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
2、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总体目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
3、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 16 个、重点村 48 个、达标村 22 个。其中:2015 年建设示范村 4 个、重点村 16 个,达标村 6 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四、主要任务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
4、、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 。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 22 项任务。(一) 美丽乡村规划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
5、、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二) 基础设施建设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 D 级危房。2015 年计划改造泥草房 1238 户,力争到 2017 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 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
6、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 100%。2015 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 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 46 处,新建水源井 32 眼,配套水处理设备 41 台套,管网铺设 46 处,解决 69 个屯 2.17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 2017 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 1 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 100%。
7、(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三) 村容环境整治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 2017 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60%以上。其中:2015 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 个村、2.1 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 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
8、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 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 2017 年,建设规模养殖场 100 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 100 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 60%以
9、上。其中:2015 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 15 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 15 个。( 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10. 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11.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
10、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 2017 年,造林 1.8 万亩、绿化中心村 80 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 20%以上。其中:2015 年造林 0.8 万亩,绿化中心村 16 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12. 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四) 完善公共
11、服务13. 提升完善卫生设施。推进乡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中心村卫生室设置率达到 100%。(责任单位: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14. 强化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家书屋,2015 年重点完善 83 个农家书屋,配齐配全各类图书,力争到 2017 年 88 个农家书屋全部达标。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2015 年完善 40 个村级活动室,到 2017 年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率达到 80%以上。利用村边空地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完善 25 处文体广场,力争到 2017 年文体广场达标率达到 80%以上,其中:201
12、5 年建设 7 处文体广场。 (责任单位:县文广体局、各乡镇场)15. 推进广播电视“ 村村通”建设。利用好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工程,中心村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通信村村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宽带网络。力争到 2017 年,中心村电话、宽带网络普及率均达 100% ,其中:2015 年完成 2354 户,至 2017 年完成 3354 户。(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文广体局)(五) 农业产业发展16. 推进农业产业建设。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力争到 2017 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20家、绿色标识达 15 个
13、,原料基地达 60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 145万亩。其中:2015 年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绿色标识 12 个,建设原料基地 20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 140 万亩。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行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鼓励果蔬、水稻、畜禽制品就地加工,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增强乡村就业带动力,2015 年计划转移劳动力 7.08 万人,力争到 2017 年转移劳动力 8 万人。责任单位:( 县农业局、畜牧局、各乡镇场)17. 发展乡村旅游业。深度挖掘温泉、湿地、草原、黑土等资源优势和满族、秽秣族、关东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温泉湿地游
14、、民俗风情游、农家采摘游、草原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田园饭桌、乡村住宿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苇编、根雕、蛋雕、剪纸、牛初乳等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力争到 2020 年,特色农家院、大小餐饮企业达到 500 家,农业旅游观光及温泉果蔬采摘基地突破 5 处,新增就业岗位1000 个(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乡镇场)18. 发展“互联网+农业”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转化升级。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入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村级电子商务
15、综合服务站,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搭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农业科技网络,开创网络商务,农产品质量信息精确到户,实现农业生产园区精准生产,经营管理、监督追溯、社会服务智能化、网络化。(责任单位: 县农业局、各乡镇场)19.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拉动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2015 年,发展各类合作组织 30 个、家庭农场 10个、500 亩以上大户 70 户,土地流转面积增加 5 万亩。力争到 2017 年,各类合作
16、组织发展到 300 个,家庭农场发展到 200 个,1000 亩以上大户达到200 户,实现土地流转 60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34%。(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各乡镇场)(六) 精神文明创建20.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 90%以上。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施行村务、财务、政务工作透明公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2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专门治安队伍,促进社会治安更加平稳有序,社会治安满意率 96%以上。适应信访新常态,严格落
17、实信访责任,有效化解新案积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建管并重,抓好中心村社区综合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信访局、各乡镇场)22. 着力提升乡风文明。以乡村文明提升为抓手,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示范村、重点村、达标村文明户比重分别达到 70%、60%和 50%;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化解社会矛盾,弘扬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8、(责任单位:县文明办)五、推进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推进,具体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定期向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上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责任分工,主动落实建设任务,整合资金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按照目标时序,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 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充分调动和挖掘现有基础较好乡镇场及村的积极性和潜力,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全县至少集中推进一至两
19、个乡镇场,做到整村规划、整乡建设、整体推进,统筹区域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建设,打造一批建设标准高、影响作用大的示范区域,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三) 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四合合胜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 ”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美丽乡村“ 筹资”难题。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使用农牧业、水利、林业、道路、扶贫、环保、文化卫生等方面涉农资金,集中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四) 完善建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监管,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加强项目建成后管理维护和监督,探索管护运营新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强化动态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并对建设不力、进展缓慢的,限期予以整改。对于推进较快达到评定标准的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给与一定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