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徽商文化期末论文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财务管理(1)班 姓名:方砚冰学号:20109400472简谈对徽商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经过数千年的蒸育和胚变,自宋代以来开始初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以其丰厚积淀和巨大张力,孕育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徽商;而在明清时期事业达到鼎盛的徽商,又以自己的强大经济基础和突出的聪明才智,实现了徽州文化的全面杰出与辉煌。徽州的闻名,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商业发展,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等等,都无处不在的体现着古徽州的诱人魅力。我是歙县人,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他自然也有这不同的感触。尤其是我的家乡是徽州府衙所在,更感到一种无比的自豪。(一)徽商还
2、是先来谈谈最引人关注的徽商发展吧。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自宋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统称。历史的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多个层次、主要以血缘、亲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龙游商等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徽商经营范围普遍, “其货无所不居” ,且经营方式多样。国内关于徽商的研究的兴起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后迅速升温,开始成为一门显学,至
3、今已颇具规模。而由于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因此,对徽商兴衰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现今安徽商人的崛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在漫长演进的中国封建社会,徽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的产生、崛起、兴盛和逐渐从顶峰消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演进,既和古徽州地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又和中华文化大背景、和长三角历史地理条件紧密相关。古徽州山多田少人众,许多人必须“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4、经营四方以就口食”。这一义无反顾的“丢”,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条生存新路的开辟,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一步很了不起的迈进。“徽民寄命于商”(1),是一种生存选择,是一种顺时应变。而徽人之先世又大多为中原移民,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徽人开拓性的重要基因。徽人不仅在儒学原典中发掘到不少“士商异术而同道”的理论依据(2),而且在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学思想中汲取了不少新鲜的思想营养,“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3)“商贾何鄙之有”(4)的呐喊给徽人为商者“治生为先”信心的坚定以有力的精神鼓舞。 最重要的是,徽人一走出大山,展现在面前的首先是江浙等地广阔的中国长三角大市场。南宋以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
5、心的南移,临安(杭州)都城的繁荣,使长江三角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凭便利的新安江水运手段输往杭城等地的徽州土产竹、3木、茶、石料、药材、纸张等有较大需求量。在长三角大市场里,徽商进而借得明清朝廷政策之便,抢占先机经营盐业,获得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典当等行业也在江浙两淮遍地开花。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徽商,“贾而好儒”、“贾名儒行”,将儒、官、商进行了灵动的协调,交替为用,以儒饰贾,以仕护商,以商促仕,终于在长三角这一得天独厚的大市场上首先创出了一片天下,迅速崛起,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声望和成就。(5) 徽商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更可贵的还在他们并没有
6、落入“唯材唯钱为高”的“商” 之老套,对“商”有自己的独到认识。他们坚持为商先做人,善于利用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民生”,利用儒学伦理表达为贾之道,改铸和倡扬儒家义利观以提升为商理性,利用“仁”的理念倡扬“睦淵任恤”之风,利用“经世”思想强调日行践覆,以贴紧日常的践行否定空疏理学之流弊。徽商的贾而好儒,突出了文化在“商”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为商中的人文理性追求。如果剔除其“好儒”中的封建性成分,徽商的热心公益、崇文重教、爱国奉献,塑造了一代儒商的形象,不仅在当时连士大夫阶层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而且其“儒商”的特质就是在今天也仍有其现实的警示和启迪意义。然而,政权的压榨下,徽商开始了衰败的道路。
