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句通俗语叫隔代亲,因为隔了一代所以爷爷奶奶会比爸爸妈妈更为溺爱孩子,当小孩犯了错,爷爷奶奶通常会说一句话“长大就好了” ,其实不然我看过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书,上面说一个人的性格定性时间是在 0-3 岁,也就是说你的性格会是怎样,在你大约 3 岁左右就知道了,习惯也是这个时间段养成的,有些小孩小时候有一些坏习惯,比如:吐口水,说脏话,争强好胜,不讲卫生,拿别人东西我想一般爷爷奶奶都不会多说什么,总觉得现在还小,大一点这些他都会明白,但是爸爸妈妈带一定会正确指明这些是错误的,怎样做才是一个乖孩子,也会用讲故事或者其它方法帮助孩子改正,我曾在父母必读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对北京的夫妇因为
2、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小孩,在小孩 2 岁左右就送会爷爷奶奶家,因为爷爷奶奶家在农村,等到小孩 3 岁多上幼儿园时妈妈把他接回北京,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小孩不仅学会了说脏话,也不讲卫生,而且跟小朋友之间也不合群,只要其它小朋友不顺他的意,他就要打那些小朋友,最后这对夫妇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把这个小孩的行为习惯调整过来了,还有就是爷爷奶奶一般是充当的好人角色,父母一般是充当的坏人角色,一当小孩犯了错误而挨批评或者挨打时,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出面袒护,虽然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小孩是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生活,现在很多报导留守儿童,那些长期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性格通常比较内向,而且比其它小孩更
3、渴望爱,所以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爱是无人能代替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别包办(海外育儿)人只有到了老年才会带孩子。” 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前不久,英国教育督察机构独立教育标准办公室发布的一项报告,再次佐证了这句话。报告呼吁,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生活和校外学习有重大影响”,学校应该跟他们多多联系,以弥补忙于工作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疏忽。 然而,现在的东方人却似乎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不久前上海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 70%的家庭并不满意隔代抚育的方式。 ”他们的理由是,“很多爷爷奶奶都是包办一切,凭借口耳相传的经验带孩子,这其中有些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甚至会造成语言老化等问题。”对同一件事情
4、,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认知反差呢?我们不妨先看看英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吧。相比较把照顾孙子孙女视为唯一快乐的国内老年人,国外老年人的生活目标似乎更“多元化”一些: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交友圈子,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老年生活。即使是答应了为儿女照顾孩子,他们也只是在儿女繁忙时,提供短期帮助,这刚好可以避免中国式隔代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因长期溺爱而导致的独立生活能力差、不关心他人、脾气暴躁等。据记者了解,英国大部分的爷爷奶奶都认为,喜欢孩子,但并不一定要整天跟他们泡在一起。有时打打电话,或在一些节日里和孩子一起庆祝,以及在儿女过于繁忙时短时间负责照顾就足够了。因为爷爷奶奶不能替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5、毕竟,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如此看来,英国人的家庭教育模式还真是“松散”得很。但这样的“松散” 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年人则正好可以成为他们最好的育儿参谋,并在必要时提供有限的帮助。隔代教育好不好,关键在于把握好父母与爷爷奶奶教育的主辅关系。就像英国教育督察机构提出的,只要把握好度,爷爷奶奶就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历史、阅读的课程上给孩子辅导,并在生活中给予生活常识、基本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于是,隔代教育上的不信任和不愉快,自然会消失新世纪的爷爷奶奶祖辈参与孙辈教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视家教的传统美德,是敬老爱幼的体现。的确,中国的爷爷奶奶也特别
6、喜欢参加到幼儿的教育中。但是,现在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对爷爷奶奶带孙子提出了质疑:爷爷奶奶不会让孩子饿着、碰着,但至于能否将孩子培养成材,心中不免大打折扣。的确,导致父母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国的隔代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溺爱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孩子的减少。祖辈们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他们对第三代过分溺爱,通常对第三代百依百顺,关怀备至,因此,有些由老人带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些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律给予满足;还有些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 ,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态度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几种情况,还是“隔代亲”的“ 亲”字泛滥,祖辈们对孙辈包办
7、一切,错误体谅,缺点包容,这样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误区二:造成亲子间的隔阂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亲情就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工作、学习,就把子女全权交给自己的父母来照顾,这样的幼儿就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祖辈身上,与祖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与父母却出现了一定的隔阂。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与成材的。误区三:父母与祖辈教育观念不一致由于祖辈们所处的时代、文化教育水平以及谨严行为方式与现代人的不同,他们容易与年轻的父母间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这样会使一些孩子
8、觉得有空可钻,形成教育的“防空洞”、 “避风港”,这样的话,一方面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影响家庭的和睦。误区四:活动范围封闭,易重静轻动中国的老年人通常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是最安全的;同时又受旧时“好孩子”模式的思想束缚;又加上老年人自己的精力有限,对体育活动、户外锻炼较少兴趣,所以他们的眼睛不离孙辈,不准孩子爬树、上山,不许奔跑、跳跃,更不准结伴出游,只允许他们在家玩一些安静的玩具、游戏。这样导致新一代的体能、操作能力都有所减弱,竞争心、自信心下降,同伴交往能力较差。误区五:易重物质轻精神在培养第三代时,祖辈们长从补偿心理出发,尽量尽力的给与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使孙辈们的吃、
9、穿、玩、用,无一不超过自己的子女,以弥补自己对子女的不足。他们不曾想到对孙辈这样的物质欲望的放纵,回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攀比心理的影响,使孙辈们产生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而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引导孙辈求知、好奇、阅读、关心他人、热爱自然等却很少关注。这样的生活,使有些祖辈在物质条件和生活照顾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影响了与孙辈们沟通,也影响了与孙辈们同观察同游戏的机会,这样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其实,几个大人共育一个孩子,是孩子的幸福。这种幸福要靠大人们精心营造,于细微处见精神,相互默契,密切配合,寻找最佳聚合点。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当一个爸爸妈妈放心,孙子孙女欢心的爷爷奶奶
