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441820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说文阅读技巧(一)【收集整理】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的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6.概括文章的说

2、明中心: 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若没有,则: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

3、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

4、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引 资 料 :能 使

5、说 明 的 内 容 更 具 体 、 更 充 实 。 用 引 用 的 方 法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征 ,增强 说 服 力 ,如 引 用 古 诗 文 、 谚 语 、 俗 话 。 引 用 说 明 在 文 章 开 头 ,还 起 到 引 出 说 明 对象 的 作 用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五、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3对象。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

6、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六、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

7、: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

8、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4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

9、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

10、)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程序说明文: 的操

11、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说明内容),使读者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12、。 9. 题型:段意概括。 5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11. 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

13、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例: 文章第 8段划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什么?(段首句) )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2.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4.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5.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6.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14、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7.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先 读 原文通大意,再 读题 干做 标记 ,找出范 围对应 句,比 较选项 看差异。考 点 之 一 :说 明 对 象考 查 类 型 :直 接 让 学 生 回 答 :“这 篇 文 章 (或 文 段 )的 说 明 对 象 是 什 么 ?”对 策 :事 物

15、说 明 文 一 般 标 题 就 是 说 明 的 对 象 ;事 理 说 明 文 找 准 开 头 结 尾 的 总 结 句 。因 为 说 明 对 象 是 一 篇 文 章 所 要 介 绍 的 事 物 或 事 理 ,一 般 是 一 个 名 词 或 名 词 短 语 ,可 以 从 两 个 方 面 入 手 :一 看 文 题 二 看 首 尾 段 。 事 物 说 明 文 指 出 被 说 明 事 物 即 可 。 事 理说 明 文 指 出 说 明 内 容 ,形 成 一 个 短 语 :介 绍 了 的 (对 象 加 内 容 )。考 点 之 二 :说 明 对 象 特 征类 型 1:直 接 找 出 说 明 事 物 特 征 的

16、 句 子 。6对 策 :A、 看 题 目 ;B、 在 首 段 中 找 ;C、 抓 关 键 词 句 (比 如 :运 用 了 说 明 方 法 的 语 句 、中 心 句 )。类 型 2:概 括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征 。对 策 :分 析 文 章 结 构 抓 中 心 句 及 连 接 词 如 “首 先 、 其 次 、 还 、 也 、 此 外 ”等 词语 。考 点 之 三 :说 明 顺 序类 型 :本 文 使 用 了 什 么 说 明 顺 序 ?有 何 作 用 ?对 策 :1.了 解 说 明 顺 序 的 基 本 常 识 :说 明 文 有 三 种 写 作 顺 序 。 空 间 顺 序 :说 明 事 物 的

17、形 状 、 构 造 ,多 在 建 筑 物 的 结 构 ,如 上 下 、 远 近 、 左 右 、内 外 、 东 西 南 北 中 等 。 时 间 顺 序 :说 明 事 物 的 发 展 变 化 。 逻 辑 顺 序 :说 明 事 理 ,多 说 明 事 物 之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 逻 辑 顺 序 的 具 体 分 为 :主 次 、 原 因 结 果 、 现 象 本 质 、 特 征 用 途 、 一 般 个 别 (特 殊 )、 概 括 具 体 、 整 体 局 部 、 总 分 。2.掌 握 答 题 格 式 :本 文 使 用 了 的 说 明 顺 序 对 加 以 说 明 ,使 说 明 更 有 条 理 性 ,便

18、 于 读 者 理 解 。 ( 应 该 填 具 体 的 说 明 顺 序 , 应 该 填 写 具 体 的 事 物 名 称 或 说 明 的 事理 。 如 果 是 事 理 性 说 明 文 ,但 又 不 能 准 确 表 述 ,可 用 “事 理 ”、 “科 学 事 理 ”等 模 糊性 的 语 言 表 述 。 )考 点 之 四 :说 明 方 法类 型 1:直 接 让 考 生 回 答 文 章 或 段 落 的 说 明 方 法对 策 :了 解 常 见 的 说 明 方 法 (举 例 子 、 分 类 别 、 下 定 义 、 作 诠 释 、 打 比 方 、 列 数 字 、列 图 表 、 摹 状 貌 、 引 用 说 明

19、)的 主 要 特 点 ,然 后 根 据 文 段 内 容 分 析 判 断 。类 型 2:文 章 某 段 或 某 句 运 用 何 种 说 明 方 法 ,简 要 说 明 它 的 作 用 ?对 策 :找 出 运 用 的 说 明 方 法 ,再 根 据 下 列 说 明 方 法 的 作 用 具 体 回 答 。1.举 例 子 :具 体 真 切 地 说 明 了 事 物 的 特 点 。2.分 类 别 :条 理 清 楚 地 说 明 了 事 物 的 特 点 。 对 事 物 的 特 征 (或 事 理 )分 门 别类 加 以 说 明 ,使 说 明 更 有 条 理 性 。73.打 比 方 :生 动 形 象 地 说 明 该

20、事 物 的 特 点 ,增 强 了 文 章 的 趣 味 性 。4.列 数 字 :具 体 而 准 确 地 说 明 该 事 物 的 特 点 ,使 说 明 更 有 说 服 力 。5.作 比 较 :突 出 强 调 了 被 说 明 对 象 的 特 点 (地 位 、 影 响 等 )。6.下 定 义 :用 简 明 科 学 的 语 言 对 说 明 的 对 象 (或 科 学 事 理 )加 以 揭 示 ,从 而 更 科学 、 更 本 质 、 更 概 括 地 揭 示 事 物 的 特 征 (或 事 理 )。7.列 图 表 :直 观 形 象 地 说 明 了 事 物 的 特 点 。8.引 用 法 :用 引 用 的 方 法

21、说 明 事 物 的 特 征 ,增 强 说 服 力 ,如 引 用 古 诗 文 、 谚 语 、俗 话 。 引 用 说 明 在 文 章 开 头 ,还 起 到 引 出 说 明 对 象 的 作 用 。9.摹 状 貌 :对 事 物 的 特 征 (或 事 理 )加 以 形 象 化 的 描 摹 ,使 说 明 更 具 体 生 动 形 象 。10.作 诠 释 :对 事 物 的 特 征 (或 事 理 )加 以 具 体 的 解 释 说 明 ,使 说 明 更 通 俗 易 懂 。11.引 用 说 明 :引 用 说 明 有 以 下 几 种 形 式 A、 引 用 具 体 的 事 例 ;(作 用 同 举例 子 )B、 引 用

22、具 体 的 数 据 ;(作 用 同 列 数 字 )C、 引 用 名 言 、 格 言 、 谚 语 ;作 用 是 使说 明 更 有 说 服 力 。 D、 引 用 神 话 传 说 、 新 闻 报 道 、 谜 语 、 轶 事 趣 闻 等 。 作 用 是 增 强说 明 的 趣 味 性 (引 用 说 明 在 文 章 开 头 ,还 起 到 引 出 说 明 对 象 的 作 用 )。【常见失误】说明文常见的答题误区有:不能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不能掌握根据语言材料给事实下定义的方法,不能熟练地运用表格等方式表现或整理文中的重要信息,不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概括,在阅读图形和辨识表格上有困难,解

23、说答题的理由有困难等等。要针对说明文阅读中的这些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说明文阅读技巧(二)【收集整理】8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

24、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

25、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9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

26、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 “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 、 “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还” “也”

27、 “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 “其次” “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 10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28、(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 “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 “可能” “左 右”等表估计, “多” “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 5:指代“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