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臺灣科技的轉型,王永壯國科會企劃處2012年12月6日,1,1,簡報大綱,壹、科技發展的現況與挑戰貳、未來發展方向,2,2,壹、科技發展的現況與挑戰一、國際科技發展的現況二、臺灣科技發展面臨的挑戰,一、國際科技發展的現況,為了因應國際情勢日益嚴峻,各國多提出因應之道,臺灣也面臨嚴苛的挑戰,各國科技政策上因應國際情勢變化所提出的策略大致有:1. 創新在科技政策中的戰略地位之重要前所未有 (美國、 歐盟、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等)2. 促進企業創新成為科技政策的重要著力點 (減免研發稅收,激勵企業創新、擴大技術產品出口等)3. 各國強化對重點科技領域的前瞻部署 (生物技術發展
2、、 綠色智能產業、科技創新幫助傳統產業等)4. 各國高度重視國際科技資源的利用 (與各國一流大學合作等) 5. 各國加強科技資源投入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研發大國等)6. 各國高度關注科技人才 (日本、韓國 、美國等制定人才策略;國際合作、引用高科技人才等),資料來源:Report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012,二、臺灣科技發展面臨的挑戰,科研體系的發展科技產業的發展永續發展的模式科技人力的培育,政府科技預算投入,5,近年來中央政府科技預算成長趨緩政府投入研發經費佔我國總投入研發經費比例逐漸降低,資料來
3、源: 2011年科學技術統計要覽,%,%,%,%,%,資料來源: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12, OECD註:1. 圓圈的面積表示研發經費的多寡,研發經費係以購買力平價(PPP)折算 2. 國名後的數字為(研發經費/GDP(%), 每千就業人口研究人員數(FTE), 研發經費(Billion USD PPP) 3. 各國資料以2010年為主,其中美國的數字為(2009,2007,2009)年的資料,各國研發經費與人力比較,我國投入比例雖已達歐美主要國家水準,韓國則比我國更積極投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成長。,6,研發經費佔GDP比率(%),每
4、千就業人口研究人員數(FTE),缺乏從國家整體由上而下規劃之策略思考與作為: 臺灣在學術研究方面,較缺乏從國家整體由上而下規劃之策略思考與作為,問題導向型式之研究計畫比例較低,且跨領域計畫問題導向研究主題形成之事前評估程序過於簡化,議題選擇之證據基礎較薄弱。缺乏利害關係人之參與: 在重要研究主題的規劃過程中,缺乏利害關係人之參與,同時使專家進行理性討論,資訊相對不夠透明與建全,尤其學研單位從事科技研發的驅動力鮮少來自於產業界。明確的策略性方案與時程目標、明確資源配置: 國家整體發展必須有個更明確的策略性方案與時程目標,並針對重點發展項目,明確資源配置,促使學術研究在點(個別研究突破)、線(學門
5、整體提升)、面(整體學術界貢獻)整合發揮最大效益。,1.科研體系的發展,臺灣科技產業困境因全球競爭模式快速的變化,國內大廠仍面臨著國際間專利大戰之困境;主要競爭國家南韓的威脅不論在半導體、顯示器及智慧手持裝置等產業在全球競爭市場上,對臺灣科技產業亦造成極大的壓力。產學人才與技術的落差科研的投入與產業界所需要技術與人才之間,仍存在著很大的落差。仍需要政府積極培育適用人才、技術支援及產業界早期參與與決策的機制。並加強產學合作機制在銜接上游學研與下游產業的長效。創投環境待活絡早期(種子期加創業期)創投投資太低僅13.6%,遠低於美國的26%與大陸的29.9%。臺灣創投基金在全球市場、產品系統整合及產
6、業前景洞察能力都較為薄弱,也缺乏世界級創投基金、新創企業家。,2.科技產業的發展,1-8,缺乏誘因機制,相對難以留住專業人才: 臺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亦遭遇全球科技人才市場競逐之壓力,由於我國缺乏誘因機制,相對難以留住專業人才。應強化臺灣人才資質、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資獎勵機制、適度放寬人才職場相關規定,藉以吸引國內人才根留臺灣。建立全球人才佈局思維: 臺灣應透過完備人才吸納政策、建立全球人才佈局思維,拓展產業及人才的國際參與廣度與深度,增進與國際間知識技術交流。建構人才調節供需機制: 博士畢業人數迅速膨脹,科研人力卻未能適才適所。政府應積極推動並落實就業市場供需預測機制及建構人才調節供需機制
