容)1 病例筛选,分组1.1 入选标准第一部分试验中入选的患者1.2 排除标准合并有肝炎及其他慢性病者1.3 分组1.3.1 食物耐受组 30 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1.3.2 食物不耐受组 A 30 例,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1.3.3 食物不耐受组 B 30 例,采用常规方法+禁食、轮替疗法这 3 组在病情程度、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父母健康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具有可比性。2 具体治疗方案慢性荨麻疹分组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慢性荨麻疹的常见食物 IgG 状况及两组患者常见食物 IgG 情况分析
12、分别检测常见 14 种食物的特异性 IgG2.1 食物耐受组 常规方法若大于 12 岁,用扑尔敏 4mg 每天 3 次、10%葡萄糖酸钙 20ml+VitC2.0 每天 1次,西替利嗪 1 片每天 1 次,有感染者按适应症选用抗生素, 6-12 岁的,剂量减半,小于 6 岁的,用 1/3 剂量。2.2 食物不耐受组 A 同食物耐受组。2.3 食物不耐受组 B 除与前两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配合。 注:禁食、轮替的方法a. 禁食:尽量将阳性食物禁食。若考虑有营养不足问题时,可以将低敏(+1 级)的食品轮替食入,但中、高敏(+2、+3 级)的食品应严格禁食,并避免误食。b. 时间:饮
13、食严格控制 1-2 个月,如 2 月后没有疗效,则可以考虑该疾病非食物引起;如有一点疗效,则继续坚持至 3-6 个月;如疗效明显,应长期坚持,直至痊愈。c. 重新纳入阳性食物:痊愈后可重新纳入阳性食品,一次一种,观察有无原症状的复发,不引起症状复发者可正常食用,引起症状者禁食。d. 复查:禁食 6 月后复查,可以观察到所禁食食物特异性 IgG 水平降低,以确定效果。痊愈后无复发者不必复查。如 1 年以后复发,则重新检测食物不耐受,看看有无新的食物不耐受发生。3. 疗效判断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于就诊当日和用药治疗后第 6 月、1 年做记录,主要观察皮损情况、食物特异性 IgG、组胺、白三烯、ECF
1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IL-3 等,皮损按 4 级评分法进行评价,0、1、2、3 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评分下降指数90% ,显效为 60%89%,有效为 20%59%,无效为19%。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4.结果分析应用 SPSS11.5 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x示,采用独立样本和自身配对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按检验水准 a=0.05,以 P0.05 为显著性差异。(二)技术路线: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应用常规治疗配合禁食、轮换治疗,系
15、统地收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表现、食物特异性 IgG、组胺、白三烯、EC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3 等指标变化。从多方面观察常规治疗配合禁食、轮换治疗的效果,看是否与理论上预计的效果一致,是否降低复发率,以便为临床的推广提供依据。慢性荨麻疹食物耐受组(30 例)食物不耐受组A(30 例)治疗 6 月后观察其治疗效果,1 年以后观察其疗效和复发率,统计方法采用均数标准差( s)x和 X2 检验使用 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禁食 +轮替食物不耐受组B(30 例)6 月和 1 年后观察皮损,检测组胺、白三烯、EC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
16、3、食物特异性IgG检测方法:ELISA、放免法、自动分析仪6 月和 1 年后观察皮损,检测组胺、白三烯、EC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IL-3、食物特异性 IgG6 月和 1 年后观察皮损,检测组胺、白三烯、EC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3、食物特异性 IgG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2010 年 01 月2010 年 01 月 订购第一批试剂(以后按需要订购)2010 年 02 月2010 年 12 月 收集临床病例2011 年 01 月2011 年 02 月 统计分析检测结果2011 年 03 月2011 年 07 月 完成所有患者治疗后 6 月的疗效统计分析2011 年 0
17、8 月2011 年 11 月 完成所有患者治疗后 1 年的疗效、复发率的统计分析2011 年 11 月2011 年 12 月 完成学术论文 4-6 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结题四、现已具备的条件(包括前期研究工作、实验室设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信息 资料等基本条件)预研工作基础:我科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实验,泸州医学院附院皮肤科建有过敏原实验室,我院检验科也可以进行相应检测。在临床采用IgE试剂盒进行过敏原检测,已开展3年多,还做过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生物共振检测过敏原等检查,对过敏原的检测有一定的基础。实验设 备 条 件 : 我 科 拥 有 过 敏 原 检 测 的 仪 器 及 配
18、 套 试 剂 、 食 物 特 异 性IgG 检 测 设 备 及 试 剂 盒 , 检 验 科 拥 有 检 测 慢 性 荨 麻 疹 的 组 胺 、 白 三 烯 、ECF(嗜 酸 性 粒 细 胞 趋 化 因 子 )、 IL-3、 及 免 疫 学 指 标的仪器和设备。 技术力量:课题组由高、中、低专业人员组成,正高以上学历者 3 人,所有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工作、科研经历,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课题组联合单位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进行研究并发表了数篇相关文章。五、预期目标、成果 应用前景、社会效益该项目的研究将明确患者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食物之间的联系,并将检测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工作,采用禁食、轮替治疗来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远期疗效和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论文 4-6 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以作经验交流。该治疗方法在国际已得到公认,但是在国内研究仍然很少,它的应用将解决很多慢性复发性疾病,包括慢性荨麻疹在内的长期复发问题,将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