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1 - 第二单元 二战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939 1989) 一、知识结构必看清 二、阶段特征:(必想通) 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从 1939 年二战爆发 1989 年苏东剧变。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从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改革,改革总体成效不大;国际关系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 50 年代中期后演变为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帝国主义殖民体 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
2、了政治舞台,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局势瞩目;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 政治改革 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登上舞台 美国四个阶段: 稳定发展 -相对衰退 -复苏 -繁荣; 条件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社会主义壮大,帝国主义削弱。 全球化受到冲击 社会改革:各国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矛盾,相对稳定。 战后亚非拉独立浪潮标志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50 年代 印度埃及阿尔及利亚独立和亚非会议召开。 东亚韩国新加坡 -抓机遇;抓战略;抓外向;抓科教。 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抓合作;抓引进;劳力廉;调结构。 南亚印度国营民营并举;齐全体系;粮食自给;软件领先
3、。 西亚立足石油,提高油价;石油化工;农业改善。 60-90 年代非洲独立浪潮和第三世界崛起 -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变化。 二次大战: 三个阶段 -特征不同 -原因深刻 -详细情况参考后边解析。 原因:科技革命,市场制度,国际金融,跨国公司。 两极格局形成: 影响: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 国际关系两极格局 39大战爆发。 雅尔塔体系: 40-41大战扩大 -西线扩张; 苏德战场;珍珠港;北非。 42-43大战转折 -斯大林格勒;中途岛;阿拉曼。 44-45大战胜利 -四次会议 -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 背景 -欧衰美强苏壮;内容 -成立联合国,处置战败国,划分实
4、力范围; 实质 -美苏划分天下;评价 -积极有利稳定社壮民解,消极冷战霸权。 矛盾 -美苏,社营内,资营内,第三世界。崩溃 -苏东剧变。 46 丘吉尔演讲序幕; 47 杜鲁门冷战;马歇尔计划; 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5 年华沙条约组织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结成阵营: 动荡改革: 苏联是核心;阿,罗,保,波,捷,匈,德,蒙,越,朝,中。 中国是标志;成立意义重大; 60 年代瓦解。 背景 -体制弊端;经济困难;人民要求;国内动荡; 20 大。 内容 -调制体制,放松控制,计划市场,发扬民主。 结果 -各有特色,总体失败,中国特色。 西欧恢复联合:( 1) 恢复 -美国扶
5、植;宏观调控;科技;社会稳定。 ( 2)联合 -欧共体成立,原因,发展趋势,影响。 日本经济腾飞: 腾飞 -改革,美扶,非军事化,战略,科教,订货。 欧日独立:欧日谋求政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 亚洲经济发展: 东亚,东南亚,西亚新兴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亚洲发展: 美苏两强争霸: 特征: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发展。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2 -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 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1、资本主义经济 继续发展 ( 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 2)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广,宏观调控加
6、强。( 3)经济格局 -从美国独霸天下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4)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加强,欧共体是其主要标志。 2、资本主义政治 相对稳定: ( 1)雅尔塔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2)各国 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阶级矛盾,社会危机,极右势力泛起。 (二)、社会主义运动 一国到多国,动荡和改革: 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的恢复是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关键;欧亚各国走上人民民主道路是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 2、各国的动荡和改革: 50-60 年代,由于原有体制弊端的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也希望摆脱苏联的
7、干扰;改革的内容大多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放松对企业的限制;改革总体失败,中国在曲折探索中摸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 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三)、殖民体系和第三世界 从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兴起: 1、二战后,列强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崩溃的标志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 2、第三世界的兴起:( 1) 50 年代,新独立的 29 个亚非国家召开了亚非会议;( 2) 60-70 年代,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登上了政治舞台;( 3)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的性质和作用;同时第三世界追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和石油国输出组织。 (四)、国际关系 二
