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52886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广西中医药大学温病条辨重点与习题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温病学的成熟阶段是 明清 时期。3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 薛生白 吴鞠通 王孟英并称为温病四大家。4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叶天士 吴鞠通。9吴鞠通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温病条辨、叶天士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温热论。10薛生白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湿热病篇、王孟英撰写的温病代表作是温热经纬。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2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咅 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 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5我国

2、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C )A 温热论 B 温热经纬 C 温疫论 D 肘后备急方 E 湿热病篇6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C )A 湿热病篇 B 温热论 C 温病条辨 D 温热经纬 E 温疫论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A 黄帝内经 B 伤寒论 C 外台秘要 D 肘后方 E 诸病源候论10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A )A 温热论 B 温疫论 C 温热经纬 D 温病条辨 E 时病论四、判断题:8被誉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家者是叶天士、吴又可、薛生白、王盂英。( ) 、名词解释: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2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名词解释

3、:1、温病: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3、温毒: 温毒即是病名的概念,也是病因的概念。指具有一般温病特点之外,又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出血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或致病因素。4、新感温病: 新感温病是感受四时时令病邪后即时而发,初起具有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临床特征的温病。5、伏气温病: 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未立即发病,邪气在体内经过一个以上季节后才发病的温病。二、填空题:1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程来看,多数是由表传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2温病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 急骤 ,来势较猛 ,传变较快 ,变化 较多 。.3温病

4、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4温病根据发病类型分为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两大类。5温邪的特性主要在于它是 从外侵袭人体 ,故与内伤杂病的病因不同;它又具有 温热性质 ,故与风寒类外感疾病不同。 6温病根据性质分类,分为 温热 和 湿热 两大类。7温毒除具有 一般温病 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 局部红肿热痛 3甚则溃烂出血等特征。 8从温病的特点中,可知温病具有 传染性 性、 流行性 性、 季节性 性、 地域性 性。 10温病内陷生变时,临床表现上易见 动风 、 动血 、 闭窍。三、单项选择题:4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E )A具有程度不同的

5、传染性 B病因是感受温邪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 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E都能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7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 D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热 E热病8下述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B )A以发热为主症 B都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 E感受温邪9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D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温毒12下列何者不是温病的共同病因?( D )A风热病邪 B伏寒化温 C暑热病邪 D寒湿病邪 E温毒13下列何者是温病的发病形式?(E )A身热不扬 B寒热往来 C发热恶寒 D身热夜甚 E新感引动伏气14

6、关于温病演变的规律,以下何者不妥?(C )A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 B以发热为主症 C易耗气伤阴 D易见动风、闭窍 E易化燥伤阴15伏气温病常指(B )A风温和暑温 B春温和伏暑 C暑温和伏暑 D秋燥和温毒 E温毒和春温四、判断题:4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3温病是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4具有传染性或流行性的温病均可称为温疫。( )5温疫与温病为同一类疾病的不同称谓。( )6传染者为温疫,不传染者为温病。( )7温病的特点是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8 难经广义伤

7、寒的概念包括了温病在内。( )9温病初起病发于卫表,然后化热入里。( )10温病在临床上易出现动风、动血、闭窍的特殊表现。 ( )五、简答题:4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温热类温病起病较急,热象显著,易伤阴津,传变较快,病程较短。湿热类温病起病较缓,临床表现兼备湿、热两方面的特点,初起时热象可以不十分显著,当湿邪偏盛或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如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湿热类温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六、论述题:1温病具有哪些共同的特性?温病具有以下共同特性:具有特异的病因,即温邪。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有相似的病程发展阶段和病理

8、演变的规律性。有临床表现的特殊性。2温病的主症、发病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危重证候?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在伤寒论中也提到温病,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指以温热性质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外感热病,与难经中所说的温病概念相似。而在伤寒论中提到的“风温”是指温病误用汗法后所引起的变证。可见伤寒论中所提到的温病与现代温病学中的温病概念不同。5温病的病理特点是什么?5【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1、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2、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

