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甘肃省 2018 年中央财政新一轮草原补奖 政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和加强草牧业 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为推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全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草牧业发展,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充分发挥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在全省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中的积极作用,结合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 2018 年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 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 ,紧紧围绕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草牧业发展、重点区域草原保护与修复、村级草管
2、员管理和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草牧业发展 加强草牧业发展,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 年以来,我省启动开展了草牧业试验- 2 - 试点,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大优质饲草种植,增强饲草供给保障,坚持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着力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探索出了以草带畜、草畜互促、农牧结合、优势互补的草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有效促进了农牧区草畜产业良性发展。 (一)主要目标
3、 通过财政资金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推广实用技术,围绕全省脱贫攻坚牛、羊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草种和饲草生产基地,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收储能力,集中解决草牧业发展中优良草种和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问题,夯实牛羊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效。 扶持壮大饲草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建立“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多元化饲草产业联合体,推动贫困地区“三变”改革。加快现代饲草全产业链建设,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优质品牌,健全物流和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
4、,提升附加值,推动构建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草牧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草牧业企业效益显著提升的现代草牧业生产经营新格局。 - 3 - (二)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发展草牧业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结合起来,与巩固新一轮草原补 奖政策实施成效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扶贫和发展循环农业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妥善处理草牧业生产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关系,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是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充分衔接牛羊产业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以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优质饲草
5、基地建设,提升饲草产品加工能力,强化牛羊产业饲草保障。 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舍饲养殖,重点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农区供草、牧区舍饲”畜草双向对流的循环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三是以 草为主,草畜配套。 充分考虑统筹资源禀赋、立地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因素,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加强人工种草和生产加工,大力发展以苜蓿、燕麦等为主的优质饲草,推进良种良法配套,促进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积极开展草品种区域试验,培育推广优良草种,发挥草种生产优势和性能优势,推进牧草种业发展。 四是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制定
6、完善发展草牧业的扶持政策,为各- 4 - 类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行“大专项 +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 与,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促进产业融合,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将项目补助资金以适当方式划分为贫困户股份,项目建设取得收益后,贫困户按股分红的扶贫模式。 积极利用全省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协作攻关,探索草牧业发展技术路线。 五是明确责任,稳步推进。 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稳步 推进草牧业发展。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和循环农业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监督管理和工作指导,强化绩
7、效考核,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实施区 域 1.国家级草牧业试验试点县市区:甘州区、天祝县、安定区。 2.省级草牧业试验试点县市区:夏河县、临潭县、环县、会宁县、永昌县、玉门市。 3.重点草原县:永登县、皋兰县、靖远县、清水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崆峒区、灵台县、庄浪县、崇信县、庆城县、宁县、华池县、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岷县、漳县、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 5 - 武都区、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合作市、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舟曲县、民勤县、高台县、瓜州县、阿克塞县、肃北县。 (四)主要内容 1.草种基地建设。 按照生态地 带
8、性要求,以河西走廊的甘州、永昌、玉门等县(区)为主,推动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燕麦草种生产基地,培育形成国内苜蓿、燕麦核心制种基地;以黄土高原区的安定、环县、会宁等县(区)为主,立足特色和乡土草种的开发利用,培育形成抗寒抗旱苜蓿,以及红豆草、猫尾草、红三叶及乡土草种制种基地;以青藏高原区的夏河、天祝、临潭等县为主,培育形成披碱草、老芒麦及高寒类乡土草种选育制种基地。加强全省草品种区域试验建设,建立草品种推广应用评价机制。 2.人工草地建植。 选用优良牧草品种,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开展传统苜蓿基地改造更新和草田轮作 ,积极发展草地农业。修建灌溉设施设备,配套生产机械,推广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根瘤菌接种
