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9172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没有好奇心的危害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得很早,但是我感觉过了 2000 多年,很多中国人都已经忘掉了,现在更加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给大家灌输知识,而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喜好。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可以简单定义为:我们为什么要有好奇心?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好奇心首先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居里夫人说过,“很多人都说我很伟大,很有毅力”,我想这确实都没错。但居里夫人很谦虚,她接着说,“其实我就是特别好奇,好奇得上瘾”。其实,生活中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没有什么是值得恐惧的事情,这是好奇心的真谛。李政

2、道也曾说过好奇心非常重要,我们搞科学离不开好奇心,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你对一个事物,对一个现象,对一句话,对一个老师对你说的事情,你首先要好奇:老师说得对不对?老师告诉我这事儿是真的假的?然后你听到或者看到一个现象,它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要发生?在哪里发生?这实际上都是我们好奇的问题。如果缺少好奇心,你就会觉得你看到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你就不会进一步去深究。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为了探索新知,我们要创新,所以好奇心事关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还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问

3、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觉得爱因斯坦说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谛,而这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恰恰是比较缺乏的。我们从小到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接受。也许做题目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答案,但是很多时候是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很少提出独立的见解,老师往往也喜欢学生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所以,我们进入大学以后,尤其是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进入了研究的领域之后就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也不见得都是很容易,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往往过于强调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一个创新挑战和问题的提出,所以我觉得好奇心和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对孪生姐妹。好奇心不仅仅适用于

4、科学研究,不管大家以后从事什么、学什么专业,好奇心都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实际上,不仅是对于科学研究,对于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好奇心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由于好奇心获得的重大科学发现或者发明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电话的发明。发明电话的贝尔和发明电报的摩尔斯一样,都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更不是大学专业出身的。贝尔他是一名研究聋哑语的老师,他很有好奇心,他总是在思考,能不能把声音直接传递过去。同时,他又有一些知识基础,因为他本来就是研究聋哑语的,对声音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声音是通过声带的颤动而发出,就从电报基础上联想到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发明电话。所以我觉得贝尔发明电话首先还是有一定的

5、专业基础,不是其他人都能发明的。其他人肯定也很好奇,贝尔有一定的基础,然后他以强烈的好奇心,一种使命感,也经过了努力,后来又专门去学电工,最后终于发明了电话。如果你再了解一下电报的发明,你会发现好奇心在伟大的发明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这个推动力的基础上,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聪明程度不亚于西方,但是为什么中国最近几百年很多方面落后了?大家看到国家的 GDP 感觉很了不起,实际上在文明和整个科技各个方面,我们还是落后很多。这种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但是文化的因素实际上也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我还想举一个例子,跟我的专业有点关系。达尔文,大家都知道

6、是进化论的鼻祖。可能很多人觉得他是生物学家,实际上他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他是生物学家,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博物学家。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达尔文是一位对科学、对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人。他的父亲一开始是让他学医的,但他对学医不感兴趣,面对解剖吓得要死,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是万能的。所以他经常逃课跑出去看动物,去采集矿物的标本,让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短暂的好奇心,但是能保持长期、持续的好奇心,然后创造条件满足好奇心,去探索,这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达尔文后来经过叔叔的帮忙有了机会搭乘“贝格尔”号航行世界,在这个船上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他的老师里面有生物学家

7、,也有地质学家。他自己曾坦言说物种起源这本书里面有一半的思想来自于地质学家。有人把达尔文也称作 19 世纪的比尔 盖茨,因为他是大学没上完,即从事自己喜欢的一个专业,并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我非常佩服达尔文的毅力,因为看了他的物种起源,有些思想也许不是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但达尔文通过非常翔实的资料、严密的推理,让大家通过他这本书,接受了生物进化这样一个学说。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这是不可能达成的,而他渊博的知识,首先来自于强烈的好奇心。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因素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往往好奇心会强烈一点,但是我们长大了,所谓成熟以后,好奇心就会减弱一点,所以有了“童言

8、无忌”的说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孩嘛,大家觉得说错话没关系,你们长大了怎么会还这么说呢?为什么从小到大会出现这样一种个性的差异?我想到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受我们的文化影响,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找了一些词,比如说刨根问底、求知若渴、天真无邪、喜闻乐见、打破砂锅问到底等,大部分好像是形容小孩的,或者说我们的孩子们更多具备这样一些优点。但是用这些词来形容一个大人,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奇怪,或者是很少说的,所以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很多好奇的问题。比如说,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我们生活在地球的上面会不会掉下去?其实我们小时候哪能懂得地球重力的问题,小时候会好奇月亮究竟有多大。讲到我们的传统文

