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 2013 2020) 2013 年 9 月 2 目录 一、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 (一)行业基本现状 . 3 (二)存在的问题 . 3 1、产能严重过剩 . 3 2、企业布局不合理 . 3 3、行业整体环保水平较低 . 4 4、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4 5、原材料质量监管亟需加强 . 5 6、行业管理与市场监管有待规范 . 5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 5 (一)指导思想 . 5 (二)工作原则 . 5 三、工作目标 . 6 (一)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实现绿色生产 . 6 (二)压缩产能 . 6 (三)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空间布局 . 6 (
2、四)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 6 (五)建立健全的原材料监督管理机制 . 6 四、规划实施方案 . 7 (一)空间布局规划 . 7 1、行业布局分区 . 7 2、行业布点规划 . 8 (二) 产能调整规划 . 9 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企业数量 . 10 2、加快升级改造,淘汰不达标企业 . 10 3、强化质量控制监管,实现优胜劣汰 . 10 4、推动集约化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 10 5、突出重点,加大整合力度 . 11 (三)信息管理规划 . 11 1、建立行业信息管理平台 . 11 2、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建设 . 11 (四)绿色生产管理规划 . 11 1、编制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 .
3、11 2、制定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考核办法 . 12 (五)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 12 1、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12 2、推行合同登记管理制度 . 12 3、探索生产企业承包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模式 . 12 五、 保障措施 . 12 (一)明确各行政管理部门分工,加强部门联动 . 12 (二)落实管理规定,推进治理整合 . 12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 13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13 3 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3-2020) 为适应本市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需要,提高混凝土质量,促进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环保技术水
4、平,特制定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基本现状 为了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和 确保 建设工程 质量, 广州 自 2003 年 起开始全面 实施 “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 ,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至 2012 年底,全市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俗称“搅拌站”) 119 家(详见附件),除越秀区外,其它 11 个区(县级市)均有预拌混凝土企业,其中白云区 24 家,海珠区 7 家,天河区 7 家,黄埔区 8 家,荔湾区 5 家,番禺区 18家,花都区 16家,萝岗区 5 家,南沙区 112 家,从化市 5 家,增城市 12 家。全市共有混凝土生产线
5、 266 条,其中 3m3规格的生产线占 76.3%,预拌混凝土年生产能力达到 1.19亿立方米 2,单个预拌混凝土企 业的年均生产能力为 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约 3000 辆,目前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搅拌机基本都采用配料计量计算机控制。 (二)存在的问题 1、产能严重过剩 近三年来,本市混凝土年平均产量近 2500 万立方米,约占设计产能的 20%,设计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市场需求,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较低。 与国内其它几个大中城市对比,本市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2012 年南京预拌混凝土生产量约 3200 万立方米,拥有 76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苏州预拌混凝土
6、生产量约 4500万立方米,拥有 117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 上海预拌混凝土生产量约 6720 万立方米,拥有 217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产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实际产能占设计产能的 30%左右。 同时,产能过剩也导致了混凝土行业的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本市 C30 每 方混凝土的平均单价仅在 250 280 元(含税),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区,因此整个行业利润较低,加上施工单位拖欠货款严重,导致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投入重视不够。 2、企业布局不合理 本市部分区域预拌混凝土企业过于密集,存在“扎堆”现象,其中以白云区江高镇附近、番禺区南村附近较为突出,方圆 5 千米以
7、内分布着 7、 8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使得有效辐射范围较窄,供货半径内产能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区域的低价恶性竞争。 在大学城及亚运会建设期间,混凝土市场需求在短期内迅猛增加,为应对市场需求,对预拌混凝土企业建站未进行合理规划,多数企业为了节省运费,均靠河流而建,如白1 本规划涉及的南沙区包括原番禺区的大岗镇、东涌镇、榄核镇。 2 每条 1m3 生产线,年生产能力按“ 60m3/h 8h/d 300d/年”计算。 4 云区流溪河河段及番禺区沙湾水道、珠江两侧均分布着大量预拌混凝土企业,导致在水源保护区内预拌混凝土企业的集中分布,不符合环保要求。 同时,本市超过一半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集中在中
