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已完成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 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我的答案:C2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 约翰斯特劳斯 B、 约翰凯奇 C、 尼古拉斯凯奇 D、 皮埃尔布列兹我的答案:B3“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1.2 已完成1“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我的答案:D2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我的答案:D3
2、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 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我的答案:C4向日葵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我的答案:5审美需求属于 B 需求,即“存在需求”。()我的答案:1.3 已完成1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我的答案:D2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我的答案:C3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 英雄 B、 红高粱 C、 活着 D、 卧虎藏龙我的答案:D4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5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我的答案:2.1
3、 已完成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B、法国菜系 C、土耳其菜系 D、泰国菜系我的答案:D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美的日常用语分类?() A、美人 B、美食 C、美丽 D、美德我的答案:C3美食家是当代作家陆文夫的著名小说。()我的答案:2.2 已完成1玉龙是哪个地区文化的遗物?()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我的答案:B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句话出自()。 A、 老子 B、 诗经 C、 论语 D、 庄子我的答案:C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是指梅、兰、荷、菊。()我的答案:4“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不德”,这句话出自帛书
4、五行篇。()我的答案:2.3 已完成1下面哪个不属于西方经典的美学范畴?() A、崇高 B、美 C、梦幻 D、如画我的答案:C2在中国古典美学当中,下列不属于比“美”高级的范畴是()。 A、美丽 B、神韵 C、气韵 D、意境我的答案:A3浮士德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雨果 B、黑格尔 C、勃朗特 D、歌德我的答案:D4茶馆是齐白石的作品。()我的答案:5丑的美学是一本专门论“丑之美”的著作,出版于 1853 年。()我的答案:2.4 已完成1下面哪位哲学家特别关注到了“美的”这些语汇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的?()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维特根斯坦 D、奥古斯丁我的答案:C2法庭辩
5、论最重要的特点首先是语言上的辩驳。()我的答案:3.1 已完成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汉语中“美”的发展阶段?() A、感官阶段 B、伦理阶段 C、审美阶段 D、真理阶段我的答案:D2下面哪个词语不是用来形容美丽的衣裳?() A、美裘 B、美珥 C、黼黻之美 D、霓裳我的答案:B3“美”的第二层级语用含义是指美几乎成为了“善”的代名词。()我的答案:3.2 已完成1下面哪个词被现代汉语沿用了下来?() A、黼黻之美 B、美珥 C、美酒 D、车席之美我的答案:C2下面哪个字与说文解字里面论“美”的词源无关?() A、大 B、甘 C、天 D、善我的答案:C3文字源流浅说为当代古文字学家康殷所著。()我的
6、答案:4“两性成美”与“羊大为美”一样属于巫术观。()我的答案:3.3 已完成1“语言说人”的思想是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维特根斯坦 B、黑格尔 C、杜威 D、海德格尔我的答案:A2德国哲学家阿佩尔认为古代哲学是()。 A、意识分析 B、精神分析 C、语言分析 D、物的分析我的答案:C3“美”的语汇,共同组成了一个“家族相似”的语言族群。()我的答案:4.1 已完成1以下哪个词是法语中用来意指“美的”?() A、kalon B、beau C、schon D、bello我的答案:B2以下哪位是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A、休谟 B、荷加斯 C、叶燮 D、狄德罗我的答案:A3谁被称为“美学之父”?() A、苏格拉底 B、黑格尔 C、鲍姆加敦 D、维特根斯坦我的答案:C4鲍姆加敦认为人类活动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知”是()的研究对象。 A、逻辑学 B、伦理学 C、美学 D、心理学我的答案:A5原诗的作者是清代人叶燮。()我的答案:6新科学的作者是意大利人克罗齐。()我的答案:4.2 已完成1“移情说”是谁提出的美学理论?() A、鲍姆加敦 B、费希纳 C、立普斯 D、古鲁斯我的答案:C2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领域的外在系统?() A、自然系统 B、文化系统 C、社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