9、疾病。3、温毒即是病名的概念,也是病因的概念。指具有一般温病特点之外,又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出血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或致病因素。4、新感温病是感受四时时令病邪后即时而发,初起具有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临床特征的温病。5、伏气温病是指感受外邪后未立即发病,邪气在体内经过一个以上季节后才发病的温病。二、填空题:1由浅入深 由轻到重2急骤 较猛 较快 较多3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4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5从外侵袭人体 温热性质6温热 湿热7一般温病 局部红肿热痛8传染性 流行性 季节性 地域性9强烈传染性 流行10动风 动血 闭窍三、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E 5C 6B 7D 8B 9D 1

10、0A 11E 12D 13E 14C 15B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五、简答题:1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所以温疫是属于温病中的一类特殊疾病。62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在伤寒论中也提到温病,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是指以温热性质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外感热病,与难经中所说的温病概念相似。而在伤寒论中提到的“风温”是指温病误用汗法后所引起的变证。可见伤寒论中所提到的温病与现代温病学中的温病概念不同。3温毒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作为病名概念,即代表了一类特殊的

11、疾病,这类疾病属于温病的范畴,但其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等临床特点;二是作为一种病因概念,即是能引起具有上述临床特点温病的致病因素。所以从病名概念来说,温毒是属于温病中的一类特殊疾病,即温毒是温病中具有肿毒表现的一类病种。4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温热类温病起病较急,热象显著,易伤阴津,传变较快,病程较短。湿热类温病起病较缓,临床表现兼备湿、热两方面的特点,初起时热象可以不十分显著,当湿邪偏盛或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如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湿热类温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六、论述题:1温病具有以下共同特性:具有特异的病因,即温邪。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

12、性。有相似的病程发展阶段和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有临床表现的特殊性。2温病的主症是发热,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所出现的险恶证候如:病邪深入营血后可引起热盛动血,导致肌肤斑疹,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病邪内陷手足厥阴则可引起动风痉厥,或闭窍神昏谵语;如邪陷正脱而引起气阴外脱、阳气外脱或内闭外脱,更属危笃之证。以上各种险恶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如救治不及时或治疗无效则可危及生命。3 伤寒论在外感热病的证治理论和具体方法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奠定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基础,所以是后世温病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 伤寒论中的许多治法方药也被温病学家所采用,甚至到现在仍在

13、外感热病的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 伤寒论毕竟是在二千年前总结当时的临床经验而成书的,限于历史条件,其内容不能非常完整,而且在二千年来,疾病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当时并不可能对后世出现的疾病有所认识。所以在长期的实践中,许多医家提出了不可拘守伤寒论方来治疗所有的热病,不断地立新论、制新法、创新方,从而在伤寒论7的基础上对外感热病的证治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说, 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而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4凡温病属感受病邪后立即发病,而且病发于表的称为新感类温病。这类温病的特点是初起多以表热证为主,无明显的里热证候,然后再传里热盛。如风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凡感邪后

14、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温病为伏邪类温病。这类温病初起以里热证为主,一般无表热证。若有新感引发,则为表里同病证。如春温、伏暑等。5多数温病具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的外感病的基本发展趋向。同时,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卫气营血和三焦阶段性病理演变。温病前期阶段以卫气分病变为主,多属机体功能失调;病情严重或发展至后期,侵犯营血、下焦,则有明显的实质损害,尤其可引起阴液耗伤,甚则阴竭阳脱。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目的要求】1、了解温病病因与发病的共性。82、熟悉历代医家有关温病病因和发病学说。3、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内容提要】1温病病因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

15、热;致病迅速;与季节相关;病位有别。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风热病邪:多先犯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暑热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耗气伤津;易致闭窍动风;易夹湿为患。湿热病邪:起病缓,传变慢,病势缠绵;病位以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燥热病邪: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伏寒化温:病初即见里热证;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疫疠病邪:致病力强: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攻窜流走:蕴结壅滞。【习题荟萃】 、名词解释:3风热病邪4暑热病邪5湿热病邪二 、填空