7、、配合專業人才技能認證制度,重視人才的專業與獨特性。,3.科技人力的培育,1-9,永續發展評估決策模式:臺灣地理位置特殊,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頻仍,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及社會快速發展的影響,環境的脆弱性增加,受災程度與社會經濟的損失亦逐年加劇,因此,建置評估決策模式因應重大災變、加強並落實應用災防科技於實務工作,以促成臺灣的永續發展,實為當務之急。持續進行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氣候災害模式之調查: 臺灣為高災害風險地區,應持續進行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氣候災害模式之調查,並強化在社會與經濟衝擊層面的基礎調查與預報。應組建跨部會的環境、風險資訊平台,並達成資訊公開的要求。,4.永續發展的模式,1-10,11,1
8、1,貳、未來發展方向一、組織再造轉為科技部二、提升臺灣的學研地位三、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的創新動能四、銜接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五、智財下放迎接創新經濟時代六、強化由上而下科技計畫的推動機制七、以科技強化臺灣永續發展八、解決臺灣的科技人才危機九、科學園區的定位,12,12,12,一、組織再造轉為科技部(1/2),國科會的任務與組織(一)國科會組織條例第一條 行政院為加強發展科學及技術研究,設國家科學委員會。 (二)任務:1.推動全國科學技術發展(1)規劃與協調全國科技發展(2)審議、管考與評估政府科技預算與計畫(3)推動跨部會署國家整合型科技計畫2.支援學術研究(1)補助專題研究提升學術研究水準(2)
9、加強培育與延攬科技人才(3)促進國際科技合作(4)強化國內研發環境3.發展科學工業園區(1)積極推動並塑造科學園區之發展環境(2)引進高科技技術及人才,激勵國內工業技術發展(3)建設北、中、南核心園區,帶動區域經濟繁榮,13,13,13,一、組織再造轉為科技部(2/2),行政院組織再造(一)科技部組織法(草案) 第一條 行政院為推動全國科學發展與技術研究及應用等相關業務,特設科技部(二)科技部組成 1.國科會業務(跨部會署協調業務除外)。2.行政院原能會業務,以及核能研究所有關支援核能安全管制業務。 3.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業務。(三)改制後之影響1.加強推動應用科技研究,鏈結上、中游科技發展
10、工作與環境。2.支援產業前瞻技術研發。3.規劃與推動核能安全政策與管制4.跨部會署協調業務移至行政院科技會報辦理。,14,14,建構自由、多元、健康環境,讓小咖變大咖:推動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補助研究學者機制學術評鑑制度之重新設計,學術成果評估應以長期社會效益為出發點學術型探索未知及解決問題機制之建立,強化問題導向研究之事前/事中/事後評估機制產學合作及利益衝突規範之建立,明訂利益揭露與衝突規範或指導原則,並建立利益衝突治理機制,二、提升臺灣的學研地位,目前我國學術研究發展相關表現,2010年我國的SCI、SSCI學術論文發表量已達全球第16名2006-2010年我國論文被
11、引用次數的全球排名亦成長至全球第19名2010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論文產出優於南韓、日本及中國大陸由我國論文各領域佔全球比重及平均每篇被引用次相對於世界平均值觀察,我國在農業科學、化學、臨床醫學、電腦、地質、微生物、神經、藥理領先中、韓1991-2010年台、韓、中的專利相對影響力比較台灣在材料、奈米、半導體、機械及數位領先中、韓生技持平韓國在環境科技、食品化學、藥物、通訊、電腦、控制、光學、土木、機械工具、醫材為領先,15,關鍵技術掌握不足,專利與學術論文關聯低,16,資料來源:USPTO核准專利; Web of Science,16,目前的迷思,17,學研單位將發表論文視為研究目標研究主題
