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章 新闻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记者调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和大脑思维,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发现新闻和认知事物的一项特殊的社会调查活动。 一般情况下,采访分为三个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第一阶段、采访前期) ;实施与运作阶段(第二阶段、采访中期) ;深入与过渡阶段(第三阶段、采访后期) 。 策划准备在新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记者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理顺采访思路,明确报道思想。 做好采访的策划和准备,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效果。 第 1 节 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新闻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或者阶段内,为着达到预期的传播目
2、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 它包括报道的范围、内容、重点、具体要求等等。 它是记者进行采访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思路。 1、明确报道思想的作用: 1、确保采访活动在政治上、政策上的正确。 对媒体而言:及时制定不同时段的报道思想,给记者在政策、观念、思维上的导航。对记者而言:只有明确报道思想,在采访中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其新闻作品才能符合社会、受众的利益。 2、确保新闻素材获取的有效性: 制约着记者的行动:克服采访的盲目;服务于记者的行动:克服采访的消极。 3、指导新闻主题的提炼。 案例辽宁盘山县报社记者孙培用在从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一文中说: 报纸上每天刊登的新闻虽然各有特点,内容也不
3、尽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力求正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要求记者要勤于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多动脑、多思考,明白应该抓什么,不应该抓什么,及时写出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闻来。 我采访甜水乡的一个朝鲜族村,全村不足 300 户,每年都有 70多名农民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去打工,回来后都已“腰缠万贯” ,但他们不是把挣到的钱用在娶媳妇、盖房子、买家俱上,而是投资再发展,办厂子,开饭店,买车搞运输,或投在种、养业上。这不仅反映了当前农民全新的观念,精神面貌的变化,而且也对其他群众是一个积极的引导,于是我写了甜水乡创业村 农民创业新时尚 ,引起不小的反响,并被多家省市新
4、闻媒体刊发、转载。 2、报道思想的构成:时期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阶段,新闻报道应有不同的报道重点。 指导性: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开展、怎样开展。 典型性:选择代表时代精神风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具有指导性、说服力、感染力的人和事。 案例 2006 年中国传媒之报道思想: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报道贯穿全年 从“急农民之所急”切入,凸显责任传播; 2、强势报道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 和谐社会形势下的和谐文化、和谐媒体、和谐传播为传媒业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3、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宣传报道 媒体赋予长征新的时代内涵;4、强烈关注中非合
5、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 传媒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崛起下的大国责任” ; 5、全线报道青藏铁路通车 媒体传承国人梦想:路通、人通、心通; 6、追悼唐山地震 30 周年 媒体勇于直面危机与历史; 7、深刻披露公共卫生事件 媒体由事后监督走向同步监督或事前监督; 8、积极应对重庆、四川遭遇严重旱情 媒体深入抗旱一线报道,成为抗击灾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 9、 “责任造就公信力”办报理念的率先提出 党报改革进入全力打造公信力阶段; 10、千龙、新浪倡议“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 开启文明媒体新风 3、如何明确报道思想: 学习编辑部提供的报道原则和报道提示,领会其中的意图和实质; 注意结合实际,认真钻研党
6、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 认真研究客观实际情况,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深刻地理解、把握报道思想。 第 2 节 新闻的策划 “新闻策划”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就是新闻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议还未有最终的结论,而且可能永远难以达成一致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 将新闻策划理解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如策划新闻报道,对此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将新闻策划理解为“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并予以报道的一种行为” ,即策划新闻事实。对此有认同的,也有反对的。 1、新闻策划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策划: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做出的事先谋划或筹划行为。
7、新闻策划的特点: 策划对象:重大题材的新闻事实; 策划目的:追求新闻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以产生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内容表现:有着强烈的主体性色彩; 行为方式:带有明显的群体性。 2、新闻策划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新闻传媒的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多出新闻精品; 有利于新闻传媒更好的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案例:南方周末2006 年 3 月 11 日在 B14 和 B15 两版推出了3.15 特别报道:直击医药虚假广告 3、新闻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取信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报道策划只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