8、心城区边缘,而随着中心城区建设规模逐步下降,建设重点转向萝岗、南沙、花都 、从化、增城等区(县级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布点与新的重点发展区域不匹配,部分建设量较小的老城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分布密集,出现了部分预拌混凝土从内向外运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 3、行业整体环保水平较低 ( 1)企业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较差 根据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实地调研,目前多数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较差,主要体现在:一、主要对洗车冲场地等废水有循环使用,而对其它废水(如生产污水、生活污水、雨水等)仍未采取监控排放;二、所有预拌混凝土企业搅拌楼和筒仓都有粉尘收集系统,但是收尘效果参差不齐 ;三、在噪
9、音的处理方面基本上未采取降噪措施;四、在废渣的处理方面,本市有 53.9%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配置有废弃混凝土回收设备,但其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维护成本和分离后沉淀的泥浆再利用成本较高。 ( 2)行业整体装备水平不高 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超过一半生产线是 2002 年之前建成的,该部分生产线设备较为老旧,其中生产线以 3方线为主(占 76.3%),但产能较小的 2方线仍占一定比例( 7.5%)。由于过去本市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资质审查时并无环保要求,企业投资建站时不愿采用技术先进,环保水平高的装备。目前,对骨料 堆场进行全封闭的企业仅占 3.6%,半封闭的企业占 15.8%,而对搅拌楼进行全
10、封闭的企业仅有 5 家。 4、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1)行业对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目前本市预拌混凝土市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仅一味关注强度和流动性,项目的验收也仅以强度作为验收指标,行业对混凝土技术与质量重视不够。而随着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应用,以及河砂资源的缺乏和石子放射性问题的日益突出,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应重视混凝土的耐久性,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生产、出厂质 量控制、施工、验收等环节建立耐久性控制和验收指标,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含量。 ( 2)行业技术人员缺乏,流动性较大 据了解,为了应付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预
11、拌混凝土企业一般都能按照资质要求配备技术人员,但实际上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挂靠而实际不在岗的现象。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际在岗的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不足 200 人,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大部分试验人员理论和实操水平均不够,且流动性较大,导致整个行业技术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 3)行业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应用水平不高 整个行业对新材 料、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应用水平不高。目前使用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的企业仅占 29.5%,整个行业仍以萘系减水剂为主;在机制砂的应用方面也处于5 起步阶段;在预拌混凝土企业废渣的处理应用方面,仅少数几家对分离后的泥浆进行回收利用,绝大部
12、分仍采用简单外运的方式处理,未能真正实现废渣的回收利用。 5、原材料质量监管亟需加强 原材料的品质是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缺乏对原材料的源头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部分原材料进场前质量监管缺失 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原材料进场后一般会依据规范要求进 行自检,其中水泥和外加剂厂家会有出厂质量控制,其质量相对稳定、可控,但对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供应商却无有效监控措施,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上原材料资源紧缺、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预拌混凝土企业对其质量控制无自主权,导致在使用这几种原材料时常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 ( 2)河砂资源日益紧缺 随着广东省禁止开采河砂力度的
13、加大,河砂资源日益紧缺,水洗海砂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据调研,本市 119 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中,有 53.9%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部分或全部使用水洗海砂。因此,如何对砂来源和品质进行有效监控,开展海砂淡化处理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如何推广机制砂的应用是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 3)粉煤灰品质参差不齐、质量稳定性差 粉煤灰市场需求巨大,但资源供应不足,粉煤灰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现有的技术标准无法有效评判粉煤灰的质量,对原材料供应商无有效的监控措施,市场上假灰现象突出。 ( 4)石子质量问题 目前,整个行业在石子的应用方面仅注重粒径大小,缺乏对骨料级配、粒形等指标的控制,而上述指标则是影
14、响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石子放射性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原材料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 6、行业管理与市场监 管有待规范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监管涉及到规划、建设、国土、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目前各行政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监管缺乏有效衔接,未能形成监管的闭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管理的力度。 同时,拖欠款、三角债现象普遍,企业经营困难。在低利润空间下,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市场监管。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本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城市,全面升级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实现预
