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室資源垃圾大瘦身-節能減碳從認知到內化之行動研究,中 山 國 小研 究 者林文芳、吳麗美、林慧美、葉金滿,摘 要,本研究是以四位研究者任教之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為期四個月的行動研究,採取多元的學習活動,探究如何營造一個能提昇學生重視環保意識的教室環境,培養學生願意自動自發減少教室資源垃圾回收量,鼓勵學生使用環保用品,進而培養成學生終生的正確生活習慣。,本研究結果發現:,一、行為初建期:進行電子繪本、DVD影片觀賞、剪報心得分享,能有效的讓學生了解珍惜地球資源與全球暖化的相關性。二、行為強化期:進行多元的學習活動,如引導式學習單、資源垃圾減量評比、問卷調查、話劇演出等,有助於提高學生減少
2、教室資源垃圾的配合意願。三、行為內化期:進行學生自評、省思作文及許願卡等活動,能提昇學生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但是知易行難,要落實在生活習慣上,仍有需要努力的空間。四、家長是產生教室資源垃圾主要提供者,學生較無自主權,所以家長的配合度會影響研究結果。,本研究具體目標有三:,(一)鼓勵學生減少使用、避免依賴用過即丟的物品,以達到愛物惜物,珍惜地球資源的目的。(二)帶領學生了解節能減碳的意義及重要性,並開始付諸具體行動。(三)讓學生認清全球暖化現象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的危機,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及態度能自備環保用品。,研究設計,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北市中山國小三年一班到三年四班的學生,共計105位。進
3、行軼事觀察法時,研究者以三年二班27名學生作為觀察記錄的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時,則是三年一班到三年四班105位學生全數參與。,研究時間:,自二八年一月起,四位研究者即決定主題,蒐集相關資料,著手進行教學計畫與設計教學活動。自二八年一月至四月共十四週,開始對105位學生實施一系列的行動策略,主要是利用綜合課時間,逐一執行九個對應的學習活動,並利用三節語文課,指導學生從事相關主題的作文教學。,行動計畫與策略,行動計畫一:教室資源垃圾減量包括三個策略,觀賞電子書小北極熊努特Knut、實施資源垃圾減量、資源垃圾減量評比,說明如下:,將繪本小北極熊努特Knut製作成電子書,看完影片後,利用簡報說明北極熊的
4、生存危機,以引起學生對北極熊存亡的惻隱之心。,以北極熊努特的故事編寫劇本小努特的未來,誰在乎?來思考北極熊努特在動物園,被當成明星寵物飼養,算是一隻幸運熊嗎?,到幼稚園演出小努特的未來,誰在乎?喚起大家對北極熊存亡的重視。,愛心媽媽到低年級教室,宣導北極熊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人類應該對地球暖化採取挽救的行動。,學生寫下對家園變色地球生物何處去?的心得感受。,設計資源垃圾減量具體行動檢核表,分別於3/17-3/21、4/7-4/11及4/21-4/25三週檢視,觀察學生從三月中旬第一週的起始行動到四月底,是否有改變。,學生記錄資源垃圾減量具體行動檢核表,資源垃圾減量評比,學生在每週資源回收日時,先分組記錄一週所產生的紙張回收量,再分別算出塑膠瓶、鐵鋁罐、鋁箔包的個數。本活動共計四週,評比出資源減量最賣力的前兩組,給予節能減碳環保獎狀及加分獎勵。,將學生分成四組,從3/244/18連續四週,進行資源垃圾減量評比。,設計節能減碳自評表,檢視自己和小組經過四週的減量評比活動之後,是否在一週的資源垃圾製造量上,已有明顯的改進。,全班分成四小組,經過四週的減量評比活動之後,公佈資源垃圾減量最賣力的前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