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交流发言稿六篇汇编1深化拓展“理论宣传志愿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在基层的实施,创造性地开展了“理论宣传志愿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确保这支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与活力。截至目前,23万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理论宣传志愿军”,已累计开展理论宣传活动20余万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广大理论宣传志愿者怀着满腔热情,活跃在城乡基层,利用各种有效平台,采取各种宣传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党的声音,在全地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一是领导干部沉下去带头讲。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
2、传贯彻中,XX市提出了“三带头”,即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领会、带头培训宣讲、带头贯彻落实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文件,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理论宣传志愿者,深入各自分管领域及基层联系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走在前列,当好表率。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讲,带动了更多的理论宣传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将方方面面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上来,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XX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志愿者网格化互动讲。在“理论宣传志愿行动”推进过程中,我们着力构建全市性理论宣传志愿者网格化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理论宣传活动站105个
3、、市民理论学校130所、理论学习中心户500余个,实现了理论宣传网格全覆盖。市委宣传部组织理论宣传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引导理论宣传志愿者把宣讲内容融入本地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使宣讲起到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作用。三是全媒体多平台灵活讲。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互动,全媒体“全天候”传播,市民只要打开报纸、电视、广播、电脑、手机,就会与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对面。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版依托新兴媒体,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
4、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好“理论宣传志愿军”“群众宣传、宣传群众”的独特作用,组织广大理论宣传志愿者广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网格化、网络化理论宣传宣讲,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全覆盖,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XX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2用心策划创新形态融合传播党的十九大闭幕以来,XX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以XX新闻为龙头,充分发挥电视优势,精心策划、融合传播,迅速形成主题主线清晰、内容层次丰富、形式手段多样、电视和新媒体
5、协调联动的报道格局。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在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中,要求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开设一日一课专栏,原汁原味宣传解读十九大报告的内容。作为电视媒体,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表达呈现,我们的体会就是要用心策划、创新形态、融合传播。“学懂”十九大精神,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把中央关于十九大精神宣讲的七个“讲清楚”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在形态创新上、语境营造上、话题设置上、方式手段上动脑筋下功夫,按照融合传播的思路,借鉴新媒体的表达呈现方式,形成了一日一课专栏的工作想法,11月6日开始在XX新闻推出,并在“XX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推送
6、。在内容上,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做到七个讲清楚”的总体框架,梳理了50个问题,以设问方式提炼每期主题、回答在引述十九大报告原文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炼阐释,重点解读其中的新观点、新提法。如第一期十九大报告主题的深刻内涵,首先以字幕板的方式鲜明醒目地呈现十九大的主题,然后逐一阐述这一主题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在形式上,努力创新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我们以黑板为核心呈现要素,创意设计了整体包装方案。简洁的黑板、简笔画的粉笔和黑板擦,加上“一日一课”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字幕,勾勒出课堂的场景。我们在每