8、次大战到两极格局: 1、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 地改变了世界,帝国主义削弱,社会主义壮大,民族解放发展。 2、雅尔塔体系确立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逐渐尖锐,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了冷战局面。 3、 50 年代中期以后,两极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两强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动荡。 (五)、全球化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市场制度推广下,国际金融发展下,跨国公司主导下,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欧共体等区域集团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全球一体化相辅相成。 三、重难精析:(必掌握)先思考后看答案。
9、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 ,过程和意义 .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影响 .启迪 ? 4、从背景,建立,内容,实质,矛盾,崩溃,评价等多方面对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5、二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异同点 ,影响有何同异 ? 6、把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总体特征,表现,成因和两国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的。 7、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表现,成因各是什么?这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8、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总体原因有哪些?认识? 9、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标?成立的过程?性质 ?发展的趋势特点是什么?对
10、世界影响?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3 - 10、德日两国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原因? 11、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影响? 12、 19 世纪晚期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次高速发展 ,相似原因 ,影响 ? 13、简述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国家垄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手段和作用 . 14、德日两国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似性 . 15、总体把握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有何共性?从这些改革中可以得出哪些 认识? 16、 50-60 年代东西欧的两种改革 ,结合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 ,不同的结果 .从中得出的认识 ? 背
11、景和内容特点 : 17、结合史实评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 18、结合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说明 “经济发展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抓住机遇,走自己的路 ”的基本经验。 四、重难解析部分参考答案: 1.原因 :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威胁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是不同制度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根本原因 ;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推动同盟形成的关键 . 过程 :随着二战的扩大 ,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 ,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加强对英国等国家的援助 ; 1941 年 8 月 ,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 ,提出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 ,倡导和平自由 ,反对侵略 ;随后 ,美英开始对苏联的援助
12、; 1942 年初 ,中苏美英等 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 ,标志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意义 : 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 2、参考下表: 会议 时间 国家人物 内容 影响 开罗 会议 43.11 中美英 -蒋 ,罗 ,邱 :对日作战到底 ;中国领土归还 . 国 际法角度肯定台湾是中国领土 . 德黑兰会议 43.11 12.1 苏美英 -斯 ,罗 ,邱 对德一致 ;战后合作 ;第二战场 . 加快对德胜利步伐 . 雅尔塔会议 45.2 苏美英 -斯 ,罗 ,邱 德国 -灭 .惩 ,改 ;联合国 ;对日作战 ;秘密条
13、款 . 加速战争胜利 ; 大国强权 ;美苏划范围 . 波茨坦会议 45.夏 苏美英 -斯 ,杜 ,邱 (艾 ) 重申雅会精神和敦促日投降波茨坦公告 . 再次肯定台湾是中国领土 . 3、影响 :大战带给人类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消耗财富 ,生灵涂炭 .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 这场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德意日崩溃 ,英法削弱 ;战后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也随之崩溃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得到空前胜利 ;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大战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 教训和启迪 :和平
14、来之不易 ,热爱和维护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法西斯是空前暴政 ,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死灰复燃 ;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人类共同问题 ;尊重各国主权 ,和平展开国际竞争 . 4、参考下表: 项目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4 - 背景 一战改变了力量对比 二 战后美苏强大 建立 凡尔赛 -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等会议 操纵国 英法美日 美苏 内容 弱德 ,国联 ,调整势力范围 惩凶 ;联合国 ;划分天下 . 实质 帝国主义分赃体系 美苏两分天下体系 矛盾 崩溃 东西 ,帝苏 ,败胜 ,胜胜 . 美苏 ,资营 ,社营 ,第三
