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5243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二章 神经肌肉一般生理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自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跨膜转运。2、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 ,由膜的高浓度向浓度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膜的另一侧的过程。4、兴奋:在静息状态下,由于刺激的作用而使可兴奋细胞或组织产生或扩布性动作电位的过程。5、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可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6、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的兴奋能力,即细胞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2、力。它由细胞内在特性决定,是产生兴奋的前提。7、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8、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倒转和复原)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10、极化:细胞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11、去极化:极化状态减小。即膜内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小。12、超极化:极化状态加大。即膜内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大。13、跳跃传导:有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在相邻接的两个郞飞结处相继出现,并继续传导下去,这种传导

3、方式称为跳跃传导。14、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15、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以脉冲形式传导的动作电位。16、同转运:协同转运某些物质的必须与钠离子主动转运结合进行,故称协同转运。17、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使每一个新的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的收缩期,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变化和长度缩短完全融合或叠加起来,就形成完全强直收缩。18、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使每一个新的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的舒张期而形成的

4、收缩表现。二、填空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方式有_和_。2、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和_,其中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的作用。3、有时关闭,有时开放是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中_的机能特征。4、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和_。5、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用同一个_。6、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钾离子浓度_细胞外,细胞外钠离子浓度_细胞内。7、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使_,_和_达到某一数值。8、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依次表现为_,_,_和_。229、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值,阈值高则表示兴奋性_。10、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有_和_的变化。11、

5、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理是_。12、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处于开放状态。13、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和_。14、分别用几种性质不同的刺激,当它们的强度都达到阈值时,在同一可兴奋细胞所产生的动作电位波形_,波幅_。15、相对不应期出现在绝对不应期_其特点是兴奋性较正常_-_。16、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_,明带长度_,H 带_。17、横桥与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18、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质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和_。19、细胞内外 O2 的扩散转运,其扩散速度与 _和_有关。20、

6、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_浓度梯度扩散。21、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是_和_。22、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的爆发性开放,产生动作电位。23、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细胞外液中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小。答案: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2、横管系统、纵管系统、纵管系统 3、通道蛋白质 4、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膜两侧电位差 5、钠离子、载体、6、高于、高于 7、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8、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9、越低 10、肌肉长度

7、、肌肉张力 11、局部电流 12、钾离子、钾离子通道蛋白质 13、全或无、不衰减传导 14、相同、相等 15、之后、低 16、肌小节、不变、缩短、缩短 17、肌纤蛋白 18、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 19、脂溶性、膜两侧氧的浓度差 20、载体、顺21、胞吞、胞吐 22、阈电位、钠通道 23、钠离子三、判断1、钠泵的作用是将钠离子运出细胞,将钾离子运入细胞。2、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3、神经纤维兴奋时,细胞膜对钠、钾离子的通透性同时增大,从而产生动作电位。4、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 ATP 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5、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可以不缩短

8、,而仅发生肌张力的变化。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钙离子结合,牵动细肌丝向 M 线滑行。7、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时,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8、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可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9、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10、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11、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末期,即正后电位埋藏兴奋性较正常兴奋性低。因此此期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尚未完

9、全恢复到备用状态。3313、局部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渐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14、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每次新的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1、2、3、4、5、6、7、8、9、10、11、12、13、14、四、单项选择1、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容性物质则不能。2、O 2 和 CO2 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

10、散;C、被动转运;D、协同转运3、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A 、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D、入胞作用(胞纳)4、物质在特殊的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5、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A、2 个 Na+移出膜外;B、2 个 K+移入膜内;C、3 个 Na+移出膜外,同进 2 个 K+移入膜内;D、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 3 个 K+移入膜内6、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B、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 K+、Na +由膜

11、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动转运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D、通道蛋白质对被动转运的物质没有特异性7、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 Na+的通透性大;C、膜上 ATP 的作用; D、膜上钠泵的作用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 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 Na+有通透性9、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

12、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 +;B 、Na +;C、Ca +;D、Cl +10、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1、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 +B、Na +C、Ca 2+D、Cl +12、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 D、超射13、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 D、超极化44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 、局部电位 B、阈电位;C、锋电位;D、负后电位15、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

13、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Na +、K +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 Na+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化相 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 +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化相16、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阈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17、人工地减小细胞浸浴液中 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将:A、先增大,后减小;B、增大;C、减小;D、不变18、在可兴奋细胞绝对不应期内,测试刺激的阈强度:A、无限大;B、