12、缺乏聚焦及產業需求的考量產業過度集中不夠多元化,只重視產值、未重視附加價值行政部門為全民把關,產學合作相關法規過於強調防弊,因迷思導致的後果,評鑑過度重視論文發表,研究無法真實回應國家發展、社會需求,或發掘科學真相等重要科技發展目標研究主題過於自主且發散,缺乏聚焦,無法有效強化優勢領域及產業需求產業過度集中,重產值而未重視附加價值,學研與產業之間距離太大,學研界培養人才不符產業所需產學合作缺誘因,成果難轉化為正面學術評價,且易誤踩法規界線,以致研究者裹足不前,無法落實研究成果商品化,18,大環境的挑戰,19,各國研發經費配置強調一定成長,並進行選擇與聚焦,以強化優勢領域。韓國科學技術計畫577
13、戰略在2012年,韓國將研究開發總投資額達到GDP之5% 各國推出各種誘因方案企圖大量吸引國際人才、強化創新環境。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只注重技術改良之獲利模式,缺乏創新,以致受到了低成本國家的挑戰。台灣研究發展價值鏈的上中下游缺少連結,學術研究及發明獎項並未實質帶來創新價值。,大方向思考: 串聯科研上中下游,人才培養- 科技研發- 經濟發展,學術研究的目標是創造知識、培養人才、提升社會效益基於科技基本法的精神, 政府應考量國家發展方向、社會需求及區域均衡,作為擬訂科技政策與推動科技研發之依據科技政策的形成與推動,應強調多元參與及創新思維,並與人才培育(教育部)、經濟發展及創新(經濟部)相連結。建立
14、可有效協助經濟發展、兼顧環境/健康及社會公平正義的決策模式國家研發經費應合理配置,以帶動創新發展 學界: 著重研發鏈之上游,加強前瞻規劃,以利長期發展, 培養優勢領域,並保持競爭優勢 法人: 著重研發鏈之中游民間: 著重研發鏈之中下游投資,20,國家層級總體科技施政缺乏研發價值後端指標政策資訊無法充分傳遞,學界充滿論文至上的思維學術研究成果評估未考量到長期社會效益機構層級不同教育體系與不同研究機構、沒有不同評估準則論文為重之結果造成學校培育人才與產業需求有落差計畫層級計畫目標與評估準則不一致審查機制無延續性及多元性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評估方式未能有所差異研究人員層級專業領域人才培育規劃採自由放
15、任制年輕學者創新支持度不高,學術評鑑制度之問題,21,22,明訂利益揭露與衝突規範及指導原則,強化產學合作誘因建立利益衝突治理機制,進行相關的教育訓練及推廣長期應朝向落實大學法人化、公教研分途之健全體制,學研評鑑程序應有整體性規劃並以長期社會效益提升為出發建立教育與研究機構特色定位並採取多元評鑑指標建立科研計畫之事前評估、事中評估與長期追蹤機制研究人員評估及升等條件應更有彈性,強化由上而下之科技策略佈局鼓勵跨領域及跨國際之整合型研究建立問題導向研究之產官學研民間意見溝通平台與機制,23,23,政府提供競爭條件,但不再領導產業(改變觀念);政府科技預算之審議與分配,適當考量產業與經濟需求推動產業
16、導向的研發與人才教育、引進產業需求的人才技術、加強智財人才培育振興產業和推動創業經濟,三、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的創新動能,24,台灣ICT產業競爭力相對減弱,ICT 是台灣重要成長產業 !佔台灣製造業生產毛額:26.9% (2001年)升至41.6% (2010年)。附加價值率:24.1 % (2001年)升至 26.2% (2010年) 。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由26.8 %降至21.3% 。產品出口值佔總出口值:39.8% (2011年)。但台灣ICT產業產值以9% 平均年成長(2001-2010年),韓國以14%。台灣國際智權支出以14%平均年成長 (2001-2011年),達58億美元 (
17、2011年)。台灣ICT產業有規模、經驗、資本、成長空間,但需要政府積極培育適用人才技術支援。,24,政府科技投資與產業界需求有落差,政府科技預算分配比例,須加重為台灣經濟效力ICT、精密機械等重要出口科技產業,否則難與美、韓競爭。國科會經費分配直接影響教授、學生、研究單位人才專長比例;學研界產出的人才技術與產業界所需之間,出現落差。台灣科技經費分配機制由科技學者主導,缺乏產業界參與。分配機制應主要由經濟學者 (看大局)、產業界人士 (知道市場要什麼) 、政府科技人士、專業管理顧問(如 McKinsey) 主導;以達成國家的人力和經濟目標。,25,振興ICT等科技產業的遠景,一、政府提供競爭條