16、题:三 、单项选择题:四、判断题:五、简答题:2风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3暑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4湿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5燥热病邪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是什么?9【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又名戾气,是一种性质暴戾,来势凶猛,致病急剧,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大流行的温邪。疠气引起的温病为温疫。 2伏寒化温:是前人根据索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沦述,认为冬感寒邪伏于体内到春季郁久化热而形成的温热性质的温邪。3风热病邪:病因。指风和热相结合而形成的病邪,又称风热。多产生于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之春季

17、,或冬令气候失常,应寒反热之时。此邪具有升散,疏泄的特点,先犯上焦肺卫;易化燥伤阴,后期多见肺胃阴伤;来势较急,变化较快,并可有“逆传心包”之变。4暑热病邪:病因。指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其致病特点有:初起即径入阳明气分而出现壮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阳明气分征候,故有“夏暑发自阳明”之说;在病变过程中易于伤津耗气,甚则致津气外脱;因夏季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故暑多兼湿。5湿热病邪:病因。指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又称湿热。此病邪四季均有,但以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的长夏为甚。其特点是:病位常以脾胃为中心;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病势缠绵,传变较慢,湿热致病,留恋气分阶段较

18、长,整个病程亦长;其湿邪困遏日久,易导致阳气受损,即所谓“湿胜则阳微” 。 二、填空题:1感受温邪 正气盛衰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2. 先犯上焦肺卫 变化迅速 易传心包3. 先入阳明气分 易于兼夹湿邪 易直犯心肝4. 从外感受 性质属热 致病迅速 病位有别5病位以肺为主 易致津液干燥6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 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7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8攻窜流走 蕴结壅滞三、单项选择题:1B 2C 3B 4 D 5E 6A 7C 8C 9C 10D 11E 12E 13C 14C 15A10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

19、题:1温邪是各种温病病因的总称,是一类具有温热性质的病邪。温邪的种类很多,包括了以六淫命名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伏寒化温病邪等,此外,还包括了疫疠病邪、温毒病邪等。 2风热病邪是发生于冬春季节,具有风热性质的一种外感病邪。春季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或冬令气候失常,应寒反热,易产生风热病邪。其致病特点主要有;多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易损伤肺胃阴津;变化迅速,易逆传内陷。3暑热病邪是在炎夏酷暑的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属于具有强烈火热性质的一种致病温邪。暑热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伤人急速,径犯阳明;暑性酷烈,耗气伤津;易犯心肝,闭窍动风;易夹湿邪,郁阻气分。4湿热病邪是兼具

20、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湿热病邪四时均有,但以长夏为多见。湿热病邪主要的致病特点:发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位以脾胃为主,而平素脾胃湿盛者,更易感受湿热病邪而发病。这种发病特点,又称为里湿与外湿“内外合邪” 。湿邪易困阻清阳,闭郁气机,湿热病邪除了化燥伤阴外,还有部分湿邪久困时,可损伤阳气,甚至发生湿胜阳微的病理变化。5燥热病邪发生于秋季,既具有干燥之性,又具有温热之性的一种致病温邪。燥为秋令之主气,每逢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容易发生燥邪为患。特别是在夏末秋初,秋阳以曝,则易形成燥热病邪,其性质近于风热。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六 、论述题:1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的致病相同点:都以肺为病变中心;.初起皆必见肺卫证;伤津液,主要是肺胃津液。不同点:.发病季节不同,风温发于冬春,秋燥发于秋季;初起证侯虽都见肺卫证,但秋燥的肺卫证必伴干燥见症;风热病邪侵犯,每易出现“逆传心包” ,秋燥病邪则少有;秋燥病邪易从火化。3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可以下表来说明: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病 感邪后立即发病 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