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83643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腹血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空腹血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空腹血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空腹血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空腹血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空 腹 血 糖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 810 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 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目录1 参考值2 临床意义3 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4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5 空腹血糖检查注意事项6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7 实验室检查8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 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1参考值编辑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 3.896.1mmol/L;如大于 6.1mmol/L 而小于 7.0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mmol/L 考虑糖尿病 ;建议复查空腹血糖

2、,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 mmol/L 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低于 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正常人餐后 2 小时血糖小于 7.8mmol/L,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7.8mmol/L,又小于 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2临床意义编辑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为恒定。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

3、实的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2(一)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 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二)病理性高血糖:1、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3、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升高。4、胰岛 细胞瘤(三)生理性低血糖:如饥饿或剧烈运动。(四)病理性低血糖;1、胰岛 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2、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等3、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

4、节血糖。4、糖原累积症。3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编辑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 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 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 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 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 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 2小时血糖 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4、如糖耐量 2 小时血糖 140-200

5、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 110126 mg/dl( 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4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编辑空腹型低血糖症的诊断程序(1)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2)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 12:00 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 12:00 和早 7:00 各测 1 次血糖,早 7:00 血糖高于夜间12: 00 达

6、1.0mmol/L 以上者可诊断;3(3)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点是凌晨 3:00 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5空腹血糖检查注意事项编辑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 6:008:00 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有些患者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因此需测餐后血糖才能真正了解病情。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全时间的,即不但空腹血糖要达标,而且餐后血糖亦应降至一定水平。【常用化学诊断方法】Folin-吴宪法邻

7、甲苯胺法GOD-POD 法(葡萄糖氧化酶偶联比色法)6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编辑(1)多尿: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 30004000 毫升,最高达 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有的患者日尿次数可达 20 余次。因血糖过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糖亦越多,如此恶性循环。(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以饮水来作补充。因此排尿越多,饮水自然增多,形成正比关系。(3)多食:由于尿中丢糖过多,如每日失糖 500 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血

8、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复。(4)消瘦: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过多,体重下降,出现形体消瘦。(5)乏力:由于代谢紊乱,不能正常释放能量,组织细胞失水,电解质异常,故病人身感乏力、精神不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女患者外阴道痒等。甚至有的患者直至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时才被确诊。7实验室检查编辑4餐后低血糖症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较(1)尿糖测定。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不超过 100mg,一般常规

9、的尿糖定性测不出。若每日尿中排出糖超过 100mg,则称为糖尿。(2)血糖测定。目前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也有采用邻甲苯胺法。正常空腹血糖为 3.96 .1mmol/L,若两次重复测定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3)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可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4)胰岛素测定。测定标准:空腹时正常值为 515mU/L,胰岛素依赖型则低于正常的下限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人。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依赖型无高峰出现,呈低平曲线;非胰岛素依赖型高峰较正常为低,或高峰延迟。(5)C 肽

10、测定。 空腹血中正常值为 1.00.23g/L,胰岛素依赖型减少或测不出,非胰岛素依赖型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C 肽释放试验同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医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胰岛功能的病变,单查空腹血糖判断是否糖尿病,必然造成部分糖尿病漏诊,因为糖尿病早期首先是餐后血糖升高,此时空腹血糖可以偏高或者正常;另一方面,有些非糖尿病患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肝病及长期应用激素者,可出现血糖升高,故单靠空腹血糖又可导致误诊。尿糖受肾糖阈的影响,与血糖不成正比。因此,尿糖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要确诊糖尿病,判断其类型及严重程度就必须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 C肽兴奋试验,有条件做胰岛素受体结合率试验

11、则更好,根据空腹血糖7.0mmol/1 或餐后血糖11.1mol/1(除外胰腺瘤、甲亢、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肝病及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可诊断为糖尿病。在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如胰岛素释放正常或不正常,C 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不足,可诊断为 型糖尿病,其经、中、重度诊断标准如下:轻度:空腹血糖和餐后 3 小时血糖值差在 35mmol/1 (如超过 5mol/1 应排除感冒、感染、情绪波动、劳累等因素),胰岛素分泌正常或不足,C肽释放在正常范围。中度:空腹血糖和餐后 3 小时血糖值差在 510mmol/1,胰岛素释放在餐后 1 小时,2 小时低于正常值 1/3,C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低下。

12、重度:空腹血糖和餐后 3 小时血糖值差在 10mmol/1 以下,胰岛素释放在餐后 1 小时、2 小时低于正常值 2/3 或四点均低。C 肽释放低下。8空腹血糖受损编辑5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 2 小时血糖正常7.0mmol/L(140mg/dl);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110mg/dl)但7.0mmol/L(126mg/dl )。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也许还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药)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的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 1/3 在

13、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 1/3 维持不变,另外 1/3 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荞麦、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胡萝卜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 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 ,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消除将军肚很重要。坚持锻炼 ,每周至少 5 次,每次 30 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

14、。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6糖 尿 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目录1 病因2 临床表现3 检查4 诊断5 鉴别诊断6 治疗1病因1遗传因素1 型或 2 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 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 60 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有多个 DNA 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 HLA 抗原基因中 DQ 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 2

15、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 2 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 细胞。2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 ”症状,多见于 1 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 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73检查1血糖是

16、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 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 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 2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 13 周的平均血糖水

17、平。6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反映胰岛 细胞的储备功能。 2 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 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 GAD 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 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 1 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 1 型糖尿病的意义。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

18、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4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 7.0 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11.1 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1 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 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低下,ICA、IAA 或 GAD 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2 型糖尿病8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

19、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5鉴别诊断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 12 周可恢复。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6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 5 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

20、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一)一般治疗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 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 4 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 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 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7.2 毫摩尔/ 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10mmol/L,HbA1c 小于 7%。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二)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1

21、)磺脲类药物 2 型 DM 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9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 105 毫

22、克/分升(5.8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 2 小时血糖控制在 120 毫克/分升(6.7 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证 肥胖型 2 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 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 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 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

23、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不良反应 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 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倍欣(伏格列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

24、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 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 30R,优泌林 70/30。(1)1 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 23 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 3 4 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2)

25、2 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 1000 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 3 天调整 1 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 4.98.0 毫摩尔/ 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 2 次胰岛素。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四)饮食治疗10饮食治疗是各种

26、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或标准体重( kg)=身高(cm)1000.9 ;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

27、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 1500 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 0.51.0kg 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 4 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 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 ,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 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 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 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 400g 以上。3.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 4 千卡。占总热量的 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 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 1.52.0g 。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 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 0.6g。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 9 千卡。约占总热量 25%,一般不超过 30%,每日每千克体重 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