15、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实现全市和各区域 预拌混凝土供求基本平衡、生产布局基本合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总体水平得以提升,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在确定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工作目标时,坚持 有利于提高 预拌混凝土 行业的整体运行6 效率 为原则,通过 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 空间 布局,调整 压缩部分过剩产能 ,推进管理与技术创新 , 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推广应用原材料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努力实现预拌混凝土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方案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属 地管理与鼓励集团化发
16、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预拌混凝土企业空间布局和产能调整规划时,坚持 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的原则,立 足全局,着眼长远,分步实施 。首先停产离居民区较近,存在扰民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对禁建区产能落后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关、停等措施,对调整区产能落后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并、转等措施,对产能集中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引导搬迁等措施,以达到优化布局的目的。 三、工作目标 实施企业整体升级改造,推进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能力与布局调整,实现全市和各区域预拌混凝土供求基本平衡、生产布局基本合理、保留站 点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总体水平得以提升,实现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社会、环境和谐
17、发展。 (一)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实现绿色生产 自本规划发布之日起,全市新建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按照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建站,并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于 2015年 12 月 31 日前必须达到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要求,并通过达标考核。 (二)压缩产能 根据各区产能,结合实际情况,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花都区南部列为重点压缩区域。至 2020 年底,全 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点控制在 80 家以下,预拌混凝土年设计生产能力保留 8000 万立方米,压缩 3900 万立方米,压缩幅度 32.8%。 (三)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空间布局 根据
18、“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与发展要求,以及各区区域控制规划和建设重点对行业布局划分禁建区和调整区。采取停产离居民区较近存在扰民的预拌混凝土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搬迁产能集中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等措施,重新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空间布局,满足城市功能定位、发展、规划、环保等要求。 (四)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通过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鼓励企业技 术创新、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与考核机制、鼓励企业间资产并购重组等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五)建立健全的原材料监督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备案登记制度,从源头上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有效监控;同时,通过 定期开展 原材料
19、 质量 监督 抽检活动 ,使原材料质量直接与供应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诚信评价体系关联,以形成闭合的原材料监管机制。 7 图 1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 四、规划实施方案 (一)空间 布局 规划 依据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见图1)中 “ 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 ” 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作为两个新城区即南 沙滨海新城的南沙和东部山水新城的萝岗,以及三个副中心花都、从化、增城将是未来 10 年的建设重点区域。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以及各区区域控制规划,对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规划方案如下: 1、行业布局分区 依据本市城市建设规划和各区建设重点,对行业布局进行
20、分区,分别设置禁建区和调整区 (见图 2): 图 2 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布点规划图 8 ( 1)禁建区:以花都区山前大道以南、从化增城 S118 省道以西、广州绕城高速( G1501) 以北的区域划定为禁建区,该区域不得新建、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 目前位于禁建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要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扩展和工程建设重点向新城转移 , 并逐步调整减少。对鸦岗江村河道(流溪河水域) 、 沙湾水道及珠江 两侧 等水源保护区 现有 预拌混凝土企业 逐步按规划取消或迁建 , 取消或迁建比例不低于现有企业数量和产能的 30%。 ( 2)调整区:白云区北部、萝岗区东部、番禺区东部等位于禁建区范围以外的区域以及
21、南沙区、花都区北部、增城市、从化市设定为调整区,该区域要稳定目前生产条件较好、报批手续完备、环保水平达标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保证本地区新城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并承接中心城区 建设的部分预拌混凝土供应任务,同时,调整区应依据发展要求有计划新建或迁建预拌混凝土企业。 2、行业布点规划 根据对各区(县级市)建设、规划和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结合本市各区(县级市)近年建设总量、建设重点和区域控制规划,提出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布点规划目标(见表 1)。具体措施及原则如下: ( 1)对离居民区较近,存在扰民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关、停等措施,积极引导搬迁; ( 2)对禁建区产能落后的预拌混