18、件但不再領導產業(改變觀念) 政府必須投資培育人才技術, ICT等產業必須參與營造優良競爭環境。二、 培育適當人才技術 政府宜提高產業界在科技經費分配 和使用機制中參與,以有效培育產業適用的人才和技術。三、釋放潛在優勢振興產業釋放潛在創業環境和日本、大陸關係的優勢,以人才技術振興產業和推動創業經濟。,26,研究經費使用機制-SRC模式,產業導向研究經費的使用可仿效美國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 (SRC)模式。SRC是美國半導體業的研究聯盟,任務是對大學提出研究問題和評審人力以評審大學研究計劃申請及每年研究成果。會員可獲得適用人才技術的第一手資料和專利授權 。早期
19、(1982年成立)是由美國政府提供主要經費。取消一切阻礙產學合作因素-如全面鼓勵在超高引用期刊Science、Nature 上發表文章,這些對多數產業無實質意義。反觀前述韓國DRAM文章發表在期刊和研究會議的比例是6:4較台灣的9:1更為務實。大學與產業界在研究方向上合作,能使大學研究和教學更具實質效益、深入、獲得尊敬。如果Stanford 、 Berkeley 、 MIT與產業脫節,定無法像今日受尊敬。,27,早期創投質量均缺,未釋放創業競爭優勢,台灣的社會及產業環境遠比韓國與日本適合創業。80年代,創業投資曾是台灣的競爭強項。但近十年,台灣創投投資偏重於後期階段。2010年創投各階段的投資
20、金額比例為擴充期(49.6%)、成熟期(36.2%)、創建期(9.0%)、種子期(4.6%)。早期(種子期加創建期)創投投資比重太低僅13.6%,遠低於美國的26.0%與大陸的29.9%。創投基金偏小且繼續下滑, 2011年平均資本額僅2.99億元,低於近十年平均7.56億元。政府出資僅佔台灣創投基金資本額的5.18%。台灣創投基金在全球市場、產品系統整合及產業前景洞察能力都較為薄弱,也缺乏世界級創投基金、新創企業家。,28,29,29,建立種子基金,吸收第一層技術發展風險建立產學合作大聯盟,由產業界主導,以國際市場及技術競爭為目標建立產學合作小聯盟,由學界主導,協助國內產業技術升級與精進為目
21、標推動應用科技研究計畫,開發學術研究成果的產業應用價值,四、銜接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台灣依循著日本模式衍生型技術漸進式改良創新的商業模式鮮少高端服務如何避免落入過去20年日本的命運發展飽和與經濟遲滯必須將學術研究投資商業化,30,分隔研究與商業的三個缺口,發現缺口從研究到重大發現技術缺口從發現到技術事業缺口從技術到成功的事業,31,三個方案,宏圖方案(Great Expectations):填補發現缺口萌芽計畫: 填補技術缺口國家天使基金: 填補商業缺口,32,宏圖方案:填補發現缺口,目標:產出高原創性且重要的發現(不論其應用性)機會驅動(只考慮機會)基本原則聚焦於重大構想 (great id
22、eas)尋求可能的突破 (breakthroughs) 及時提供額外的資助以催化成功不同於傳統審查程序,33,宏圖方案:程序,簡短的推薦書 密集的專家調查(海外專家為佳)傑出人士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判斷力遠較專業能力重要決審必須依照調查發現慷慨的資助金額,但不得延續,34,萌芽計畫:塡補技術缺口,起點: 重大發現或發明基本精神:同歩發展技術與事業關鍵步驟找出特定應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實驗枱先導機構或原型機同步規劃商業計畫書理想的終點:具投資吸引力的(pre-startup)新創事業準備,35,國家天使基金:填補商業缺口,問題:有雄心的新創事業的初始風險太大公共資金必須承擔
23、第一層的風險以公共資金支持企業須面對的一些嚴肅課題,36,國家天使基金:問題,正當性:如果私人投資者認為初始風險太高,為何要公部門承擔風險 ? 法規限制:如何克服台灣法規對公部門持有股權比例的限制?決策:若公務員不宜決定投資哪家公司,則該由誰來決定?,37,國家天使基金:正當性,如果私人投資者認為初始風險太高,為何要公部門承擔風險? (統計上)降低風險的能力社會回報為公共投資的主要目標缺乏政府的角色,不可能橋接商業鴻溝,38,如何克服台灣法規對公部門持有股權比例的限制?需要有創意的法律專家需要有創意的資本結構,例如可轉換債而非股權最後,需要取得各方共識,國家天使基金:法規,39,若公務員不宜決