15、世界 .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张 60 瓦解 ,80 崩溃 . 评价 消极为主 -分赃 ,不公 ;积极为辅 -暂稳 ,国联 ,民族自决 . 积极 -倡和平民主 ,有利防战和社壮民解 ;消极 -霸权 . 5、改造: 同 -盟国占领 ,审判了战犯 ,对原政治制度进行改造 . 异 -德国是盟国分区占领 ,日 本是美国单独占领 ;由于美国包庇 , 日本一些战犯则逃脱了惩办 ;德国政治制度改造彻底 ,而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 影响 :同 -两国都成为美国冷战扶植对象 ,经济腾飞 ;异 -德国政治分裂 ,对二战反思深刻 ;而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不够正确 ,军国主义势力复活 . 6、参考下表: 阶段 特征 主要表
16、现 成因 对华关系 50 中-60 年代初 缓和紧张并存 ;优势在美 . 缓和 -对奥 ;对德 ;访美 ; 紧张 -柏林墙 ;古巴危机 . 美推行霸权 ; 苏提出争霸战略 . 中苏由结盟到破裂 ;中美对抗 . 60 中-70 末 苏攻美守 苏侵阿富汗 ; 美结束越战 ,中美缓和 . 苏壮 -军工 ,海军 ,导弹 ; 美衰 ,越战 ,欧日独立 . 中苏冲突 ;中美正常化 . 80 年代 美转强硬 ;苏全面收缩 . 美局部战争和星球大战 ; 苏撤出阿富汗东欧 . 美经济科技实力 ; 苏经济困难 ,问题多 . 中苏建交 ;中美关系曲折 . 7、四个阶段。 战后到 70 年代初, 70 年代, 80
17、年代, 90 年代。 特征成因和表现 :(1)第一阶段稳定发展 -美国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国家资本主义 ;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 50 年代世界一半以上商 品是美国制造 ,70 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多 ,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 (2)第二阶段衰退 - 自身受危机打击 ,经济放缓 ;美苏争霸 ,包袱沉重 ;欧日竞争 ,十分激烈 ; 第三世界 ,石油涨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经济霸住地位动摇 ,经济进入滞胀 . (3)第三阶段经济复苏 -美国政府降低税率 ,减少财政支出 ,减少对企业干预 -经济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 ; (4)
18、第四阶段经济繁荣 大刀阔斧改革 ,信息技术刺激 经济增长加快 ,通货膨胀下降 ,就业率上升 ,财政赤字减少甚至盈余 .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5 - 对对外政策影响 :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对 社会国家展开冷战 ;6070 年代实力下降 ,实行战略收缩 ;80 年代政策重新回到强硬立场 ;90 年代以来 ,冷战结束 ,美国霸权十分嚣张 . 8、恢复原因: (1)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资金因素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调整因素 ;(3)发展高科技 ,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因素 .
19、上述因素中 ,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因素 . 9、 原因 :(1)自身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提供可能 ;(2)外部 -面临美苏争霸 ,美国控制 . 目标 :争取商品 ,人员 ,劳务 ,资本自由交流 ,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同时提高 欧洲国际地位 . 过程 :1951 年六国煤钢联营 ;1958 年组成原子能联营和经济共同体 ;1967 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 年改组为欧盟 . 性质 :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是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际化的产物 . 发展趋势特点 :成员扩大 -由西欧向东欧扩展 ;程度加深 -由经济一体走向政治一体 ;目前是世界合作范围最广 ,程度最深的区域国家经济政治
20、集团 . 影响 :促进欧洲自身经济发展 ,也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10、 (1)经济因素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国防开始小。 (2)政治改革 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 (3)美国扶植 德的马歇尔计划 ,日军事订货 ;(4)科技因素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 ;(5)政府调控 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加强调控 ;(6)教育因素 两国都重视教育 .(7)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都保持了稳定。 11、演变: 从美国一枝独秀 ,到 60-70 年代美欧日三足鼎立 ,再到全球一体化 ,区域集团化 . 原因: (1)战后初期 ,欧洲普遍衰落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通过 ,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通过
21、布雷顿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 ,生产了世界商品的一半以上 ;(2)60-70 年代 ,西欧 ,日本经济腾飞 ,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 ,争霸的影响 ,第三世界冲 击下 ,布雷顿体系崩溃 ,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 ;(3)新科技革命的一个内向 ,市场制度的推广 ,国际金融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载体 . 12、原因: 科技革命推动 -第二次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关系调整 -垄断组织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控 ;政治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社会改革调整 ;社会环境稳定 -巴黎公社至一战 ,雅体系下相对稳定 .不平衡 -前次后起美德超越英法 ,后次欧日冲击美国 . 影响: (1)前次发展 ,资本
22、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疯狂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殖民和世界体系确立 ;各国争夺世界的矛盾空前激烈 ,形成两大军事 集团 ,引起了世界大战 .(2)后次发展 ,欧日谋求政治独立 ,冲击了两极格局 ;也推动了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13、 ( 1)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尚比较弱小 .各国推行重商主义策略 ,手段包括圈地 ,贩奴 ,殖民掠夺 ,贸易保护等 ,以加速原始积累 ,促进经济发展 ;(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力量壮大 ,自由主义兴盛起来 ,特点是要求解除封建束缚 ,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内外扩展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 3)第二次