9、化,大家经常会看到大量歌颂传统文化的文章,但是我觉得有些人是在利用这样一种继承传统文化的借口来否定外来的东西,掩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谦虚,我们的家庭和睦。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美德,还有和谐等,这些确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因素,是阻碍科学的诞生、科学发展的,当前可能也是阻碍中国的创新的。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我觉得将会对未来很不利。譬如说,中国人性格是很含蓄的,同时也是很保守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非常迷信等级,这种等级的身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强加的。中国人受到 2000 多年封建专制的影响,注重等级和礼仪,以此来维护封建专

10、制,那个时候的教育自然是不希望大家来质疑权威,不希望大家有冒险的精神,采用的是“愚民政策”,文化无非是一个历史、政治、社会各方面综合的一个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找原因。封建的专制文化体系里是不鼓励好奇的,不鼓励好奇当然就不鼓励探险,也就不鼓励创新。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提倡少说多做。但西方不是这样的,人的语言反映了你的思维习惯,不仅要善于行动,更要善于表达。我们做研究的,把研究做完了还要发表论文,我们要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很多中国学生到了西方以后感受到的第一个文化冲击就是说我们太谦虚,我们不善于表达出来。到了西方以后,要学会表达,要善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自己的成果,在与同行的交流、争论

11、中获得新的想法。我们有时候会碍于面子,很难做到像老外一样,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和观点,会通过很多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年轻的时候,当时有几个国外学者在 Nature 上发了文章把一个恐龙化石说成是一只鸟,后来我就写文章去反驳,当时还觉得挺自豪。文章发表在国外的一个专业刊物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文章,现在想想觉得还是有趣,第一篇文章便是和别人吵架。但我们后来都成了好朋友,这几个老外每次来中国的时候都要到我这里坐一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要你是认真做科研,这些老外会更加欣赏你,觉得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就更加确信,要获得西方人的尊敬,就不要畏首畏尾

12、,要敢于质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奇心、探索欲、创造力、新鲜事物等词汇往往不是正面的,它和另外一些词汇紧密相连,即不安分、破坏性、颠覆。我们提倡沉默是金、闷声发大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确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因言获罪的案例,所以说要有好奇心,提出问题,说出真相,是需要一个开明、民主的环境的。不会刨根问底,中国将离世界的进步越来越远没有好奇心,知识面就会越来越狭窄,有了好奇心才会去钻研,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奇心的对立面就是冷漠,好像什么都事不关己,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导致了公德的缺失。还有一个问题,杨振宁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分类、归纳,并达到“理”,缺少自然哲学与逻辑推理,而

13、现代科学讲究的是逻辑的推演和归纳,所以这一点导致了我们的落后,这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差异。西方哲学是一种很严谨的逻辑推理,而在传统的中国没有。中国人相信权威,相信媒体,相信祖上的东西,封建思想认为祖制不可变。还有一种就是随大流、从众心理,而不是以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我们往往被一些不合逻辑的因素所左右。还有,中国文化为什么这么讲究功利?有人说是中国贫穷文化导致的。有人做过统计,公元前 300 年到 1911 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比较大一点的旱灾 1352 次,水灾 1621 次,当然还有其他天灾人祸,王朝的更迭,战争等,所以总体上来说太平的时间不多,很多时候老百姓是很辛苦的,是贫穷的,因而养成了吃苦耐

14、劳的性格,特别讲究实际,讲究学以致用,学的东西没用就不要学了。比如说常听见有人问“这个东西能当饭吃吗?”我们打招呼也是问别人吃过了没。有人说祖先崇拜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宗教,由于过分的崇拜祖先,我们缺少了面向未来的精神。我们经常说孔子曰、孟子曰,喜欢引经据典,但是那个时候的言论现在真的对吗?功利性或许也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之一。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主席、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Henry Augustus Rowland 1883 年写过一篇为科学呼吁呐喊的文章:“如 果 我 们 只 注 重 科 学 的 应 用 必 定 会 阻 止 它 的 发 展 ,那 么 要 不 了 多 久 我 们 就

15、 会 退 化 成 像 中 国 人 那 样 几 代 人在 科 学 上 没 有 进 展 。 因 为 他 们 只 满 足 于 科 学 的 利 益 ,而 根 本 不 去 探 求 其 中 的 原 理 。 这 些 原 理 就 构 成 了 纯 粹科 学 , 或 者 叫 基 础 科 学 。中 国 人 知 道 研 究 火 药 的 应 用 , 如 果 他 们 用 正 确 的 方法 探 索 其 特 殊 应 用 的 原 理 , 他 们 就 会 在 获 得 众 多 应 用的 同 时 发 展 出 化 学 , 甚 至 物 理 学 。 因 为 只 满 足 于 火 药能 爆 炸 的 功 能 , 而 没 有 寻 根 问 底 , 中 国 人 已 经 远 远 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