9、、节水灌溉及旱作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措施,实现饲草生产、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发展格局,建设一批高产优质多年生人工饲草地(青藏高原地区可适当种植一年生牧草)。 3.天然草原治理。 严格落实草原禁休牧、草畜平衡制度,- 6 - 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病虫害和毒杂草防治、黑土滩治理等综合措施,促进天然草原治理与修复,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实施免耕补播和飞播优良草种,合理施肥灌溉,改善草原土壤,增加可食优质牧草种类和比例,提高 生产力水平和利用效率。 4.草产品生产加工。 建设青贮玉米、青贮苜蓿、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草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升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配套生
10、产、加工机械设备,推进牧草机械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容牧草仓贮能力,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水平。 5.秸秆饲料转化利用。 加强青贮氨化窖池、秸秆饲料储备库建设,推广秸秆裹包青贮、全株青贮、微贮、汽喷破壁发酵等生产技术和措施,配套收获、粉碎、揉丝、裹包等机械设备,推进秸秆加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应用,提高利用水平。 6.加强草牧业机械配套。 针对 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的饲草耕种收实际状况,加强饲草生产、收获、加工等各环节的机械配套,扶持引导建设主体加大饲草产业全程机械化使用力度,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发展机制,扶持建立一批饲草专业化机械服务组织,发挥和加 强集聚效应,提高区域
11、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 - 7 - 7.发展舍饲养殖。 在具有发展舍饲圈养潜力的地区,加大优良牛羊及特色畜品种引进、繁育和推广,推进畜种改良,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品质,配套建设舍饲棚圈,解决草原禁牧、退牧和减畜后牲畜饲养问题,推动传统畜 牧业转型升级。 (五)建设主体条件 草种基地建 设以企业作为项目承担主体,相关企业通过工商登记注册并具有草种生产许可证,承包流转土地面积 1000亩以上,具备较强的草种育、繁、推技术力量。牧草品种应为经国家或省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自主品种,不支持引进品种。人工草地建植、草产品生产加工、秸秆饲料转化利用 、 草牧业机械配套和舍饲养殖 以企业、农民
12、专业合作社为项目承担主体。企业应登记注册、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具备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优先扶持参与产业扶贫、具有产供销一体化及扶贫带贫能力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为工商注册、章程完善、生产经营 状况良好,重点扶持纳入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建设的草牧、 农机、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 天然草原治理、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由各级草原行政部门、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单位承担。 草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要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地要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 2018 102 号)精神,围绕产业- 8 - 扶贫工作,从产、加、销、服务等环节引导扶持
13、贫困村规范和壮大合作社,推动贫困村农民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享受资金补助的企业、合作社必须具备一定的扶贫带贫能力,必须吸收一定 数量的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通过“带动发展一批、流转土地一批、吸纳务工一批、折股量化一批”等方式,积极建立“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和贫困户收入稳步增加。 (六)资金管理 1.资金使用。 草牧业发展资金主要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予以支持。资金主要用于草种基地建设、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原治理、草产品生产加工、秸秆饲料转化利用和 草牧业机械配套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建设内
14、容组织实施。舟曲、东乡、肃北、阿克塞等县可根据今年以来当地草原和草 牧业灾害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内容和方式组织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生产。 同时,组织开展草牧业抓点示范,突出示范引领,总结经验做法,探索模式创新。会宁县结合产业扶贫,突出优化种植结构,强化牛羊产业饲草供给等方面开展抓点示范;夏河县重点围绕草原生态保护、退化草原治理等方面开展抓点示范;天祝县立足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开展抓点示范。 - 9 - 2.补助方 式。 资金切块下达到县级财政,由县市区统一管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组织专业人员防治、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给予建设主体补助。对于建设主体能够自行建设完成
15、的任务,不应一律要求进行招投标。 3.补助标准。 草种基地建设、人工草地建植、草产品生产加工、秸秆饲料转化利用、 草牧业机械配套和舍饲养殖 等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参照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相关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按确定后的建设任务和标准的70%进行补助,其余 30%由企业、合作社自筹解决。建设主体是企业的,原则上中央资金补助额度不超过 100万元;是农民专 业合作社的,原则上 中央资金补助额度不超过 30 万元;天然草原治理建设内容补助标准执行现有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助标准,全部为中央投资。 (七)组织管理 各项目县(市、区)畜牧(农牧)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在充分调查摸
16、底、考察论证,广泛征求项目建设主体意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实施区域和建设主体,委托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档案资料。同时,要统筹考虑草牧业发展目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项目实施方案、有关资料和绩效考核指标由市(州)级畜牧(农牧)、财政部门审核把关后于 8 月底前 上报省农牧厅、省财政- 10 - 厅备案。实施方案一经审核备案后,原则上不予调整变更。 有关市(州)、各项目县(市、区)要建立健全项目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整改,保障项目建设质量。要认真总结创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放大示范效应 ,探索形成一批可复
17、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为实现草牧业从点到面的突破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省上将按照有关规定,加大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中出现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二、加强重点区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整改与成果巩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着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整改工作成果。 1.实施范围 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永昌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山丹马场 2.实施内容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