23、工业革命后 ,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在内部扩大生产社会化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但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 4)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后 ,罗斯福新政中 ,国家采取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做法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首次运用 .二战后 ,在新科技革命作用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展 ,加强了宏观调控 .促进了二战后经济的稳定发展 .( 5)当今资本主义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向国际垄断的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是其主要载体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的扩张 . 14、 (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阶段 :自上而下形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24、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 ( 2)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疯狂对外扩张 . (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受经济危机打击 ,法西斯势力登台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成为大战策源地 .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济高速发展 -接受改造 ,美国扶植 ,非军事化 ,制定发展战略 ,重视科教 . 15、参考下表: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6 - 项目 背景 改革 结果 认识 苏联 政局一度动荡 ;体制弊端显露 ;二十大后改革 . 赫 -重点农业 ,工业放权 ;勃 -重点工业 . 有成效 -超级大国 ;总体失败 -未突破原
25、体制 . 独立自主 ,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加强执政党建设 ; 东欧 南 处境困难 ,自力更生 . 自治制度 -经济 ,地方 ,社会 . 有成效 ;自由 ,民族问题 . 波 体制弊端 ,20 大 ,波兹南事件 . 计划和企业自治结合 . 失败了 . 匈 体制弊端 ,20 大 ,俱乐部 ,匈事件 . 计划市场结合 一度收效 ;80 年代陷于困难 . 捷 困难 ;党内斗争 . 民主 ;市场 . 受苏干涉中断 中国 大跃进和文革 中国特色 成功 ,新路 共性 原体制弊端 ;苏影响 ;经困政荡。 扩大企业自主权 ;利用市场 . 除中国外 ,大都失败 . 16、内容和
26、特点: 西欧 -(1)二战后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面 临冷战和美国控制 .(2) 各国加强宏观调控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上社会改革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缓和社会矛盾 ;并逐渐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 ,建立欧共体 . 东欧 -(1)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模式 ,弊端逐渐显露 ;经济困难政局动荡 ;受苏联干涉 ,要求独立发展 .(2)各国放松对经济控制 ,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经济 ;政治上发扬民主 ;对外要求摆脱苏联控制 . 不同后果 :西欧经济腾飞 ,走向一体化 ;东欧由于未冲破原体制和苏联干涉而归于失败 . 认识 :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 ,走自己的路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
27、应生产力出发 . 17、 (1)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传统模式 ,经济上强调重工业 ,所有制单一 ,计划和指令性 ,否定价值规律 ;政治上高度集权 ,民族法制不健全 .形成于苏联 ,二战后推广到大多数国家 ,有利于巩固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长远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 . (2)南斯拉夫模式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经济上社会所有制 ,企业自主管理 ,重视商品市场 ;政治上地方和社会自治 .这种模式调动了地方和个人积极性 ,但削弱了宏观调控 ,出现分散和自由主义 . (3)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上对内改革 ,多种所有制共存 ,对外开放
28、吸引国外资金技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政治上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 ;同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此模式下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4)新经济政策 - 列宁晚年提出 ,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 ,逐步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 .对后来的社会主义探索具有重要启发 .可惜未能坚持探索下去 . 18、 ( 1)东亚东南亚模式 :韩国新加坡资源匮乏 ,劳力丰富 ,抓住 60 年代西方国家转移劳动密集产业的机遇 ,吸引外资技术 ,同时不断调整战略 ,韩国实施不均衡增长的战略 ,新加坡重视道德和社会秩序 ,两国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 2)西 亚等国模式 :西亚石油资源丰富 ,但大都控制在
29、西方垄断资本手中 ,西亚各国收回石油资源 ,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 ,冲破国际垄断 ,提高油价 ,增加收入 ;同时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 ,发展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 .产油国日益富裕 ( 3)日本 :日本战后进行社会改革 ,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同时接受美国的扶植 ,利用朝鲜和越南战争时机发展经济 ,不断调整战略 ,发展外向经济 .实现了经济腾飞 ,仅次于美国 . ( 4)中国 :根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7 -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 网 - 8 - 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