14、为零;C、高于正常水平的阈强度; D、低于正常水平的阈强度19、引起神经细胞发生局部反应的刺激是:A、阈刺激;B、最大刺激;C、阈下刺激;D、阈上刺激20、神经细胞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 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低常期;D、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1、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 D、动作电位22、引起电压依从性 Na+通道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加的临界膜电位是:A、静息电位;B、局部电位;C、阈电位;D、阈

15、值23、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相邻郞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不衰减扩布24、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 H 带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 H 带不变;C、明带与暗带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长度无明显变化,而肌小节长度变短25、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池;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26、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A、钙离子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C、钙离子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

16、、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27、刺激引起兴奋是由于:A、提高钠离子内流量;B、能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C、提高钾离子流出量;D、以上都不是2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 D、强度- 时间变化率29、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不发生叠加;B、发生叠加;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5530、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向肌细胞深部; B、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到肌细胞浆内;C、终末池中的钙离子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D 、横管释放钙离子到肌细胞浆内31、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A、钠离子;B、钾离子;C、钙

17、离子; D、镁离子答案:1D2A3D4B5C6D7D8A9A10B11B12B13A14C15C16D17C18A19C20C21D22C23C24A25C26B27B28C29A30B31C五、简述1、简述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肌丝滑行学说认为,骨骼肌的收缩是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结果。基本过程是:当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时,肌钙蛋白即与之相结合而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引起原肌凝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至其双螺旋结构发生某种扭转而使横桥与暴露出的细肌丝上的横桥鸨位点结合,激活横桥 ATP 酶,分解 ATP 获得能量,出现横桥向 M 线方向的扭动,拖动细肌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粗细肌丝相互滑行,肌小节

18、缩短,明带变窄肌肉收缩。当肌浆网上钙离子泵回收钙离子时,肌浆中钙离子浓度降低,钙离子又与肌钙蛋白分离,使原肌凝蛋白双回到横桥和肌纤蛋白分子之间的位置,阻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肌肉舒张。2、简述兴奋性的变化规律。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兴奋性。兴奋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 时程 兴奋性变化绝对不应期 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兴奋性为零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在绝对不应期之后 阈上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低于正常超常期 在相对不应期之后 阈下刺激可能会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高于正常低常期 在超常期之后 阈上刺激可能会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于正常六、

19、论述题1、试述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答案: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膜两侧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跨膜电位)。产生原理:膜在静息状态时,对 K+通透性大,对 Na+通透性小;膜内 K+浓度又远远高于膜外,则 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顺浓度差移动,因膜对有机负离子不能通透,使其留在膜内,这样,就产生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当 K+向外移动的化学力与阻止 K+向外移动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则 K+的净通透量等于零,此时的电位差称为钾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有细胞内外 K+的浓度差及细胞膜上 K+通道蛋白的状态。动作电位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一个有效刺激,在细胞膜上发生一个短暂可

20、逆的电位变化。其产生原理是,由于细胞受刺激后,膜上 Na+通道开放,而 K+通道关闭;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加上静息电位膜内负电的吸引,则 Na+快速由膜外进入膜内,使膜内电位升高,并引起膜内外电位倒转,直到相当于 Na+的平衡电位,即锋电位的顶端,形成去极相。而后,膜对 Na+通透性降低,对 K+通透性恢复,则膜内电位下降,重新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则为复极相。在一次动作电位之后,钠钾泵高效率地将 Na+、K +离子复原,以保持兴奋细胞具有继续兴奋的能力。2、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663、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把骨骼肌细胞膜上以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

21、机械性收缩过程相联系起来的中介性过程,称兴奋-收缩耦联。这个过程,目前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步骤:(1) 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沿横管膜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终末池贮存的 Ca2+顺浓度差扩散至肌浆,使肌浆中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触发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4、试述骨骼肌兴奋-分泌耦联的过程。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携带和传递神经信息功能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2、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生理效应的特殊结构。3、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特殊分化部位

22、,即神经元彼此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部位。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4、化学突触: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传递信息的突触。5、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骨骼肌之间形成的功能性联系称神经肌肉即运动终板。6、运动单位:7、牵张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的肌肉收缩。8、条件反射的消退: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反复给予签条件刺激而不再与非条件反射相结区别点 局部电位 动作电位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 阈上或阈刺激传播特点 电紧张性扩布 不衰减性扩布电变化特点 有总和现象,无“全或无”特点无总和现象,有“全或无”特点77合,条件反射便会逐渐减弱,

23、以至完全不出现。9、牵张反射:与中枢神经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牵拉状态,称为牵张反射。10、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11、交互抑制:当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接受某种传入冲动发生兴奋,而支配其拮抗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这种现象称为交互抑制。1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动物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适应于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88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突触和_突触。6、典型突触由_、_和_三部分组成。7、EPSP 称为_

