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1970年代以来的欧洲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视角,孙彦红中国欧洲学会欧盟研究会暨欧洲经济研究分会2014年年会2014年9月13-14日,成都,试析1970年代以来的欧洲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视角,一. 对于197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转型的总体判断 梳理与探究产业结构演变与转型的意义二. 分三阶段梳理与分析1970年代以来的欧洲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 1. 战后第一次产业结构大转型时期: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 2. 两次结构大转型的过渡期:1990年代初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 3. 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三. 结论与展望,对于197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转型的总体判断,对经济转型的
2、认识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如何界定欧洲的“经济转型”并无共识。笔者认为,如果在某一时期,某经济体在包括宏观的经济理念与认识、中观的结构性特征、微观的经济活动及其激励机制等层面都发生了重要的,乃至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即可大致认为该经济体发生了“经济转型”,而这种转型往往由经济体自身发展惯性及“内在动力”与重要“外力”的共同作用而促成。对于欧洲经济转型的总体判断 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而这两次大转型的直接推动因素都是前所未有的危机,即19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和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危机的强烈冲击下,此前累积的各种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而欧洲应对危机的过程也逐渐演变
3、为全方位、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大转型。 在上述两次大转型之间,1990年代初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节点,因为无论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从国际经济竞争形势的变化,还是从成员国逐步推进的经济结构改革的角度看,这一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产业结构转型始终是欧洲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战后第一次产业结构大转型时期: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自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起,此前支撑欧洲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1)此前二十年经济快速发展所累积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西欧各国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2)石油危机导致能源成本飙升3)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宏观经济环境极不稳定伴随着上述变化,欧洲的生
4、产结构与模式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以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特点的“福特制”遭遇严重危机2)此前依赖低价能源与低成本劳动力的工业生产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3)经济重建后的欧洲越来越面临着在技术进步上与美国直接竞争的挑战,战后第一次产业结构大转型时期: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这一阶段欧洲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与进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从产业组织形式上看,随着“福特制”遭遇危机,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竞争形势,欧洲各国开始尝试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基于中小企业水平一体化而逐步形成的产业区和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产方式开始向节能环保转型。节能环保的观念开始迅速传播,最初体现为生
5、活方式的改变,而后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进而在诸多西欧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与环境立法中有越来越明确的体现。对于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兴起,欧洲虽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长期缺乏整体应对举措,传统工业结构的负累,风险资本市场落后,加之福利制度过度发展导致的公共投资趋于消费化、劳动力市场僵化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在发展上述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技术推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上明显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两次结构大转型的过渡期:1990年代初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1),进入1990年代,欧洲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与此前二十年相比开始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就内部而言,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6、,欧洲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马约签署,欧元引入进入倒计时,使得一些国家之前倚重信贷扩张、货币贬值与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待调整 2) 1992年底,欧洲内部大市场的第一阶段建设大体得到落实,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巩固与调整自身产业优势成为各国面临的新任务就外部而言,1990年代欧洲也开始面临诸多变化 1)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生产与价值链迅速重构,对欧洲原有的生产结构与方式构成了挑战 2)随着1980年代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并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3)自1990年代初开始,美国长达十年的“新经
7、济周期”拉开帷幕,欧洲的竞争力问题日益突出,两次结构大转型的过渡期:1990年代初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此阶段欧洲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既在相当大程度上继承了前一阶段的内容,也不乏新的变化与进展,尤以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欧洲对工业地位的主流认识经历了较大转变在产业组织形式上,大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中小企业产业区与产业集群进入调整期,各种新型的生产网络开始形成欧盟层面与成员国的环境政策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与可再生能源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除节能环保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外,欧洲在多数高新技术上未能取得明显突破,仍落后于美国,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1),鉴于危机的波及范围之广
8、、影响程度之深以及持续时间之久,欧洲试图摆脱危机、实现复苏、寻觅新的可持续增长通道的过程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场经济结构大转型。就产业结构的转型与调整而言,欧洲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新动力:金融危机触动了欧盟层面及西欧各国对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及其各自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进一步反思。如何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先机成为欧洲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借助产业结构升级摆脱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启新的增长通道成为欧盟面临的迫切任务。,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2),一. 欧洲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属“再工业化”战略的提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9、该战略的核心内容:欧盟“再工业化”战略提出通过新工业革命扭转工业比重下降趋势,设定了到2020年将工业占欧盟GDP比重由15.6%提升至20%的总体目标。虽然总体目标带有明确的指标性,但是欧盟“再工业化”战略并非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与工业比重,而是试图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同时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核心在于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重构工业与制造业产业链。欧盟“再工业化”战略的推进计划较为全面系统,实施框架也大体符合欧盟当前的工业与宏观经济现状。 “四大支柱”分别是鼓励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改善市场条件、增加融资机会、培育人力资本与技能转型;“六大优先领域”分别是旨在实现
10、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关键使能技术、生态型产品、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清洁运输工具、智能电网。二. 在欧盟委员会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前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再工业化”计划。,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3),整体上看,欧盟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既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又面临诸多挑战,执行效力与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基础与优势 1)战略目标明确,推进计划较为全面系统 2)在节能环保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欧洲具有较为坚实的民意与技术基础,且在一些领域已获得了先行优势 3) 在化学、机动车辆、航空与机械工程等部门的既有优势 4)产品与服务擅于从专业化、质量、环保、品牌、
11、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获得高附加值,独特优势 5)规模达5亿人、且集中了全世界约一半的“高端”需求的内部大市场困难与挑战 1)危机带来的困难是欧盟实施“再工业化”的最直接障碍 2)就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环境而言,欧洲存在诸多不易摆脱的结构性弱点,总结与展望(1),作为欧洲经济结构核心内容的产业结构始终处于自身积累的“内生动力”与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外力”共同作用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整体趋势则由不同时点上内外力的方向与强度对比所共同决定。 简言之,“内生动力”既包括欧洲在产业结构演变上的发展惯性与内生活力,也包括欧洲在不同时期旨在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取向;“外力”则可概括为日益加速的全球化带来的内外
12、经济竞争环境的重要变化。总体而言,自1970年代以来,欧洲在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上既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存在不少阻碍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的“顽疾”。就理念与政策取向的变迁而言,既有一以贯之乃至不断强化的内容,亦有某种程度的“改弦更张”,体现了欧洲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断探索、创新、反思与调整的过程。,总结与展望(2),回顾最近四十多年欧洲的产业结构变迁历程,可以概括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认识:自1970年代以来,欧洲对于工业地位的主流认识经历了较大转变,对其相关政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视轻视反思再重视上升至战略层面)欧洲在产业组织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现代工业生产模式的多样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大
13、企业绝对主导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大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新型生产网络逐步形成)自1970年代以来,欧洲即开启了向“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如今已取得显著成绩; 在1970年代即初露端倪的新技术浪潮中,欧洲至今未摆脱整体上落后于美国的状态,能否克服各种结构性“顽疾”对其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1970年代以来,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经济社会模式逐步形成,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者的发展方向与内容。展望:就目前而言,“再工业化”是欧洲正在发生的经济结构大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出于把握欧洲经济发展前景还是中欧经济关系的考虑,对欧洲“再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跟踪与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