22、凝土企业采取关、停等措施,对调整区产能落后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并、转、升等措施以压缩产能,优化布局; ( 3)对产能集中区域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引导搬迁等措施,以达到优化布局的目的。 表 1 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布点规划目标 (2013 2020 年 ) 单位:家 区域 现有数量 压缩数量 目标数量 白云区 24 8 16 海珠区 7 5 2 天河区 7 3 4 黄埔区 8 3 5 荔湾区 5 1 4 番禺区 18 5 13 南沙区 12 3 9 花都区 16 6 10 萝岗区 5 1 4 从化市 5 1 4 增城市 12 3 9 总计 119 39 80 9 (二)产能调整规划 根据实地调研
23、, 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 2012 年总达产率 3约为 20%,各区(县级市)具体达产率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见, 2012 年达产率最高为荔湾区 30.3%,增城市、天河区、萝岗区、海珠区、番禺区达产率处于 20% 30%之间,而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市、黄埔区、南沙区达产率均在 20%以下,产能严重过剩。 同时,根据对各区(县级市)建设局的问卷调查结果,本市各区 2010 2012 年建筑施工总面积分别为 3375.6 万平方米、 3238.5 万平方米、 2749.6 万平方米, 2013 年截止 4 月份为 714.4 万平方 米。各区(县级市)具体建筑面积如表 1 所示,由此可见,
24、各区建筑施工面积从 2010 年开始整体呈下降趋势,以花都区、增城市和南沙区为例, 2010年至 2012 年分别下降了 40.4%、 23.6%和 19.6%。 表 1 本市各区(县级市) 2010 2013 年建筑施工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行政区域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从化市 231.2 289.1 201.5 38.8 番禺区 508.2 649.6 462.9 91.8 海珠区 164.8 88.2 170.3 24.1 黄埔区 67.1 72.4 62.5 32.5 荔湾区 225.3 155.5 164.3 42.7 萝岗区 330.8 30
25、5.6 475.0 142.0 南沙区 281.5 245.5 226.4 76.3 增城市 657.4 611.0 501.9 84.5 白云区 249.2 188.2 144.2. 23.9 花都区 461.0 442.9 274.6 99.4 天河区 199.1 190.5 210.2 58.4 3 达产率是指实际产 量占理论产能的比例。 图 3 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搅拌站达产率情况 10 行政区域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合计 3375.6 3238.5 2749.6 714.4 注:(截至 2013年 4 月) 综合采用关、停、并、转、升等方式,实现产
26、能压缩调整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企业数量 本市 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增项目 , 达产率不足 20%的区域内需新增项目的,应当实行产能置换,即淘汰既有落后产能或迁建既有产能 , 产能置换 须取得 当地建设 行政 主管部门 的书面意见 。 预拌混凝土企业新建或迁建, 必须符合各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 ,凡新建、扩建或迁建项目,需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新建或迁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配套建筑废弃物处理中心,利废率需达到 30%的目标,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此外, 新建或迁建项目,还须符合 以下条件: ( 1)占地面积不得小于 40 亩,设计产能不得低于 100 万立方米;
27、 ( 2)避开水源保护区、空气一类区域、商业区域及风景名胜区; ( 3) 与最近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距离不 少 于 10 千米; ( 4)远离学校、医院, 与周边集中居住区距离不少于 500 米 。 2、加快升级改造,淘汰不达标企业 自广州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实施起,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须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组织达标考核,在 2016年 1 月 1 日起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应 当停产整顿。 2016 年 6 月30 日以后仍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依法注销资质,禁止向建设工程供应混凝土,并由工商部门注销营业范围。 3、强化质量控制监
28、管,实现优胜劣汰 将预拌混凝土企业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抽检结果录入混凝土行业诚信排名考核系统,对系统排名靠后的企业限制工程的投标,通过加强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的监管,实现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优胜劣汰。 ( 1)加强源头监管,规范原材料质量管理 1)建立预拌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登记制度,向预拌混凝土企业供应原材料的企业需在广州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 2)完善原材料质量 抽检制度, 定期 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特别是加大砂、粉煤灰等的抽检力度。 ( 2)加强混凝土质量监管力度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部门定期对 工程 混凝土 和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留样试件 开展 飞行质量抽检活动,抽检档案上传至本市工程质量监管平台,并实现“混凝土行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与“工程质量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实时更新诚信系统排名。 4、推动集约化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 1)实现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节能减排 在行业内充分推广砂石分离技术和废水、泥浆循环回收系统,实现预拌混凝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