24、,是一种_电位。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和_。9、IPSP 称为_,是一种_电位。10、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和_五种基本联系方式。11、中枢抑制分为_和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和_两种形式。12、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递质是_,它可与终板膜上_受体相结合。13、叩击某一肌腱可引起_反射,它是一种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是_。14、条件反射分为_、_和_三种方式。二填空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2、脑、脊髓 3、传入(感觉)神经、传出(运动)神经 4、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5、兴奋性、抑制性 6、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局

25、部去极化 8、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9、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局部超极化 10、单线式、辐散、聚合、环状联系、连锁状联系 11、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传入侧枝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12、乙酰胆碱、N 13、腱、肌梭 14、食物分泌性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三、判断1、神经大都贮存在突触小体中。2、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突触后膜对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特别是钾离子通透性升高。3、在一个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来自传入神经元,但二者发放冲动的频率并不相同。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具有局部电位性质,可以总和。5、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引起一个神经

26、元的兴奋反应。6、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7、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8、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递质具有“1 对 1”的联系。答案:1、2、3、4、5、6、7、8、四、单项选择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A、不受温度的影响;B、与直径成正比;C、与刺激强度成正比;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A、胞体;B、树突;C、轴丘;D、轴突末梢3、对神经纤维的叙述是:A、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B、直径最大的神经纤维是 A 纤维;C、神经纤维主要指轴突而言;D、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B 类纤维4、哺乳动物神

27、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A、单纯扩散;B、化学突然;C、电突触;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5、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99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兴奋节律不变;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6、EPSP 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钠离子;B、钙离子和钾离子;C、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钾离子;D、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7、IPSP 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A、钠离子;B、钙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D、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钾离子8、EPSP 是:A、动作电位;

28、B、阈单位;C、静息电位;D、局部去极化电位9、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A、外周神经内;B、交感神经内;C、中枢神经内;D、副交感神经内10、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A、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B、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C、都可向远端传导;D、都与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降低有关11、神经递质贮存于:A、突触小泡中;B、突触小体中;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12、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A、不必移除或灭活;B、保持较高浓度;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D、保持递质恒定13、应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后,电刺激肠壁可引起肠肌舒张,

29、其递质可能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三磷酸腺苷;D、5羟色胺14、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A、其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去甲肾上腺素;B、它包括所有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是肾上腺素能纤维;D、酚妥拉明可阻断其兴奋的全部效应15、决定反射时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神经纤维传导速度;B、感受器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刺激强度的高低16、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A、轴突轴突型突触;B、轴突树突型突触;C、轴突胞体型突触;D、胞体胞体型突触17、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

30、递质;D、突触前轴突末梢处于有效不应期18、侧枝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轴突末梢去极化;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兴奋递质破坏过多1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A、突触前神经元活动减弱;B、兴奋性突触释放递质少;C、后膜电位超极化;D、轴丘始段去极化答案:1B 2C 3D4B 5C 6A 7C 8D 9C 10B 11A 12C 13C 14A15C 16A 17A 18C 19C 五、简述1、简述确定神经递质的标准。2、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3、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10104、简述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

31、反射的区别1、答案: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突触前 N 元有能贮存该物质的囊泡,防止该物质被破坏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存在该递质的失活酶或其他失活方式。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2、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作用、隔离及绝缘作用、限制 K+和递质扩散的作用、摄取化学物质的作用、分泌功能、修复及再生作用、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营养功能:3、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和相对不疲劳性。4、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后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5

3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无需后天训练 反射弧较简单、固定、数量有限 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 各级中枢均可完成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物种共有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后天训练获得 反射弧较复杂、易变、数量无限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需要高级中枢参与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个体特有。第四章 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内脏和组织结构中,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2、感觉器官:有一些感受器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有利于感受的附属装置,通常将这些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称为感觉器官。3、近点:人眼作充分调节时,能算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4、瞳孔对光反

33、射: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5、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一般以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6、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7、听阈:指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用以衡量听力的好坏。二、填空1、视细胞是感光细胞,分_和_两种。2、眼是视觉的_,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的电磁波。3、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_、_、_和_组成。4、视神经乳头没有_细胞,称为_。5、视觉是由_、_和_的共同活动完成的。6、眼的调节主要靠_的改变、_和_,以上三者合称视觉调节的三重反应。7、当视近物时睫状肌_,晶状体_,因而折光力_。8、非正视眼包括_、_和_三种,可分别用_、_和_矫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