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李白诗中月的意象摘 要 号称“诗仙”的李白一生创作诗歌近千首,唯独对月情有独钟。其诗中月的意象丰富多彩,意蕴深厚,喻美人,思故乡,表理想,示品质,表现突出,手法奇特,既有对前朝月的意象的继承,也有自己推陈出新的新果,同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月 意象前言从母梦长庚而生到醉酒捞月而亡,李白的一生与明月结下了不解情缘。在李白近千首诗中涉月诗达四百多首,而有月意象的诗歌也高达三百三十六例。他诗中得月是其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从少年时渴望报效国家为国出力到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外出干谒,从中年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得志到老年时的四处流走最后醉酒捞月而亡的伤怀,明月见证了其辛酸的一生
2、,而其诗中月所表达的意象也千变万化。1.李白诗中月的意象的内涵“意象”是一种以诗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 ,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李白诗中月的意象被其赋予了特殊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现:1.1 以明月比喻美人和恋情古代常用“闭月羞花” 、 “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眉如远黛、目若星辰,鼻小而挺、嘴红而润,顾盼之间,熠熠生辉,此等容貌令花也羞愧,月也躲闪。可见古人常用月来比喻女子的清纯美丽。而李白的诗中月的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笔者认为,在他
3、心目中自是认为恋人应比月美,恋情应比月纯。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古风二十六) ,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 。又如“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逢行 ,即以月比人,又以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1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再如“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忆旧游写歌女的美丽,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结行云飞。 ”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1.2 以明月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怀着满腔激情离开自己的故乡、亲人外出寻找报效祖国的门路,可事不随人愿,接连的四处碰壁,人心的奸诈更是使其心境凄寒
4、,思念故乡、亲人。那首语浅意深,千古绝唱的静夜思就是诗人在金陵病中时所作。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天,万里外的游子,在这月白风清之夜,向你一吐心曲,一诉衷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腰间“万贯”已散尽,一场大病更使其体悟了人情的冷暖。夜深人静之时,诗人从梦中醒来,看见地下好像洒满了繁霜,再一看,原来是明月当空,照到窗前,抬头望向空中的明月,还似故乡那样亲切,好像是峨眉山月特地赶到这东海之滨来看他,又好像是蜀中亲人的眼睛在向他注视。抬头望月间不禁心生愧疚,两年的金陵和扬州除了散尽他手中的钱财外什么功业也没有开始,如今要靠友人帮助才度过病期,所处环境及心境的寒冷,不由得使他
5、以及其沉重和难抑的酸楚“低头”思念故乡和亲人。那一幅人立前,抬首望月思乡的画面现于眼前更显意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诗中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一“望”一“思” ,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表露于一俯一仰之间,情真意切,将对故乡都寄托在这朴质无华,淡如素月的文字上,寄托在那夜空之中的皎洁明月上。1.3 用明月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纵观诗人的一生,是积极入世的一生,心系朝廷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一生,他拥有“济苍生” 、 “安社稷” 、 “忧黎元”的雄心壮志和“解世纷” 、 “收奇勋” 、 “扬清芬”的理想抱负。并多次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
6、执着追求。其诗中多次以大鹏自喻,他把取得功名看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如上李邕中所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漠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我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知年少。 ”可见在作者心中一个人的能力与年龄无关,只要有治国安邦之能,无论其年纪老少,都可以报效国家。再如在其诗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中诗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慷慨激昂之音。在他与朋友饮酒尽兴之时,想要登上青天去揽下那一轮明月,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他将现实中的烦恼都抛之脑后,他希望借月来抒发自己想要实现的远大抱负,为国尽忠,2为民效力的情怀。但是他那种“不屈己,不干人”
7、的平交王侯的张狂个性导致了其“赐金放还” ,虽遭到重大挫折,但他却绝不因此而屈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明白的宣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我不得开心颜。 ”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表现出对统治者蔑视和决绝的态度,坚持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1.4 用明月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月亮皎洁、纯净、玉洁冰清,与李白的先天秉性,对光辉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契合,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诗人的雄心与斗志,表现诗人或他笔下人物的高洁品质。如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诗人把玉女峰当做自己的豪宅,要长住于此,
8、而眼前永是月挂松头的美景。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他手中那杯飘逸而放达的清清美酒,眼底那轮高洁而清逸的盈盈满月,其实也是诗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生命之轻盈洒脱,生活之美满酣畅的象征。此外“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写水中月如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的正直形象。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而诗人“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江上吟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可与日月争辉。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生
