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乐授课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建立歌唱的基本状态,逐步纠正不良的歌唱、呼吸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用声、用气习惯以及正确的声音观念。2、通过声乐作品演唱,不断巩固正确的歌唱方式,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歌唱技巧表现音乐。3、通过声乐艺术实践,逐步巩固歌唱技巧,提高歌唱自信心,提高综合艺术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发声练习。2、声乐作品演唱处理。3、声乐艺术实践指导。教学难点:1、歌唱不良习惯的纠正与正确声音观念的确立。2、运用歌唱技巧声情并茂的演唱声乐作品。3、声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演唱歌曲送别导入一、 气息练习1.吸气练习2.吐丝训练(快吐
2、、慢吐)二、 发声练习1.哼鸣练习:5 4 3 2 | 1 - |恩(Nu)2.连音练习1 2 3 4 | 5 4 3 2 | 1 - |Mi Ma练习 3 中速稍慢练习 4 中速方法和要求:1、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用气息支持发声。2、同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结合。3、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4、练习 3 和练习 4,由 u 过渡到 o 母音时,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的稍大一些。二、讲授新课:1、新歌教学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歌曲简介送别曲调取自 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
3、见家和母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
4、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3 学唱歌曲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整演唱歌曲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演唱提示: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2、拓展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训练提示: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四: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