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协.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3420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泰国 & 日本的农业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万,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红长2600公里。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公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干线。泰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3至5月)、雨季(6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22-28,以4月份最热。年均降水量1000-2000。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柚木生产国,内河 和泰国湾盛产各种鱼类。,泰国的地理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是一个非常落

2、后的农业国。以种植稻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橡胶、甘蔗、烟草、木薯和玉米种植业。近40年来,泰国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50年代开始,泰国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60年代的经济调整发展期(年均增长率8%),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调整期(年均增长率62%)之后,又进入了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1987199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泰国试图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逐年上升。196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4%,1984年仅为24.8%,至1996年已下降到了11%。工业比重则从19.3%上升到34%,农业人口占

3、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泰国农业发展史,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1998年金融危机深化蔓延,泰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大量的工厂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被解雇,很多又投向农业经营。泰国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也在深刻地反思,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泰国是否走得通。泰国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两年金融出现了重大危机,但民众的生活还比较有保障,社会也较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没有出问题。因此。泰国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支持一直比较稳定。,烟草,大米一直是泰国的重要出品产品,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12%上

4、升到70年代后期的23%左右,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而跃居首位,占据了世界市场32%的份额。1998年出口627万吨。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6%,出口值达20亿美元。,|主要产业|,农产业分布,泰国的2000万公顷耕地中,有970万公顷种植水稻,77%的土地是雨养农业,15%有灌溉条件。泰国的稻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中部以水稻为主,产量占全国的50%,北部和东北部以旱稻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3%,南部仅占6%。60年代后期,泰国采用了高产品种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产量稳步提高。但目前单产水平仍较低,每公顷2100公斤左右。,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5、,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9721992年间曾3次重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推广管理机构,使研究所、中心和试验站与泰国农产品种植区域相配合,满足不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农民的需要,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让给农民,确保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例如,1992年泰国政府就分别在湄南河流域和南部銮湖畔的水稻主产区设立了巴吞他尼、博他仑等4个水稻研究中心,在东部高原建立了乌汶旱稻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下设若干个试验站,形成由国家水稻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和20个试验站组成的水稻研究和开发网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教育,位于差春骚省的皇家开发培训中心,从事以治理土壤沙化带动农民致富为

6、主要目的研究示范培训。50年前中心所在地曾是森林,由于过度开采致使土壤贫瘠严重沙化。当地政府把这片土地赠给国王修建行宫,国王则从长远计议,1979年亲自主持建设成了开发培训中心。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树种草的同时,进行了水资源的治理、耕牛改良、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等作物,建立小型稻米加工厂。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实施了多样性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立了小型示范农场,30%的土地种水稻,30%搞小水库(蓄水池),30%搞多种经营,包括果树、花卉、瓜菜、畜禽养殖等,10%搞住宅、道路建设等,让农民自我发展。对于比较贫穷的农民则送技术上门,因地制宜地推广技术。中小学和邻近国家的人员也经常到该中心参加培

7、训。中心辐射的农民很多都摆脱了贫困,解决了生活自给自足问题,有60%的土地已改造成为可供耕种的农业土壤。全国此类培训中心共有6个。,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673亿(2001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城市人口1.0047亿(2001年),占总人口的78.92。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

8、最大。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概况,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东京聚集着全国11

9、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1.1亿1.3亿吨。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5。其中,水田占54.3,旱地占45.7,灌溉面积24.3万公顷。耕地利用率从1983年的104.8下降到1993年的100。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487万公顷,都府县每家农户

10、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不足1.2公顷,北海道每家农户平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也仅为16.2公顷,和欧美的大规模经营相差甚远,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1984年日本大米丰收,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7万亿日元,后来产值连年下降,1989年以后,因蔬菜、水果、牛肉等价格上升,产值下降有所扭转。1993年因大米严重歉收,农业总产值降到10.56万亿日元。,、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日本的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

11、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此外,以销售为目的的协业(合作)经营体的水田规模的扩大也很显著,平均每个经营体的耕地是农户的19倍。通过农地的流动使土地集中和扩大规模,是日本政府1992年制定的农业“新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1994年,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中、上层农户(拥有3公顷以上土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因地而异,形式多样。如北陆的水稻和冲绳的经济作物以单一经营为主(超过70);九州有20开展多种经营,如果加上准

12、单一多种经营,其比重可达60。,、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1999年日本农户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一半。在1999年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二次大战前,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很落后。战后半个世纪以来,农林牧渔业均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保温育苗、品种改良、农药和化肥改良等技术,日本的农作物亩产量大幅上升,通过塑料大棚、温室技术,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种。今后日本还将进一步发展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新品种。,、肥料和农药使用下降。,1997年度(