7、盐商的受挫标志着徽商的衰落开始了。其次,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连年战争,徽州因战乱损失惨重,直接造成了徽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此外, “咸同兵燹”使得长江一线交通受阻,中断了徽商所经营的吴楚贸易,也使得徽商在苏浙地区的商业活动陷入停滞。这一切都使得徽商元气大伤,最终一蹶不振。自此,徽商不再独大全国,经济地位也逐渐被浙商等取代。(二)徽州教育徽州的教育是紧接着不得不说的重要方面。徽州地靠江南,东汉末年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一带的名家士族纷纷渡江南迁,许多人在徽州建立了避难安居之所。他们一方面带来了发达的中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从而整合、改造了原徽州本土的丛林经济;另一方面带来了发达
8、的中原文化,以教化乡里,礼教社会, “起学校、习礼容” ,习俗由此渐变。 “尚武之风显于梁陈,右文之习振于唐宋” 。南宋以后,一个重文重教的社会习俗已在徽州形成。重视教育成为徽州千百年来的传统。由于重视教育,故徽州教育结构之合理、教学机构之多,举世瞩目。私塾是中国古代一种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形式,其在徽州遍及各乡各村,涉及家家户户;社学是一种官办的乡村教育,明洪武八年(1357 年)正月诏书天下立社学,当年徽州六邑就立有社学 462所,康熙时已达 562所;县学和府学是官办培养科举人才的场所,在徽州,它备受人们重视;书院或称书屋、精舍等是一种官民兼办的高级教学及科研机构,其在徽州之多、之盛,强于
9、他邑,据统计,宋元明清,徽州共有书院 260多所,影响最大的是歙县紫阳书院。除此之外,徽州民间还有不少的乡约、文会等,多具有教学、教化之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徽州的教育除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外,许多还包括了有着徽州地方特色、极具实用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如徽州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乡,而徽州人又有经商的习俗和传统,故珠算教育在徽州既具条件又深受人们欢迎;再如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影响极大,许多先生在教学时,往往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医药知识等。徽州的教育家及教育理论也层出不穷,影响极大。朱熹就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4其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授业解惑,两次回徽省墓,皆事讲学,从学者众,论定高足 12人,
10、创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主讲白鹿洞书院时,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影响极大。婺源人江永毕生淡泊名宦,致力于讲学,戴震就是其高足之一。而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歙县人陶行知则是近代徽州教育的杰出代表。教育发达,人才也就辈出。如徽州的科举,中举人者,数不胜数;中进士者,宋、明、清三代,本籍就有 1242人,加上寄籍者则更多;中状元者,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 18人,占全国总数的 149,仅次于苏州府,名列全国第二。历史上,徽州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 , “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十九进士者” , “一科同郡两元者”等之说,这些都是徽州教育发达的真实写照。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
11、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 ,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 “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育出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教育发达,是徽州社会的一大特点,至今遗风犹存。(三)茶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林水秀,土质肥沃,茶树遍布。茶区云雾弥漫、空气清新、茶质优良,属于高山茶类。 “祁红” “屯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黄山毛峰” 、 “太平猴魁” 、等都是茶中珍品。从而
12、,徽州人的茶文化自古流传,博大精深。茶道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文士茶以儒雅风流为特征,富士茶讲究高堂花厅、茶具华贵、茶形精美、气度豪华。农家茶注重内美不重外形,道家茶寄情返朴归真。每种茶道都有几道乃至数十道讲究的表演程序。徽州茶文化积淀丰厚,历朝历代的茶诗、茶画、茶著举不胜举,茶人茶商更是成绩斐然、有口皆碑,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至今仍存。在当今中国,一个地区拥有如此丰富的茶资源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凤毛翎角。(四)徽州女人徽州,皖之南。自古人多地少,所谓七山一水一分地,半分道路和家园如此恶劣的环境,徽州人一生下来就铭记祖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做得生意,娘的心头肉;客死他乡,做鬼
13、也凄惨徽州人要想活路就得走出大山十三四岁念了几年书的徽州男人只得背井离乡,顺首水路,沿着山道,走出大山四处求生活,期间吃的苦受的累又有何人能知晓活络点的学做生意,学手艺成功了,赚钱了,飞黄腾达,衣锦还乡修宗祠,建住宅,光宗耀祖,一家人以你为荣失败的,流落街头,客死他乡,无人问津从那时起徽州商人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成功以至于影响到中国明清两代商界五六百年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盛极一时徽州商人走出去了,成功了留在山里的是徽州女人男人出门经商,女人独自守家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田间劳作,屋内忙活,到处是徽州女人的身影。5徽州女人最怕的不是劳累而黑暗的夜晚,黑暗的让人窒息。漫漫长夜最难熬,孤枕难眠,寂寞难