24、定投資哪家公司,則該由誰來決定?聘請退休企業領袖來經營一個或多個自主管理(self-governing)的私人天使基金經理人主要角色在推薦適合政府投資的公司政府公務員得否決投資提案,但不能在未獲推薦情況下資助企業須提供經理人合理的激勵措施,國家天使基金:決策,40,缺少的環節:人才,計畫與方案無法取代人才需要有創意的研究員需要活力充沛的創業家需要老練的企業領袖需要開明的政府領導人(enlightened)關鍵行動廣泛地徵才改革激勵體系,41,42,42,臺灣IP布局的轉型:運用產學研IP廣佈智財地壘推動重點產業前瞻智財佈局建立種子基金投入高風險高潛力研發成果,五、智財下放迎接創新經濟時代,建構
25、台灣產業智財佈雷陣,43,目標:運用產學研IP廣佈智財地壘,並協助台灣產業進行智財防禦行動策略:協助成立台灣產業共同防禦的智財戰鬥體 ,建構產業智財佈雷區,適時對侵權者提出告訴,以達到智財防禦效果,並降低遭遇國外提起侵權訴訟之風險推動架構:運用國內外產學研或NPE之潛在IP提供者,由智財管理公司與各研發機構簽定IP提供合作契約,強化與流通智財管理公司專利池(Patent Pool)政府引導成立民間企業屬性防禦型智財管理公司,擔任IP提供者和使用者間的管理者智財管理公司的會員,透過讓予、授權等方式使用IP,或由其子公司代替會員進行防禦訴訟,以達成防禦反擊之目的,推動重點產業前瞻智財佈局,44,目
26、標:推動技術研發IP與策略性集資購買IP,佈局發展台灣下一代具競爭力新興產業策略:推動國內智財佈局服務公司協助國內產學研,針對重點產業進行前瞻智財佈局(Machine gun),進行IP研發及購買佈局推動架構:扶植我國智財佈局服務公司積極發展,協助業界籌組智財基金公司與IP管理服務(負責智財引進、管理、運用建議)結合工研院、國內外產學研等IP提供者架構完整的智財,以協助產業專利佈局,創造專利運用價值視特定產業前瞻佈局需求,可協助成立不同產業別智財基金公司,由上中下游共同開發下世代技術,使IP使用者可佈局新技術/新產品或國際標準之專利組合,建立種子基金投入高風險高潛力研發成果機制,橋接形成新創事
27、業,45,目標:推動潛力研發成果商品化機制,加速形成新創公司策略:借重領域技術領袖引導及成立種子基金,另透過成立專業管理公司參與潛力研發成果之商品化,並借重創投促成新創事業推動架構:建立領域技術領袖選題制度,另成立專業管理公司,推動種子基金參與研發成果商品化,以及風險分擔及利益分享機制 推動政府相關基金(例如國發基金、科發基金等)參與科技計畫(以國家型計畫優先)與自由型學術研究計畫研發成果投資的機制,提供經費補助促成研發成果進行驗證與商品化,46,46,由上而下的科技計畫,目前以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形式推動,未來強化其推動機制的作法,包括:加強與國家整體社會與產業的需求聯結強化跨部會整合及預算分配
28、機制強化績效評估與退場機制,六、強化由上而下科技計畫的推動機制,由上而下科技計畫,由上而下的科技計畫是指中央政府針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國家潛在優勢及產業應用需求,明確界定科技發展方向、並交由各部會分工合作。科技研發的上下游分工,目前是國科會、教育部負責上游研究,經濟部、衛生署、農委會、交通部等負責中游研發,再以跨部會方式進行整合。由於我國科技資源相當有限,必須有效利用,若由中央政府整合資源配置合宜,將可發揮最大效益。如何推動由上而下的科技計畫,來強化台灣的競爭優勢,是目前台灣科技研發的最主要的課題。,國家型科技計畫:構成要件與特色,構成要件,有長期目標、創新技術,並對我國產業發展或國家社會福祉
29、產生重大貢獻。具跨部會署及跨領域特性,需政府引導投入並予以長期支持。具國際性、前瞻性,其影響與衝擊既深且廣,並需上中下游及產官學研整合者。,特色,整體規劃發展藍圖,跨部會分工合作執行以整合為手段、綜效為目的,創新產業技術或增進人民福祉。總主持人領導計畫辦公室團隊專案推動、協調整合與管理,並考核績效。國科會主任委員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召集各部會副首長與專家組成指導小組。負責決策與聽取計畫階段成效,提出政策指導。達成技術上的規模效益(Scale effect)與範疇效益(Scope effect) 。,資料來源:國科會國家型科技計畫作業手冊,2003;第31次科技顧問會議,2011,科技計畫之比較,國