7、期开篇统一设计了“敲黑板,划重点,一日一课开课啦”这样特色鲜明的“呼号”,并配以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把大家带入上课的情境在阐释本期具体内容时,我们灵活使用提炼要点板书、配合内容的动画、精选图片的幻灯片等形式文稿撰写在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简练通俗,注意引申拓展配音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根据具体内容或朗读或讲述,既清新平实又昂扬向上。如第三期感悟新时代,说到“新时代清晰标示出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与坐标”时,以坐标轴的形式,用动画呈现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些观众和网友评价,这样的形式让自己仿佛
8、回到了学生时代,能够引起关注、看得清晰、听得进去。3用绽放光芒的理论宣讲筑牢幸福和谐堡垒人民路街道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通过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创建“红垒宣讲团”,以真人真事、真言实语、真情实感,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注入新动力,奏响凝聚能量、绽放幸福新乐章。一、着眼“三化”目标,推动党的理论深入人心。一是党的理论身边化。以街道讲坛为中心学习点,建立4个社区讲坛、20个楼院支部讲坛和40个居家学习点,让每名党员群众都能直接就近参与其中,随时随地学习、理解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二是党的理论经常化。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9、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普及。三是党的理论对象化。“居民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力所能及提供相关服务居民想了解哪些政策,我们就宣讲好相关的内容。”这是2014年“红垒宣讲团”成立时的宣讲誓言。几年来,宣讲团成为街道服务民生的好帮手。二、着眼“三让”模式,选好宣讲人。一是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广泛吸纳民间“小角色”充实宣讲“大队伍”,把话语权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百姓,创新开展现场导学、情景教学和实境课堂等形式,讲述与百姓相关的时事政策、辖区先进人物事迹。二是让明白人讲明白理。邀请离退休专业人才,以专业的角度,从居民看得见、摸得着、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话题”入手
10、,将“概念化”变“形象化”。三是让先进人讲典型话。以好人、模范作为宣讲基础素材,通过他们人生经历、工作经验、成功收获等真实事例的言传身教,让榜样力量激发高效能,提升宣讲“含金量”。三、着眼“三微”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理论宣讲。一是流动“微”宣讲。针对人民路街道CBD中心大厦多、企业多、白领多的实际,在五座楼宇大厦建立了“红垒E站”党群服务中心和“红垒”论坛,开展面向企业和白领的流动“微”宣讲。二是社区“微”论坛。把党的大政方针、群众路线教育等大理论,分解成极具知识趣味性的“卡片式”互动微话题,把居民关注的难点、疑点、焦点等一件件小问题实现“一事一议”随时讲,并做到讲清、讲明、讲透,让宣讲与居民
11、的心贴得更近。三是网络“微”课堂。积极搭建信息化宣讲阵地,开设红垒网络“微”课堂,推送“两会为啥是大事”“这些组织生活的形式,你了解吗”“2017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九大”等时事问答、党建知识、政策摘编和小故事,每周更新编发一次,让居民借助网络平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意见反馈,促进比学赶超,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打造“乡村讲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强起来近年来,XX县把“乡村讲堂”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到目前,全县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化“乡村讲堂”151个,既搭建了承接县乡送理论下基层的有效平台,又打造了农村理论武装的坚固阵地。在具体工作中,实现
12、了“乡村讲堂”标准化运行、大众化推进、特色化引领的目标。一、“乡村讲堂”标准化运行。一是坚持硬件设备硬性规定。每个“乡村讲堂”要有不少于80平方米的教室,内有配套桌椅、讲桌、书柜、音响,以及电脑、电视、投影仪、远程教育等电化教学设备,并提供图书、报刊等学习资料。二是坚持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每村均设立专兼职“乡村讲堂”管理员,统一制作教育培训规定。三是坚持宣讲队伍分层组建。除组织县乡理论宣讲团成员定期深入“乡村讲堂”宣讲,还在各村组建由村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构成的“百姓宣讲团”,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四是坚持学习活动科学安排。“乡村讲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
13、标,至少每个单月组织一次理论宣讲,每个双月进行一次实用技术辅导,每半年开展一次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今年年初以来,全县依托“乡村讲堂”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家风教育、技术指导等1800余场,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舆论阵地。二、“乡村讲堂”大众化推进。一是让宣讲走进百姓生活。立足宣讲大众化,围绕“讲农民的道理、发农民的心声”设计宣讲专题,讲出农民一听就能明白的道理,让群众听得进、有所得,达到思想共鸣。二是让百姓走上讲台。借助“乡村讲堂”定期开展“大家讲”活动,通过自荐和推荐方式选出农民代表登台宣讲。通过身边先进典型的“现身说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讲
14、堂”大放光彩。三、“乡村讲堂”特色化引领。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乡村讲堂”阵地,举办XX好人事迹报告会、传经送宝致富经验交流会、家政服务技能大赛、农村广场舞展演等活动,充分展示了“乡村讲堂”的魅力,激发了农民对“乡村讲堂”的热情。二是创立共建模式。提倡“村部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共建“乡村讲堂”模式。作为全市基层宣讲示范点李千户镇小屯村“乡村讲堂”,采用“村部农户”模式,依托农家书屋和党员活动室成立“乡村讲堂”,使“乡村讲堂”与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资源共享,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场所把理论宣讲、全民阅读、党员“三会一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乡村讲堂”内容,带动了农家