14、耐同是恩爱夫妻,别人家双飞双宿,自己确落个“一世夫妻三年半” 。凭他金银万两,却换不来同眠共枕。无奈中,抛洒出一把铜钱,吹灭油灯,俯在地上,一个一个的摸索起。复而又抛,如是三番。直到东方发白,雄鸡啼鸣,也未曾等到枕边人儿归。女人的容颜就在这简单的游戏中逝去,等来的确是一把两面磨光的铜钱。但是又有谁人能料?结果都是美好的几时,男人荣归,骨肉团圆,夫妻合欢。或是噩耗传来,等来的却是男人的牌位,哭天喊地。未亡人守节育子,子孙后代飞黄腾达。终于感动了皇帝,颁个奖吧,一座冰冷的石头牌坊。记载了这个女人一生的故事。徽州也成为了历史上中国贞烈女子最多的地区。(五)徽菜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绩溪
15、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丰富,盛产石鸡、甲鱼、桃花鳜、果子狸、娃娃鱼、麂子、竹笋、香菇、木耳、蕨菜等。因而徽菜品种繁多,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问政山笋,臭鳜鱼、凤炖牡丹、清蒸石鸡、黄山炖鸽、毛豆腐、一品锅都是徽菜中的佼佼者。徽菜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即便是像“臭鳜鱼”这类特殊风味菜,其用料也必须是新鲜鳜鱼,经过一定的加工腌制后烹调成菜,决不滥竽充数。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烧菜讲究软糯可口,味美隽
16、永;炖菜 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蒸菜着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徽菜善于巧控火候,厨师们除根据菜肴的特点和要求,分别运用旺火、中火、小火烹调外,还经常运用几种不同的火候烹调一种菜肴。尤其讲究木炭微火单炖、单烤,如“石耳炖鸡” 、 “黄山炖鸽”等。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在于: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常用火腿作料,冰糖提鲜,料酒除腥提香,从前,徽菜厨师是从来不放味精的。(六)徽州建筑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歌德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
17、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与韵律美,又同时具有可因体现技艺的创新性而产生的新奇美。这就足以说明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能使设汁思想、技术于手段和艺术形象结合为个整体,并为其实用的设施功能服务。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恒,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徽派建筑的风格特色上要体现在村落的民居建筑上,从设汁、选址、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十地反映了徽州的土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6倾向。所谓民居是指古时遗存的、相对于“官式做法”的民间居住房屋,它与宫殿、府邮
18、、坛庙、陵园建筑不同,一般都采用较经济的手段,囚地制宜,因材致用,以满足生活及生产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构造和用材相互适应,巧妙结合,各地民居又带有不同的人文特征,风格迥异,丰富多样而又淳朴自然。首先,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徽州民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巾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川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整个宅居足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P
19、 式或“户”字式)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其四周青砖高墙围护,鱼鳞小青瓦覆盖的坡面屋顶,马头形的山墙从屋顶两侧筑起高过屋脊,以用作封火墙。另外,徽州“古建三绝”的美誉,驰名中外,其所指的是:布局、结构、营造、装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民居;祭祖、执族规、作族徽、阴森可怖又建造得雄伟壮观的古祠堂;封建政治、礼教所致的外形古朴典雅、巍然屹立的石牌坊。歙县的许国石坊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徽州文化的活态传承应该是运用在实际之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把徽州文化充分利用,新安医学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徽派盆景与徽派建筑可以运用到诸多的城市建设元素之上、新安画派体现的是本
20、地区的文化品位与修养程度,可以发扬光大,更可以推动笔墨纸砚在徽州地区的普及化。砚台、万安罗盘又可以作为艺术品放在家中摆设,或者作为城市的一大元素,更可以加以改善推广,适合“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等等。 。 。还有许许多多就不举例说明了徽州文化以其全面性、系统性、辉煌性与典型性,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从而具有典型代表和标本的价值和地位。 ”因此可以说,徽学已远远超出过去所说地方学的涵义,但又保持独有的地方特色。最重要的是以儒学、理学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信念为核心,在数百年中渗透进徽州人的血脉和心灵。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能在这里意义说明,以上只是找了几个方面讲述,更多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的历史没有表现出来。有兴趣的可以去古徽州所在游历一番,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