30、家型科技計畫之形成,資料來源:國科會國家型科技計畫作業手冊,2003;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94年版,課題須經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始可規劃國家型科技計畫,指定總體規劃總召集人進行總體規劃,國科會主委、科技政委、部會署主管科技之副首長學者專家及產業界人士組成指導小組,組成諮議小組:國科會副主委、科 顧組執行秘書、企劃處處長、部會署署司處及 主管、學者專家,總體管理國科會副主委召集每年召開兩次(12月及7月)跨部會工作協調會,計畫管理(計畫辦公室),國家建設所需課題,構想階段,整體規劃階段,執行階段,全國性科技會議結論重要課題,國科會委員會議,各總主持人/工作小組(Program office),
31、各諮議小組,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核定編列預算執行,Program office,Program office,Program office,Program office,各執行部會署依法編列預算執行,51,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整體預算規模,52,52,持續推動災防科技研究計畫協調主管機關,推動以解決環境開發爭議為目的之永續科學整合與應用行動方案建構永續性評估科學支援系統與研發整合平台推動成立實體單位進行環境資料庫與評估方法整合落實環境影響評估、政策環評、永續性評估之科學評估機制,七、以科技強化台灣永續發展,重大環境開發爭議,導因於經濟發展考量與環境生態衝擊、社會公平正義三者之間的衝突。因此能資源缺乏
32、與高災害風險的海島台灣,需要認真思考何種產業經濟模式才能永續發展?經濟成長、環境保護與公平正義是否真為trade-off關係?還是能有一和諧、互利共生關係?,經濟發展與永續發展方向的衝突,面對環境爭議案件,是否有兼籌並顧的解決方案?,環境與決策資訊不透明科技與風險評估結果未充分考量永續評估指標對政策協助性與回饋性少跨部會整合問題(資料庫整合、資料與現有政策整合)現有法令及決策機制不完善(如環評大會的角色)未有效處理社會公平正義議題,現有環境開發爭議決策機制之癥結,面對環境爭議案件,是否有兼籌並顧的解決方案?,解決爭議,建構評估方法,驅動創新模式,Reactive思維,Proactive思維,永
33、續決策,綠色經濟轉型,興利,56,56,協調主管機關,改善人才的選留育用相關法規與制度透過多元評鑑指標的建構,引導大學發展特色,加強學生的實作技能,縮短學用落差 對大學的管理應再鬆綁,尤其是人事、會計與審計制度方面 引導人力加值培訓產業的發展 鬆綁居留、雇用與薪資等相關法規,並建立友善就學、工作及生活環境,提升人才吸納的競爭力,八、解決台灣的科技人才危機,現況與檢討,科技人才危機,57,一、人才供需結構失衡,(一)能力落差(質)創新研究基層技術人才缺乏專業人才不足、外語能力不足、學歷無法適切發揮(二)數量落差(量)人才與產業需求落差基層技職人才面臨短缺高低階供需落差(三)勞動力結構運用我國中高
34、齡人口(女性)勞動參與率、就業率偏低促成與保障高齡就業之相關法令、中高齡專業人才庫與媒合平台系統性整合與減緩人才提早退休之相關措施均欠缺,58,二、教育制度偏頗,(一)高等教育體系分類整體高等教育家數過多,尤其偏重大學技職型、研究型與一般型大學之發展重點與特色不具差異性教師評鑑制度的設計與實際執行無法合理反應其工作成果(二)制度規範公、私立大學財源籌措、增設學系與招生規範自主性有限大學教師兼職限制過多,不利產學合作薪資制度缺乏彈性(三)資源分配整體高等教育資源投入偏低、經費分配指標侷限每位高教學生得到的教育資源偏低、生師比偏高,59,三、人才培育與運用缺乏連結,(一)碩博培育博士班增設條件未評
