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本剧社团活动计划1、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同时语文、历史课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也我们注意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种独特体验在课本剧的编演中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中学阶段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充分感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大语文综合素养。二、编演课本剧的意义1、能极大调动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学生自己把课文编成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演什么角色合适?人物性格有何特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愿意主动思考、编排,并一遍遍地
2、认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另外,编演课本剧不知道戏剧常识不行,同学们课下主动学习并认真阅读那些剧本,然后自己揣摩人物、改编课文,学习过程变得主动、积极。2、能培养学生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编演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剧本不是课文,不再有大量的叙述性语言,除了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外,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改写剧本时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就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为了演好某个角色,演员对其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反复推敲、试演,在这个过程中,其语文基础知识自然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3、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
3、动的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改编后进入表演,他们又会根据实际,结合当代学生的一些特点不断调整、充实,进行再创造,从而使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更具个性化,使得形象更为丰满。4 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戏剧是一门文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就是生活。编演课本剧就是用戏剧语言辅以动作等来推动情节发展,进而反映生活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戏中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如此。5.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原来上语文课,分析
4、人物总是让学生想象、联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编演课本剧后,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所感染。三、社团培训方案:1、组建工作:第一次组建课本剧社团,我努力开好这个头,把这个社团带好,求效、求精。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表演能力较强,所以本学期从初一招收一批成员。让同学们认识、了解课本剧社团、进一步宣传课本剧社团,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2、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课本剧社团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予以重视,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表演能力、舞台发挥能力、即兴发挥能力、二度创作能力等。在训练过程
5、中我会适当地安排各类课本剧的欣赏解析,提高学生编排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课余时间看一些课本剧视频资料,有机会的话组织孩子看一些现场的课本剧表演,让孩子能够现场感受课本剧的精髓。3、编写及排练作品:(一)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1、 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2、 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3、 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4、 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
6、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5、 剧本的尾部要注明“该剧据第*册小学语文同名课文改编”字样和创作组、导演组成员和扮演剧中人物的队员名单。(二)明确编演步骤及要求课本剧的编演,要有一定步骤,编演程序分为选、读、编、演(包括排练、演出)、评五个步骤,其中每步相应地有具体要求。选:要选较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记叙性课文,如皇帝的新装等。所选课文不一定要很长,长课文也不一定要全演,可选其中一个层次。无论长短,所选课文要求情节性要强,人物性格要鲜明。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决定,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读:要改编课文,就必须对课文有深
7、入理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研读课文、推敲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使其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体会揣摩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此步骤可发动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也可多多提供,师生间、生与生间要互相沟通,多多交流。 编:做这一步,要让学生明白:1.改编课本时,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可适当增删,还可做变动。但无论增删或变动,都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为主题服务,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演:包括排练和
8、演出。排练时,要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可分为多个小组,使学生人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各小组也可根据实际,对剧本稍作修改。演出时注意两点: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三)选定排练的剧本初步选定:语文课本剧:(1)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21 课皇帝的新装;(2)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散步;(3)课外:雷雨第四幕、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历史课本剧:(1)大禹治水(2)西周分封(3)齐桓公赦管仲(4)卧薪尝胆(5)苏秦说秦(
9、6)晏子使楚学生也可自选喜欢的课本剧进行自编、自导、自演。从以上方案中选定两套课本剧,社团成员分两组进行排演,最终将优秀课本剧搬上元旦晚会舞台。2、根据剧本角色的需要分配角色,调整角色。3、排练地点暂定音乐教室。四、活动开展安排前期准备:学生自愿选报课本剧社团课程,招募社团成员,组建社团。本学期预计开展十一次社团活动,计划如下:第 1 次:团体破冰活动,谈谈我心中的课本剧。第 2 次:介绍什么是课本剧,初步进行演员意识渗透。第 3 次:介绍目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看剧本的能力。 第 4 次:学生展示排练的课本剧,教师点拨怎样把握剧本内涵。第 5 次:选定剧本 1 成员进行排练,剧本 2 成员观摩。第 6 次:选定剧本 2 成员进行排练,剧本 1 成员观摩。第 7 次:剧本 1 成员与剧本 2 成员互相指导。第 8 次:教师点拨基本表演手段 语言,再次排练剧本。第 9 次:教师点拨基本表演手段 动作,再次排练剧本。第 10 次:教师点拨基本表演手段 神态,再次排练剧本。第 11 次:优秀课本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