10、呢?一、教育观念要一致祖辈应当和年轻父母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放眼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重视孩子的全面发长和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做到爱严有度,在孩子犯错误时,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二、祖辈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当今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不会合作的人不适应现代社会;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权利主体,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权;玩也是儿童的权利之一;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比成绩更重要;要向孩子学习,三代人共同成长。新的教育观点能帮助祖
11、辈更好的教育好第三代,使幼儿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终生学习也是新世纪的通行证,是当“好爷爷、好奶奶”的基本条件。三、祖辈要认识到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有一位英国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中国的祖辈们也应意识到这点,辅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处于顾问、指导的地位,在关键时刻,再出面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维护孩子祖辈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和权威。目前,我国有许多老年大学,也有许多开设了为爷爷奶奶教育好孙辈所开设的课程,使他们在新的世纪,新的条件下进行再学
12、习。我们相信老年人的某些弱点是历史的产物,他必将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被刷新而逐渐消失,新的的教育观念将在更多的老年人身上体现,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爷爷奶奶,使新的一代更加茁壮成长。“隔代教养”利与弊点击:2085本文 Tag 标签:隔代教养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对于大多数万分重视孩子成长,又十分缺少育儿精力的现代年轻父母们来说,隔代教养究竟孰利孰弊需仔细衡量。 众多儿童心理和教育专家对隔代教养的利与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贵阳市儿童 医院儿童心理主任医师关福琴说,大多数人认为,我国传统的隔代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有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祖辈和父母在儿童教养中注意和纠正、克服,主要
13、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的溺爱和放纵容易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往往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同时又由于隔辈人都是独生子女,老人又怕照顾不好,儿女们责怪,于是更加事事依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以致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融入集体。第二,过分的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
14、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少祖辈往往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怕孩子吃亏就不愿意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怕孩子摔倒就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这种心理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相反这样做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三,仅凭借祖辈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 岁这一时期的儿童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亲情关怀,满足他们对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恋,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他们的。祖辈的爱更多是在满足幼儿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否则孩子不会产生被激励、被尊重的
15、第四层次需要,情感没有得到稳定的归属。第四,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与他人合作、关心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等品质的良机。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是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保证孩子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另一方面,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欢喜,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
16、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能给孩子愉快、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祖辈教养的这些优势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点击:1905本文 Tag 标签:隔代教育/优势当前,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等原因,而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孩子的祖辈对待孩子特别的关切与呵护,同时,也让年轻的父母们充分享受着老人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的这份亲情。可是,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容易使孩子形成独立性差、娇气、任性等性格特点和不良习惯。那么,该如何发挥老人的优势,让隔代教育存利去弊呢?我认为,老人应充分利用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经验丰富等优势,
17、发挥自身的特长,多于孩子沟通,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多于孩子聊天。36 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他们正在积极地学习较为复杂的句式,努力扩充自己的词库。老人可以多于他们聊天,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可以作为聊天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带孩子一起参加劳动。由于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老人一般需要负担起做饭以及其他一些家务劳动。这时期如果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并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同时,在劳动中,只需把任务要求告诉孩子,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至于方法,就让孩子自己去发挥吧!说不定这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机会呢!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对于他们的骨骼生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老人可以搬一把小椅子,看着孩子自己在外面拍皮球,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祖孙能够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钓鱼等,效果将会更好。总之,只要充分发挥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优势,隔代教育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年轻的父母们要多与老人交心,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也让老人们学到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在大家的共同关爱下,健康的成长,让隔代教育发挥应有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