35、估系所特色與性質,致博士班數量、畢業人數過多,畢業門檻太低,缺乏篩選機制、研究素質參差不齊碩博教育師資產學經驗不足、課程設計缺乏與職場連結(二)技職培育升學管道交流體制模糊化,技職校院特色喪失未具實務經驗之專任師資比率偏高、產學落差大職業證照考取趨向重量不重質,60,三、人才培育與運用缺乏連結(續),(三)進階培訓終身學習與回流教育的觀念尚待推動,不同行業與公私部門員工帶薪學習權益保障不一目前職訓體系未達提高人資本、鼓企業興辦進階培訓等目標職訓培訓單位在需求之系統性預測、跨國合作訓練、教材開發、專業師資等方面存在缺口(四)國際交流選送人才評估篩選機制內容模糊或不明確。交流實質成效評估及回饋機制
36、不足高等教育之外國語學習風氣、師資明顯不足開設遠距學程、與國外大學建立雙聯學位、姊妹校之國外大學品質難以掌握,國外來台辦校誘因不足缺乏激勵教師推動國際化之機制,民間缺乏推動國際化意識,61,四、人才國際競逐激烈,(一)人才引進外籍生數量有限、素質參差不齊國內僑生仍以亞洲地區居多,先進國家美、歐洲人數偏低招收外籍學生之命令措施影響來臺誘因,尤以陸生更甚專業人士來臺停留與僱用規定與彈性不一(二)人才留用海外人才庫面臨斷層國內留才機制欠缺吸引力高等專業人才外移現象日益普遍,62,63,教育體系多樣化,(一) 確立高教分類定位,落實評鑑制度差異化,落 實人才需求預測與培育聯結(二) 提升研究型大學的研
37、發能量,引導師生從事創 新與突破性的研究(三) 促進產學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實用技能,縮 減產學落差,64,教育體系引入市場機制,(一) 積極推動大學轉型並確立退場機制之運作(二) 提高大學自主性,建立有利院校長期發展的經 費補助制度(三) 教師升等標準與薪資結構,應在配合學校發展 方向的基礎上,與教學和研究績效適當連結,65,發展專業訓練與人力加值培訓產業,(一) 促進專門與特殊技藝的人才培育(二) 發展民間中高階人才培訓產業,推動職能進階、 跨行轉職、跨領域知識技能之培訓,並建立臺 灣為亞太地區人才培訓基地。,66,提高人才吸納的國際競爭力與推動國際化,(一) 鬆綁法規,推動具有國際競爭力
38、的制度與環境(二) 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在台成立國際級學研單位 或建立學程,鼓勵師生積極提升國際化程度,67,68,轉型為創新導向不是水、電、雙語學校、土地使用、單一窗口(efficiency-base)而是有利創新的整合服務平台(consolidated service platform)舉例:新興醫材的產業,需要醫生與材料工程師對話、智財、國內外醫生接受度、財務、臨床試驗、國際資訊的服務,九、科學園區定位(1/2),68,69,69,園區開發,已成地方焦點包括環保、用水、徵收等,可能引發爭議。處理原則的競合經濟需求及環保關懷(環境影響評估法)水資源(引用、排放)之周邊與農業差異地方友善及社會
39、氛圍效率與創新廠商需求之樂觀與實際,九、科學園區政策方向的優先順序(2/2),70,70,註:1.( ):面積,單位為公頃 2.竹科龍潭及銅鑼園區分期開發,列入營運中之園區;惟部分用地尚未開發完成,71,71,科學園區主要引進投資產業情形竹科:引進研發LED、顯示面板及光電關鍵零組件等積體電路及光電產業。中科:引進開發太陽能電池、光電關鍵零組材料等光電及精密機械產業。南科:引進太陽能矽晶片、觸控面板、光學膜及齒科等光電及生技醫療器材產業。,科學園區營運概況表,資料統計至100年12月底止,72,72,科學園區近期發展亮點成果竹科:引進行動裝置IP領導廠安謀國際公司(ARM)及半導體廠台灣愛美科
40、公司(IMEC)與台積電、聯電合作開發28、20奈米設計與製造引進手機晶片龍頭廠商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投資近新台幣300億元生產智慧型手機Miraso反射式面板中科:引進日本光學大廠小原光學於虎尾園區投資,產值預計約日幣100億元 引進國光生技投資帶動生技發展,並建立台灣第一座細胞培養之生物製劑廠房,進軍國際生技藥品市場南科:推動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自98年起3年間已新創32家生技醫療器材廠商,投資金額41億元,並引進11所學研機構設置研發中心推動永續環境綠色園區,榮獲行政院100年國家永續發展獎,另獲頒2010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特別獎,亦為全國鑽石級綠建築標章密度最高之園區,73,73,報告完畢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