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素材在写作中的应用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学生写作的一个难题,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素材贫乏、陈旧,毫无新意。如何去“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成为语文作文写作的软肋。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舍近求远去寻找课外作文素材,而把藏有巨大素材资源的课本中的文言文给忽略掉。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呢?我们以为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就地取材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但在
2、常规文言文教学中,对于一篇文句优美的文言文,往往把重点放在解决字词句的疏通上,串讲课文,逐段逐字地翻译,而优秀文言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人物事迹,典故哲理常常被忽视。这些忽视的材料完全可以作为作文素材,运用于写作之中。教师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手头上的已有资源,学会更好的运用这些材料,使之成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案例分析:【片段一】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生:(畅所欲言)“怕”,“不怕”,师:有的同学怕写作文,那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总结出发言要点)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
3、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本文言文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同学们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却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语文课本,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这真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2012 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的写作片段: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
4、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又如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片段:恍惚间,我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仕途失意时,在与家人分隔两地只能对月怀远时,他仍不忘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是何等的旷达胸襟!我知道,接踵而来的磨难让东坡品尝到“寂寞沙洲冷”的酸楚,让他不禁洒下“点点离人泪”,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游遍祖国山川,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留下“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不管处于什么状况都不曾放弃。执著的东坡,你为华夏文化留下了
5、多少令人惊羡的词章!又想到“人比黄花瘦”的易安我最敬佩的女词人。她坎坷的人生,向来让人唏嘘不已:她的晚年,战事不断、丈夫亡故、书画财产被扫荡一空,一下子就跌入到贫困的深渊。在那么多的挫折面前,易安没有逃避,或许她的词中还有“最难将息”的时候,有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可是她活下来了,如此顽强地活了下来。偶尔地,她也做绰约多姿的江南女子,挥动蝉翼般的衣袖,捧一缕黄昏后的暗香。坚强的易安,她执著的思考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为中国婉约派词人留下了多少永恒的印记!以情动人,讴歌达观人生。师:同学们小组点评一下两片段中素材的运用。(小组合作,积极发表意见)生:让未来记住今
6、天就用陶渊明的写作素材,它来源于我们的课本作者生平的角度挖掘,我们对此非常熟悉。生:文章由风雨飘摇的小树联想到苏轼和李清照,通过对他们人生道路的追寻,阐述了“千磨万击还坚韧”的人生态度。作者对古人的“惊羡”和“敬仰”,跃然纸上,很好地体现了“凡文皆情语”的特点。诗文点缀,文采充溢其间。作者在行文中多处直接引用苏轼、李清照的诗文语句,突出了他们面对坎坷命运的不屈的抗争。古典诗词的运用信手拈来,准确而又恰当。师:上述两则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就是运用课文作者生平事迹为写作素材,合理阐发观点的成功典范。【评析】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课本文言文素材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普通高
7、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们知道他们手中的课本文言文不仅是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也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成功的作文只会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这要求高中生在学习课文时,高度重视,用心理解,要博闻强识,善于积累挖掘文章作者的相关素材,并积极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片段二】师: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语文课本,就像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我们以鸿门宴中的项羽为例,看看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同一素材的多角度解读)(生自主概括,小组合作整合,探究开发话题)(以一组为例,展示交流)【人物简历】“生当作人杰,
8、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原文再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9、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素材评析】从上段节选
10、中可见沛公能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适用话题】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11、。师: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课堂时间有限,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能够被激活,对课本文言文素材加以归纳、整合、运用,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评析】英国诗人布莱克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教师在此缩小教学范围,以鸿门宴中的项羽为例,给出学生课本文言文素材积累的一点方法,较好。但素材积累除此还有可挖掘点,教师应引导同学们总结一下方法,使其有章可循。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如何很好地开发其中的宝藏,仍需同学们相互探讨,寻找合理的方法积累素材,发散思维,对不同素材的同
12、观点提炼,或同一素材的多角度解读,从而提高能力。案例反思:本节课,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本文言文素材的积累整合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课本素材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作文素材积累奠定了基础。但教师在此没有把归纳概括的角度给同学们明确指出,应再利用一课时总结一下,同时叫更多同学展示其成果。学生对于课本记起的大多是表层现象,对深层的东西却不很重视,如课文内容蕴含的哲理以及与此相关的道理,作者及其经历以及与此相似的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等都值得我们去归纳、去整理,甚至去思索、去研究,而这些归纳、整理、思索、研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为作文的备考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而详实的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课本是一个素材库,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的涉及面广,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整理、思考,就能在课本这个素材库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