15、书屋建设,增强了党员学习活动实效。5在网格化中架起理论走进群众的桥梁2015年,XX市立山区被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确定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网格化试点单位。几年来,我们按照区域管理、地域相近的原则,将街道、社区科学合理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以网格为基本管理单位,为每个网格配备宣讲队伍,将理论宣讲置于网格之中,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基层理论宣讲体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各类宣讲3万多场,受众达十万多人次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全区各网格中累计开展各类宣讲780多场,受众8100多人次。一、着眼解决“谁来讲”问题,组建三支队伍。一是干部专家宣讲政策理论。针对区委中心组和9个街道党工委中心组的10个网格
16、,成立了由机关干部、党校教师、律师、心理专家等十余人组成的“力量”理论宣讲队伍。二是道德模范讲道德风尚。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层次的53个网格,组建了30多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立的“先进人物”宣讲团队和“文明家庭”主要代表十余人成立的“家风”宣讲团队。三是平凡百姓讲身边故事。针对社区层次的516个网格,组建了由近1000名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庭院式”微宣讲团队。二、着眼解决“在哪讲”问题,用好四大阵地。一是用好社区大讲堂。利用全区40个固定社区大讲堂提供“送餐式”与“点餐式”相结合的宣讲“菜单”,对居民开展集中式理论宣讲,使党的理论能按需求精准地延伸到各个群体中,实现理论宣讲大众化、分
17、众化、生活化。二是用好网络渠道。利用立山党建网、“立山之声”政务微博、“微立山”政务微信及各街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设置微理论专栏,同时建立“社区书记工作站”微信群,快速布置理论宣讲工作,及时交流理论宣讲经验,有效传播党的理论知识。三是用好文化广场。利用活动广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融入性理论宣讲。今年,新修文体活动广场9000余平方米,并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社区广场“宣讲亭”6个。四是用好户外载体。利用社区宣传栏、户外墙体宣传板、大型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墙报、板报等开展党的理论宣传,几年来为40个社区建设了户外宣传栏,为80个社区制作了5000块户外墙体宣传板。三、着眼解决“讲得好”的问题
18、,健全三个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制定理论宣讲网格化实施方案,成立立山区理论宣讲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二是考评机制。制定立山区理论宣讲网格化考评办法和理论宣讲网格化工作制度,实现制度上墙。三是培养机制。制定立山区理论宣讲队伍培养规划,采取集中授课、观摩学习、一对一培训、宣讲员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理论宣讲员的理论素养与宣讲水平。6以多样化推进理论宣讲大众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讲工作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如何发起宣讲、发动群众、发掘潜力、发挥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宣讲工作是我们经常思考和寻求破解的一
19、个课题。近年来,我们不断展开探索和实践,按照宣讲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的工作举措推进理论宣讲实现大众化,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取得了比较扎实的成效。一、以多样化的结构加强宣讲队伍和阵地建设。首先,组建四支宣讲队伍。一是工作队伍。主要来自于“联系帮带”的区领导、区管干部、街道理论中心组成员、社区工作者。二是专业队伍。主要来自于理论工作者、知名专家学者、教师,为全区党员干部作宣讲。三是业余队伍。主要由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等组成。四是文艺队伍。主要是由文艺家队伍、社区文化志愿者构成。其次,建设好、管理好形式多样的宣讲阵地。一是管理和应用好自管
20、阵地和社会阵地。二是管理和应用好室内阵地和户外阵地。三是管理和应用好网上阵地和网下阵地。二、以多样化的维度推进丰富多样的宣讲。一是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为重点宣讲内容。一方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设置宣讲内容,特别是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8个专题、18个宣讲重点进行推进另一方面,结合省市重点工作要求和区情实际设置宣讲内容,认真把关宣讲提纲,准确把握宣讲方向,稳步推进、重点宣讲。二是以宣讲对象的直接需求为重点宣讲内容。以群众最为关心的各类民生问题作为重点,让宣讲更加贴近受众对象的实际需求。三是以宣讲对象的精神追求为重点宣讲内容
21、。我们注重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宣讲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丽环境、安全创建等开展宣讲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福祉。三、以多样化的路径持续提升宣讲效果。一是开展艺术化宣讲。通过诗歌、合唱、京韵大鼓、书画等形式,编排创作生动形象的文艺节目,推进理论的普及和政策的传播。二是开展微宣讲。微宣讲就是利用微散时间在微小场所对微众人群开展的宣讲。三是开展实物融合式宣讲。我们设计宣讲产品,以实物作为载体,发放到居民群众手中,先后设计制作了一批印有卡通形象、核心语句、经典理论段落、传统美德故事的各类实物产品,如小扇子、购物袋、冰箱贴等理论宣讲产品。通过使用这些物品,达到宣讲和宣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