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读书》读后感.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9017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书·读书》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书·读书》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书·读书》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书·读书》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书·读书》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教书读书有感初次看到冷玉斌冷老师这本书时,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 “教”和“学”重叠在一起。正如冷老师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决定于两件事。一是学习与汲取,即“读书” ,二是实践与反思,即“教书” 。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应该是淡泊的人,冷老师是一位憨厚而低调的乡村教师。即便他已经拥有“国培计划”北大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的头衔,依然安心自在地在一个宁静小镇生活、教书、读书。这是一种安逸的情怀,不急功近利。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选择,明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明明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就连冷老师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劝他“赶快出来” ,他为什么不为所动

2、?其实,冷老师是富有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亦如俞洪敏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读书给他带来了情怀、胸怀、和气质。这是一个人能把事情长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由此,读书,成就了冷老师的厚积薄发,滋养了他的心灵,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因为大事的焦虑、烦躁、气恼、悲愁以及一切将他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烟消云散。所以冷老师即使身处乡村,依然自得其乐,享受读书的孤独与快乐!我想,这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应追求的,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 ,不能断章取义、囫囵吞枣。读书,就该像冷老师一样,真读!当今浮

3、躁的社会,心静淡泊者胜出。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实际是与作者的一次次对话,书中有人,人在书中,汲取书中养分,滋养生命与智慧,在实践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坚持阅读何尝不是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新时代发展下,信息的广泛及快速传播,不断推动教师积极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继承无数教育先贤优秀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读书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古有孔子杏坛讲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温故知新,学而时习” ,言传身教,一部论语成就万世师表。 师说 ,去璞存真,用简洁朴实的语言道尽师者使命。 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不光有理论指导,也有我们沿用至今的

4、教学组织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走班制,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借鉴的经验?一切教育经验的取得和传承、一切教育方法的发展与改进何尝不是在督促我们读书、实践!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西欧人信奉多年的“真理”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之时轰然倒塌。千年“真理”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面对着有主观能动性的孩子。教育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不变的理论来面对变化着的孩子,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面对独具特色的人,那样,教育也只能成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因此,青年教师们我们需要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和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好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创造性解读,非照本宣科。同时,秉持新课程理念下的

5、学生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正如冷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读书、教书、反思。冷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引着教师们的前进方向:一天天读书,一天天教书!一天早晨,捧着这本书在地铁里阅读,被崔永元和教师们的精彩对话所吸引,一不留神竟坐过了站。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确实够有魅力的。十一学校始终不断地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自己的优秀教师遴选出来,为他们举办教育教学思想的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十一学校的变革,了解教师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校将该活动冠名为“课堂里走出教育家” ,每次都邀请崔永

6、元来主持,从 2014 年到 2016 年,先后有 11 位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展现各自的风采。每位教师的展示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学校为这位教师精心拍摄的大约 10 分钟左右的视频,生动活泼地再现校园生活、课堂教学、师生活动以及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二是教师的主旨演讲,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教育观念,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式;三是亲情互动,邀请教师的子女、家属以及学生、同事、老师等来到展示现场互动交流,从更多的细节凸显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崔永元以他一贯的机智幽默、亲切活泼的主持风格,为这一活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一、阅读的意义名师成长的路径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7、东西是很值得大家借鉴的。对阅读的重视,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名师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十一学校的这些名师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的过程中,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阅读。王笃年老师认为,自己能够立志做一名中学教师,就是因为“阅读成就了我” 。在上大学期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参加工作之后,他在系统研究苏霍姆林斯基重要著作的同时,有进一步研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等系列教育名家经典著作,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程教学领域有了相应的基础之后,王笃年老师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 ,以及加涅、奥苏贝尔等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的学

8、习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闫存林老师更是“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爱阅读的孩子永远是永福的。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动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他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包括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豆瓣”上创建读书平台,和学生一起聊与阅读相关的话题,在课堂上朗读经典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所带来的多元理解,带领学生将相关的作品进行改编并演出,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作品的韵味教师自己喜欢阅读,并且以身作则,才有可能让学生也爱上阅读。十一学校的这些优秀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表率。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建立起一个个学科教室之后,学生每人一张课表,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自由阅读

9、的时间多了。但时间就像手里的沙子,要想将其抓牢控制住很不容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如何提升阅读的质量也是各学科的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重点。他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从一节课的规划到一天的规划,从一周的规划到一学期的规划,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个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自然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的品质,让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用自己所掌握的这些现有知识来面对未来、应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其实就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二、改变的力量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如此的熟悉