9、我材必有用, ”非常自信的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无论是以醉为名不能御前侍诏的李白,还是让力士脱靴时的李白,在其心中始终保有一份高贵、纯洁的品质,犹如青莲,出入朝廷尔虞我诈的污泥中而不沾一丝。至此,使他的诗意升到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15 用月食来象征黑暗对光明的侵蚀和遮蔽月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们却把它作为一种灾祸的征兆。 “蟾蜍蚀国影,大明月已残” 古朗月行 ,诗人借古代“癞蛤蟆吃月亮非好兆”的说法,比喻和暗示唐王朝表面的繁荣所掩盖下的腐朽木质和寓含动乱之因的深刻危机,表现出诗人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深沉的忧患意识。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月光亏中天,金魄遂
10、沦没。 ”(古风其二)此诗与上一首可谓异曲同工,都是象征皇帝喂一些奸臣所蒙蔽,或象征国家的衰败。后来的安史之乱则实了诗人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诗人“昔是今已非” 、 “天霜下严威”的另一种表达3从今天来看,若非奸臣当道,开元盛世想必会长久一些,想那姚崇、宋璟的谏言并非无用,而诗人的仕途想必也会通顺一些,至少不会因为有才干,不愿巴结迎合一些官吏而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使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如果名相那么多,想必也不会有李白诗歌的情感变化了。1.6 以明月意象象征人生的思考、哲理的启迪诗人有一首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如下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境临丹阙
11、,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公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全诗意绪万端,随意挥洒,处处脉络贯通,精气回转。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公看明月皆如此。 ”以自我的有限生命形式和月所代表的无限的生命源流的对照方式,写尽了人世的短暂及宇宙之无穷,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将人与月反复对照,又穿插景物描写与神话传说,塑造出一个崇高、永恒、美好、神秘、奇幻的“月”形象,已展示诗人孤高出尘的心灵。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
12、这就给人带来不能与月长伴相守的遗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也是说的这个道理。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流水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只是那明月、那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诗人对月之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辨,不是游离或外加于诗篇的,而是通过对月的观察、认识、理解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升华,是一种渗透在全诗中的内在精神与意蕴,尤其是将哲理的思考与对月的形容描绘有机的结合并高度地统一、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诗的主题发轫于情感,净化于审美,升华于哲思,构成其不朽的艺术价值。2.李白诗中月意象的开创古人写月多是对其清冷孤傲的描
13、写,或抒写其请高品质,或借其喻女子容貌,而其他方面的写照或是写对家乡的思念或是伤感之情,都是单方面的月象描写,而李白的月则是其融入了自身真情实感,或跨越时间、空间,或形态各异成群体,亦或以动态形式展现月之形态,赋予了月新的生命。2.1 月意象的跨越4在李白的诗中,或是同一首诗中古月与今月的巨大时空跨越,或是古人感情与今人感情的巨大情感跨越。诗人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写道: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鏖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土游丹
14、关。一撮高名满帝都,归来还弄峨眉月。诗中六次写到月亮,诗人有意地将自己推入追忆的时空跨越之中,这种追忆中的跨越,以主观浪漫的基本格调和色彩,塑造出一种诗人意念中的月意象:“月出峨眉照沧海, ”“黄鹤楼前月华白, ”“峨眉山月照秦川。 ”在跨越的追忆中,又越回现实“归时还弄峨眉月。 ”诗人有意的将自我置身于情感的时空跨越,这在李白的写月诗中表露的非常明显。诗人月意象的跨越是很独特的,他不仅把自己置于意象之中,而且还借助诗中的人物来巧妙地完成他月意象中的情感跨越。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塞下曲六曲其四)边关万里,闺阁遥忆;萤飞秋窗,月度霜阁。冷落清秋节,何堪以愁。
15、诗人把女子闺阁思夫的那份情感以月度之,而在这千里的跨越的情感传递中,使那本来无心的明月,也不禁暗暗生出一丝莫名的惆怅。2.2 不同形态的月意象展现出的整体组合型的完美古人写月多以单种形式为主,很少有成组出现的现象,然而诗人却从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来描写月的各种形态。就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清月;就形态而言有圆月、弯月、半月;就时节而言有秋月、晓月、寒月、古时月、汉月;就地点而言则有天门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节洲月,其他的月有孤月、新月、高月、旧月、薄月、禅月、梦月等。诗人月之描写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并且从描写中可以感觉到诗人月意象整体组合性的完美。更为可
16、贵的是,这多形态的月亮在诗人笔下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而是被赋予生命、情感和灵性,成了诗人“著我之色彩”的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审美意象。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用“白玉盘”比喻满月,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用“玉钩”形容缺月等,李白用敏锐的心灵去感知和捕捉月亮的特性,月亮在诗人的点染下变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2.3 以“沙月” “石上月”的创新写法描写月的景境月华如水。前人在描写月是都从流动的角度来描写刻画。诗人在写月时则打破了前人的观点规范,刻画了前任从未描写过5的月的景境。诗人对月的描写,有两种是前人所没有过的,一个是“沙月”一个是“石上月” 。这两种
17、月的物象给人的感觉是凝固性多余流动性。“沙树成阳春,江沙皓明月。 ”淮海对雪赠傅霭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南兰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独酌 “对此石上月,长醉芳芳菲” 春日独酌二首从诗人沙月、石上月的诗句本意来看,诗人是通过这些物象映衬出月之皎洁。这中间不仅有光的色彩,还有心境糅合于其中。心如止水,投照在沙和石上的月光反映的心境已经不再是流动的了,而是流动后的凝固。沙月和石上月谣皎是大自然身付于人们的感应。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没有认真注意和发掘。只有诗人,才把这千百年来湮没于尘世中的瑰景,从人们遗忘的角落里掘了出来。以沙和石做月的陪衬,从人们流动的意象中发掘出超流动的意象,这就是诗人沙月和石上月在文学创作中的贡献。结论面对月,李白有着特殊而执着的情感,或感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恩之,或忆之。沐一身之光辉,纳一空之明月,旨趣益远,抒发着胸中的浊气,释放着对天地人生的愁绪,寄托着对人情世故的眷恋。月是李白在郁郁不得志的社会环境外觉得没有俗世烦恼的理想空间,把月当做自己的人生知己,世外桃源和理想的精神家园。其人生百态都融入了他笔下那阴晴圆缺亦各具风韵的冷月清辉中。参考文献:李白李白集.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安旗 .李白传. 文化艺术出版社.李白李白集(卷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