8、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奸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2、创新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 案例:从两个维权案例看深度新闻报道的策划 摘自新闻战线2003 年
9、第 9 期 作者:中国妇女报吴洁玲 3、变通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略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 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案例: 新华社 1997 年 5 月 30 日播发过一篇名为夏收何必搞仪式 小麦未熟遭“剃头” 的消息,就是与记者采访初衷不一致的新闻。 当时新华
10、社陕西分社的记者被通知去渭南市大荔县朝邑农场,参加省农机管理局主办的“全省小麦机械化东进西征收获活动开机仪式” 。在途中,警车开道前呼后拥的车队,就给记者留下了搞形式主义的印象,但这个事实还不足以动摇原有的报道主题。但凡对农村熟悉的人都知道,麦收不等人,采用机械化收割这是一个进步,而且大张旗鼓也可以被解释成是为了营造气氛,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记者当时还是抱着从正面宣传“三夏”开机仪式的想法。报道思路的转换来自仪式结束之后的采访。等参加活动的各级领导一走,记者无意中发现一个怪现象,参加开机仪式却未进田的 3 台收割机掉头离开了,4 台收到一半的收割机也由田里返回,5 台刚开始收的也边收边返
11、。 “龙口夺粮”为何不一鼓作气?记者从农场几个同志那里了解到“借礼仪小姐” 、 “四分场 140 多名职工准备了 3 天” 、“兄弟农场支援 5 台收割机”等情况,特别是“小麦还要三四天才到收割期” ,这么一折腾不仅会影响产量,还要费更大功夫去晒晾被割的未熟小麦!这些发现促使记者以高度的责任心最终修正了原来的报道计划。他们马上向编辑部作了汇报,取得了总社和分社的支持,不顾来自利益部门的压力坚持播发了稿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这篇稿件后来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4、实效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策划得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
12、、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已、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5、可行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 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案例:这期新闻策划十分粗糙 4、新闻策划的一般步骤:1、拟定主题:主题的选择和拟定是整个新闻策划的灵魂,是统率整个活动的思想纽带和思想核心。主题的拟定立往往建立在掌握种种资料和整合种种资源的基础上。
13、主题拟定的标准:新闻价值的大小,即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说明:在最初的讨论时期,主题往往比较宽泛并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宽泛的主题有利于从多个层次展开新闻采访活动。 2、确定单元结构关系:新闻策划在内容上的表现,通常由多个结构单元组合而成。往往每个结构单元代表了一个次主题。为了寻找到尽可能理想的单元组合,在策划时,往往采取穷举法进行无限制列举,然后再通过筛选和归纳的方法得到一个集中、突出、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在结构。 3、拟定体裁与风格:体裁: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整合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 风格:叙事、图文配合、 “编者按”等。 4、拟定单元任务:对于职业新闻记者而言,单元任务的
14、拟定是是对于相关文本的工作量的确定。包括:每一单元将会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采访什么?难点和重点是什么?成稿后的面貌如何?等等。它是对一次新闻策划的结构总体和每一个单元的任务作进一步细化的过程。 5、拟定工作分工:把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分配到每一个相关人员,提出注意事项。分工的策划将会最终形成两张表:任务人表和日程表,交与主持者和每个相关人员共享、掌握。任务人表:便于使参与者有章可循,主持者通过对任务人作必要的讲解、认真的督促,为新闻活动保驾护航。 日程表:主要用于时间的控制,一般以时间进度表(倒计时)的方式来表现。时间的安排要合理,留有余地。1:新闻采写实践实习课 2:新闻策划 第 3 节 获取
15、新闻线索 记者从事新闻采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哪里有新闻?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和信号,又叫“新闻苗子” 。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对于记者来说,若是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跃;反之,只能靠编辑部给题目,靠别人给米下锅,工作就会十分被动。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1、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的。或有
16、头无尾,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案例最早报道张海迪事迹的是新华社山东分社的记者宋熙文。有一次,他去山东省东阿县参加一项工程的典礼,路上,山东画报社一位同行与他聊天,说到莘县有一受人称道的瘫痪姑娘,乳名叫玲子。一天,她坐手推车路过县城街道,一个为她幼时治过病的医生惊奇的说,当年玲玲病得那么严重,居然活过来了,而且精神还这么好,简直是奇迹。一些老太太、小孩子也围着问长问短。宋熙文感到这是个重要的新闻线索,参加完典礼后,马上就去采访了。片段性这一特点启示我们:一鳞半爪虽不是全龙,但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进一步去发现,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2、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还十分粗糙,只是
17、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 案例1982 年的一天,一架民航机刚在广州机场着陆,即起火燃烧。广州日报两名记者去现场采访。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说到伤亡人数,谈到有一旅客失踪了,后来又找到了。仅此而已,无详细介绍。记者感到其中可能有新闻,一散会,就立即打听到这位旅客在广州的住址,并去采访。原来,在飞机着陆起火后,这位乘客马上从机舱口跳了下来,并自动参加抢救工作。而在匆忙中,机场人员没问底细,以为他是“混”进机场来的,立即把他赶走。这位旅客就不辞而别了。后来机场清查机上人数,发现一人失踪,经多方联系才找到。广州日报记者据此写了报道唯一的失踪者找到了 ,成了独家新闻。梗概性这一特点告诉我们:仅靠新闻线索还是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来,更具体的内容要靠深入采访才能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要靠深入挖掘才能把握。 3、不确定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还真假未定、价值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