10、,以至于大家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妥。但这习以为常的教学究竟有多大的效果,是否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多少教师对此做过深刻的反思呢?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坐在教室里,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基础,有对学科不一样的兴趣和志向,但却要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事情,这本身就凸显出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管理与风格迥异的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一是小班化,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开展学习,而不是始终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十一学校在几年前开始了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取消行政班级、学科按照不同程度分层、建立一个个的学科教室学校最担心学生在这样的变革中出现混乱和迷茫

11、,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最终发现最难改变的其实还是教师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少了,按理可以因材施教了,但教师们还是喜欢从头讲到尾;有的老师看上去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但很多都是教师自己一厢情愿的安排,学生并不认帐。在这样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王春易老师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也有很多的迷茫。她 33 岁就成为特级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总是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但现在课堂不再是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了,改革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踩到脚底下去了,而展示给学生的都是自己不成熟的那一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哭了很多次,流了不少泪,但她坚信,教育改

12、革的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不能再向过去那样对学生的成长大包大揽,一定要给学生的自我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改变。为此,她一次次地问计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展示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看到学生会阅读了、会做笔记了、会画图了、会反思了、会提问题了,她就觉得是自己获得了新生一般。她的一段演讲让我印象深刻:“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变,越是爱讲,越是会讲的老师越要改变。为什么?因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越少;教师讲得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越弱,到最后,学生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曹书德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改变,

13、更是值得老师们学习。遇到非常聪明的学生,你说一件事情他立刻就会给出答案,在课堂上根本安静不下来,这样的境况相信很多老师都经历过,曹老师给他设计单独的学习计划,让他自主学习,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布置同一题目要求学生完成某种类型的作文,是教学的一种常态,到了曹老师这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学生不喜欢借景抒情类的文章,但对科幻类的作品非常喜爱,他就鼓励学生科幻作品;有学生非常喜欢推理类的作品,他支持学生的这一喜好,赞同有相同志趣的学生成立读书小组,就推理类作品展开研究,并鼓励他们创作推理类的小说改变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统一的作业要求,这些针对学生实际的变化和处置,收到了意想不到

14、的效果。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一点点的改变,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此,我深信不疑。三、做事的标准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衡量的标准很简单,即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如果这件事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就要好好去做,如果不利于学生成长那就不能去做。翻转式学习:21 世纪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物理学教授时,曾经非常努力地讲授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自己也引以为豪。但有一天,有一位毕业生来到了他的办公室,语气中透出愤怒和悲哀, “你把我的生活给毁了!” “这是怎么回事?” “我上大一时选了你的课。因为你把物理学讲的那么趣味横生,我才决定选物理学

15、作为专业,直到上了高年级我才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对这个科目兴趣不大,我得才能和目标在别的方面。就是因为你,我的整个大学都被浪费了。 ”如果有学生这样来和你交流的时候,不知道你会怎样想?周志英老师对此曾感慨的说:“优秀的教师更有可能让学生迷失自我。 ”在很多时候,学生就是因为“亲其师”然后“信其道”的,我们也常以此来评判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因为很多中学生很不是非常明晰自己的志向,缺少生涯发展的规划,教师也很容易把学生带到他自己并不擅长的发展道路上,会给他今后的发展到来麻烦。学生仅仅“信其道”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明其志” ,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志向与所信的“道”是否相匹配,让学生避免在成

16、长的道路上走弯路,这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学生,真的在做“以为人本”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顶撞了老师,学生不遵守相关规定、经常自说自话自行其是李亮老师作为学生的教育顾问,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违反班规校级的孩子。是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他们批评教育,还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己通过反思和醒悟,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李亮老师选择了后面这条路,也因此成就了一个个孩子。晓峰因为不满意赵老师对班级同学的批评,当场顶撞了赵老师,把赵老师都给整哭了。李亮老师找晓峰谈话,希望他认识错误,向赵老师道歉,没想到李亮认为赵老师错误在先,应该先给自己道歉才是。赵老师自己也逼着一肚子的气,认为自己是在管理班级,没有做错

17、什么。为了处理好这件事情,李亮想了各种招数,也因此而学习了很多知识,前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这一问题化解掉。班级学生大志,更是一位“处分 8 次也不冤的人” ,经常旷课迟到,去中关村买耳机,没有付钱就把商家的耳机给带了回来,时不时还会不打招呼将同学的电脑拿走使用,没有入选到化学竞赛班,但非要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等等。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李亮老师和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大志那个性独特、思考问题不周全的特征。他不是一个存心给大家制造麻烦的人,很多时候是在无意之中导致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引导,同时耐心等待。学校具备处分学生的权力,但是不是一遇到事情就将其高高举起,通过威权的方式来强迫学生“就范”呢?李亮等老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真的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就会发现,面对问题学生,其实还是有别的路径可以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