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466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位于四川东部的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目前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 230 处,造像 10 万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石刻之古秘藏千年的艺术遗珍 茗山寺,位于安岳县民乐村的虎头山巅。从山下的石阶小道到庙里,沿路石刻佛像周缀于绝壁之上。一尊毗卢遮那佛,寂然伫立,静谧安详,石壁上的横纹更添岁月的沧桑感。由于处在风口,不少石刻风化的痕迹如同年轮。 在安岳,这些石刻的开凿年代,从唐、五代、宋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安史

2、之乱后,石窟沿着中原入蜀,又从广元、巴中到安岳,在这里最终停下了脚步。五代乱世,巴蜀原来石窟兴盛之地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唯有安岳、大足一息尚存,保存了石窟艺术的火种。这些五代石刻,其造像风格早已失去了唐代石窟大气磅礴的气势。在五代短暂的低潮之后,宋代终于喷薄而出。安岳、大足分别成为北宋、南宋的巴蜀最为重要的石窟艺术中心。 北宋是安岳石刻的黄金时代,之前的圆觉洞、千佛寨仍在造像,又出现了茗山寺、华严洞、毗卢洞、宝珠寺、宝相寺诸多精品。南宋年间,大足石刻兴起,不少安岳工匠转投大足,迄今在大足留下姓名的 29 位工2匠,就有 18 位来自安岳。南宋末年,蒙古人入侵四川,安岳也难逃战火,在王朝更迭与战火

3、之后,安岳石刻逐渐被尘封于枯藤、杂草与青苔中。 这些佛像至今仍尘封于西南一隅,任凄风冷雨腐蚀他们的脸庞与身躯。这反倒激发了人们保护遗产的意识,最近十年,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安岳寻觅石刻足迹,感受佛色雕画的疏影暗香。 石刻之多 海量珍藏的“佛雕之都“ 安岳建县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沧桑巨变,而诸多文化遗迹仍保存完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宝库。全县 69 个乡镇,无一没有石刻。如果将县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 5 公里长。 目前,安岳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5 处,各类文物保护点1000 余处,是人们近距离触摸

4、历史的艺术宝库。经历次普查核实,安岳县内现存一定规模的摩崖造像共 230 处,造像 10 万余尊,高 3 米以上的上百尊,5 米以上的 40 多尊,15 米以上的两尊。经文 15 窟,40 余万字,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 45 处。 这些石刻盛于唐、五代、北宋,到元、明、清渐少,民国数量最少,全县石刻数量庞大,但较为分散。唐代安岳经济繁荣,有释玄应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原高僧来到安岳主持建寺、造像,进行佛教文化传播,因此石刻造像极多。另外还有一批知名僧人、安岳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富也大力倡导、主持造像经刻。佛教、道教的自身力量与官方力量、民间力量共同使造像达到鼎盛,留下蔚为壮观

5、的石刻文物,成为人们研究 1000多年来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美术史等的重要史料。 3石刻之美 灌注信仰的雕刻传奇 安岳石刻佛缘深厚,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石刻的造像风格,除少数淳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 其雕工精细,刀法娴熟,工匠若非将生命与信仰灌注其中,实难展现出如此令人惊艳的雕塑美和生命美。每一尊石刻都神态各异、炯炯有神。能工巧匠们将它们化静为动,化虚幻为现实。八庙卧佛沟的卧佛,全长 23 米,堪称世界左侧卧佛之最。卧佛面目安详平和,袈裟上的衣褶只用了寥寥几笔的线条,勾勒出洒脱气质。反观卧佛身后的 20

6、 余尊菩萨、力士、天龙八部像,或恸哭、或悲戚、或静穆、或沉思,表情精准,无一雷同。 毗卢洞的紫竹观音,有着“东方维纳斯”之称,将安岳宋代石窟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这座紫竹观音高 3 米,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坐在莲叶上,右腿翘起,左腿悬于莲台之下,恰似一个天真的邻家少女正在莲叶间嬉戏。当时的工匠似乎以身边的四川女子为模特儿,塑造了这尊石窟艺术史上的“尤物” ,难怪人们爱昵地称为“翘脚观音”“风流观音” 。 而安岳石刻令人惊叹之处,还在于其别具一格的飞天创造,弥散出几分独特的味道。 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绘画中,石刻飞天寥若星辰。飞天凌空飞舞,衣裙迎风摆动,想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刻出动感的飞天,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圆觉洞,壁画成了立体的雕像,直逼眼前。圆觉洞四尊飞天缀刻于净4瓶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左右,颈绕飘带,手托花蕾,轻盈曼妙,静止的佛龛仿佛具有了动感。石刻艺人把飞天的飘逸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石窟中的佛像也有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