13、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近年来为生产高质米,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农药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由于日本农户和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就日本的农协组织而言,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最基层的是市町村,农协,习惯上叫单位农协。都道府县建立的是地方农协,称作“县联”;农协的全国性组织,按照业务不同,各立门户;与农民打交道最多的,是单位农协。在日本农村,它的触角无处不在,无论是插秧割稻卖粮,还是农民生老病死,单位农协一揽子全包。农协的业务主要有四项:生产指导、组织流通、信用服务和

14、开展互助共济。,、粮食自给率低。,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1998年度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1998年度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鱼贝类66%,蔬菜84%,小麦9%,大豆3%。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世界第一。,日本农业生产,一.种植业 近20年来,日本除稻米自给有余外(1993年例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现在,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46,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65,主食谷物自给率66,饲料自给率26。(1)稻谷和豆类。2002年,日本大米总产

15、大致在1126万吨左右。大豆总产28万吨,自给率仅4,几乎全靠进口(从中国的进口占第3位)。红小豆自给率较高,不足部分主要从中国进口(年进口约2.5万吨)。饲用玉米180万吨,近年进口一直在1600万吨左右(从中国的进口占第2位)。(2)蔬菜。近30年来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10公斤左右。蔬菜种类繁多,主要的有29种,叶、茎菜类蔬菜增加,果菜和根菜类减少。2002年,胡萝卜产量为69万吨,卷心菜247.2万吨,绿豌豆3.2万吨,新鲜叶、茎类蔬菜280万吨。(3)水果。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苹果和梨,年人均消费量38.8公斤。因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量减少,自给率也下降到59,进口的种类和

16、数量都在增加。1993年日本产各种水果485万吨,其中蜜桔产量168万吨,单产24290公斤公顷;苹果产量104万吨,单产21250公斤公顷,2002年日本蜜桔产量10.2万吨,单产181818公斤公顷;苹果产量91.2万吨,单产215071公斤公顷。(4)花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日本对花卉的需求量增加。生产花卉的农户由1960年的5.7万户增加到1993年的近15万户。同期,花卉占总收入80以上的农户由6.6增加到24.4。当前世界花卉年销售额达2000亿美元,日本花卉销售额占世界第一,年约达180亿美元。,二.畜牧业。2002年,日本存栏肉牛465.4万头,鸡2.94亿羽,生猪961.2

17、万头。现在,每户的饲养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70头,都府县30头,是10年前的2倍。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38.8头,接近荷兰40头的水平。日本将继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同时引进高效省力的设备,加强经营基础建设。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目前日本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或由几家共同饲养,或1家饲养数百头家畜,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降低费用。日本农家还对家畜实行机械化喂养,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三. 渔业。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渔业国。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 .,四、林业。林业在日本的国土保护和

18、涵养水资源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居世界前列,但每年进口木材占总需求量的75左右。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5,国有林占30。日本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70%,加上南北温差大,树种丰富,其中,针叶林占2/3,阔叶林占1/3。日本的房屋和家具大量使用木材,“木”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林业经营收入低,加之林业就业人口老龄化,日本的林业生产进展缓慢。,五、农产品加工业日本的“食品关联产业”由食品产业(包括食品工业、流通、餐饮业)与农水产业(包括食用林产品)组成。日本食品产业占食品关连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目前,日本食品工业的上市额占总制造业的10,从业

19、人员占11,因此,在制造业中称其为“一成(10)产业”(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比重也是10左右)。日本在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特别强调与地域农业和农村发展相结合。,日本农业对外贸易,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日本的许多食品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表1)。向日本出口的前八位国家和地区都地处环太平洋地区,即美国、中国、中国台湾省、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尼西亚。,(1).进口食品的重点发生变化。鱼贝类进口继续增加,占进口总额的35,进口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纪录;肉类占17.5,谷物占11.8,蔬菜和果仁的进口增长较快;(2).进口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从

20、亚洲进口的比重不断扩大,新的进口商越来越多地在亚洲“开发进口食品”,即在国外生产、返销日本。向日本提供开发进口食品的国家,亚洲占42,北美占37。 2001年,出口农产品总额24亿美元。近年来,日本致力于出口的产品有方便面等各种加工品、蔬菜和花卉种子、绿茶、美浓瓜以及优质牛肉等。,. 日本食品进口主要动向 .,日本农业科学技术,1、农业科研体系。,2、农业推广体系。,3、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成果。,*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1.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能否做到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效益和前途。日本的相当一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的现

21、状,造成了农业的成本高、生产率低,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吸取日本的教训,加大土地的流转力度,搞好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要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农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日本农业发展陷入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结构调整滞后。就种植业结构来看,基本上囿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几十年一贯制。就大农业内部结构来看,没有突出畜牧业的主体地位。结构调整的滞后,导致农业的产量和效益低下,食物自给率不高。据资料介绍,日本按供给热量计算的综合食物自给率 1997年已下降到40,除大米外,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近乎于零,肉类低于60,饲料作物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要增强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食品自给率,必须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我国提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对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