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委书记在2017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范文各位老师,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2017年教师节,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谋划未来,动员全市上下乘势而上、奋发进取,持续推动华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借此机会,代表市四个班子,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华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市的教育发展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一、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区域人才拥有量,反映出一个
2、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从发展趋势看。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知识和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教育需求持续深刻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高质量、多样化、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优质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走以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发展实践看。教育作为传播知识文化、培养劳动
3、力的事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地方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以色列国土狭小,由于建国之初就坚持“教育立国”战略,迅速崛起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中东最好10所大学里,7所位于以色列,造就了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总量、实力,人才拥有量远超其他地区,一些地区的教育已经形成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甚至探索走出了教育牵动城市的发展模
4、式。XX市坚持科教强市,每年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7万余人,2016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全国第一前三名分别为XX、XX、武汉,被誉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城、梦想之城。武汉市每年高校毕业生近30万人,其中13余万人留在了当地,从武汉到外地读大学的学生,每年也有8090回汉就业创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可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要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科技、靠人才、靠教育。从群众期盼看。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光荣和梦想,大家都渴望子女能上一个质量好的学校、遇上一个水平高的老师、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千方百计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顺应这些新期盼新要
5、求,不仅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更是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的现实需要。从我市实际看。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综合枢纽、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大力推进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武汉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等,为我们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抢抓机遇,厚植优势,创建“四区两城”,实现“两个率先”,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教育的牵引、人才的支撑、创新的驱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提
6、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以教育的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以教育的提升吸引人口集聚,以教育的人才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武汉市关于教育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抓规划、强投入、夯基础、优布局、拓内涵、求提升,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教育工作先进县、职业教育强县、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
7、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教学质量持续突破。近三年高考,全市应届一本上线人数年增幅30以上。今年高考,本科上线4659人,位居武汉县市前列一本上线12934人,再创历史新高,两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中招录取成绩连续四年大幅攀升,由2014年的417分提高至今年的4855分2015年、2016年分别为463分、471分,义务教育成果充分显现。二是办学条件加快改善。2014年以来,全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83亿元,改造校舍85000平方米,一大批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信息化水平和校容校貌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同时启动25所城区学校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227亿元,建成后新增学位29000个。武
8、汉城市学院、长江护理职业学院、财经技师学院、武汉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相继入驻,教育体系更趋完善。三是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校园足球深入开展,创建25所国家级、25所武汉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教育部给予高度评价。艺术教育有声有色,“夜之孕”教师合唱团荣获第三届全国教师合唱节金奖、全国第八届魅力校园合唱比赛教师组一等奖,八一红军小学合唱团荣获第七届全国少年儿童合唱一等奖,“小红星弦乐团”荣获全国邀请赛金奖第一名。四是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四年累计新招录教师750人,教师绩效工资、职称评定、城乡交流和校长轮岗交流等管理制度和改革措施深入实施,教师结构不断优化,队伍活力持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锐意创新、
9、教书育人的好校长、好老师。超化中心小学校长慕志伟,积极探索适宜乡村儿童成长的生态教育体系,在全国20多万乡村校长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乡村教育家”荣誉称号,并获得50万元奖励。华仁一高教师李春瑞,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给学生的毕业赠言,感动众多学子。五是聚力氛围更趋浓厚。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千人百户助学济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金秋爱心助学等活动深入开展,齐心协力把华仁教育事业发展推上了新的历史台阶。从各方面反映看,大家对华仁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是认可的、满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得益于
10、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进取付出,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站位全局,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发扬成绩、完善机制、乘势而上,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的局面。三、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持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要坚持以各级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为建设“四区两城”、实现“两个率先”、打
11、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一要不断优化功能布局。提高谋划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把教育发展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结合起来,与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有序推动校舍、场馆、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准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个别场馆甚至要达到承办区域赛事的能力,持续扩大综合效益。要进一步改
12、善农村寄宿制学校、边远片区办学条件,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逐步解决好“择校热”、“大班额”等热难点问题。二要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坚持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增实效、特殊教育强保障,统筹抓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着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与时俱进、优质多样的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的办学机制,促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要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资
13、源配置公平等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要深入推进教育扶贫,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机制,强化进城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措施,努力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依靠勤奋学习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开创未来。二要深化教育教学内涵。要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努力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有用之才。一要坚持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接受能力合
14、理确定教育内容、方式,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更具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一定要挖掘好、利用好,比如我市“宝马车男孩”的事迹,对广大学生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讲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要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家庭,以家庭促社会,真正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明理包容等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二要强化能力培养。坚持能力为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体育运动、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将来更好
15、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要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立足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实际,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品牌专业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职业院校,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适合现实需要的生产一线管理者、熟练技术工人,打造人力资源“金字塔”,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率。三要深化改革创新。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不断更新,教育形态、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组织方式等深刻变化。要主动顺应信息网络发展新趋势,推动“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有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促进资源集约利用、高效共享,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16、,深化与知名院校的办学合作,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持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强化师德建设,深化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不断锤炼师德、提高修养,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教师管理,积极探索完善教师准入、培训、交流、考核等工作机制,积极引进一批紧缺型、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管理人才,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保障教师待遇,关心教师
17、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积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全方位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习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希望全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树立当名师、当专家的志向,坚定职业理想,深化学习研究,提升专业素能,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争做学科排头兵、带头人,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要进
18、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按照教育家办学的标准和要求,强化校长选拔培养,合理配备领导班子,引领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广大校长要把职务当作一种荣誉、一个平台、一项事业,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专业素养,优管理、重创新、提质量,真正把学校抓出特色、办出优势、创出品牌。四、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凝聚起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是系统工程,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委、政府将坚定不移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规划指导,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把事关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关键性工作谋划好、布局好、落实好,不断满足发展之需、群众所盼。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依法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
19、视察调研,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教育发展规划、法规政策、重大项目、提案议案等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牵头抓总、管理服务,把长远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把外地先进经验做法与我市教育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狠抓质量不放松,站位全局求突破,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乡镇办和市直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办好教育是最大职责、最大民生、最大政绩的理念,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履行应有职责,切实把关心、支持、服务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深入宣传解读我市教育发展的规划愿景,宣传鼓励社会各界继续进行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挖掘选树一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兴教助学的先进典型,让关注教育、关心教师、关爱学生成为自觉,让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人才蔚然成风,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各位老师、同志们,教育事业崇高伟大,教师职业神圣光荣。希望全市上下按照市委、政府部署要求,牢记使命、务实工作,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水平,为我市创建“6区两城”、实现“3个率先”、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良好姿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最后,祝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