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222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穿越黄河晋陕峡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穿越黄河晋陕峡谷我从黄河走过,最为惊心动魄的地方就是晋陕峡谷。晋陕峡谷,北起内蒙古的托克托县,南至山西省的河津禹门口,全长 725 公里。这里既是黄河最长的峡谷群,也是黄河风情最为独特的地方。 在黄河中游的起点上 从内蒙古托克托县出发,沿着晋陕峡谷向南,我们绕行在黄河的东西两岸,经老牛湾,走河曲,下保德,一路向南,奔向陕西韩城,近千里的行程,我们短短 5 天就走完,每天大约 200 公里的行程,不快也不慢,正适合我们这些游历者的节奏。 如果把黄河上游比作龙头,那么下游自然就是龙尾了,而中游就是龙腰了,晋陕峡谷则是龙腰的最显眼部分。晋陕峡谷横亘在晋陕两省之间,正是黄土高原上最为多姿多彩的地方,

2、完全当得上黄河的中腰称呼。走过晋陕峡谷也就将黄河上最有韵味的风光一览无余了。 在黄河的中腰上我们一步步品味着黄河。晋陕峡谷分割晋陕两省,也分割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域风情。独特的黄土地风情,深厚的人文底蕴,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演绎着晋陕峡谷的神韵。 晋陕峡谷起点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这里既是晋陕峡谷的起点,也是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我们从这里向南,伴随着黄河上最长的大峡谷,往前走 2我们抵达托克托县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了。天高气爽,高原上阳光灿烂,虽说在内蒙古,却没有丝毫草原风光。实际上,托克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城,纯朴中透着些许现代化的气息。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看得出来这里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

3、 昔日这里曾是俺答汗、也先等蒙古贵族游牧的草原,如今早已是阡陌相望,鸡犬之声,不绝于耳了。沿着县城的街道,我们向东,穿过了小城。河口镇距离县城并不远,黄河在镇的东面。顺着一条黄土路,我们一路询问来到河口镇。心情迫切的我们没有在镇中做过多的停留,穿镇而过,直奔黄河边上。 不知不觉中一条大河出现在我们面前,河面宽阔,波涛汹涌,岸边上稻麦飘香。瞬间,我呆住了,没有想到黄河是如此的波澜壮阔。一个念头在我心中生出,我想我的祖国的词作者肯定到过这里,或者说我的祖国中描写的情景就在眼前。 一座龙王庙内有传奇 在河口镇君子渡,龙王庙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龙王庙同土地庙一样因为关系到人们的生计,而备受人们的注目。

4、河口镇的龙王庙不大,长不过二三十米,宽不过十几米,麻雀虽小但也是五脏俱全。据当地人说,如今的龙王庙规模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这里的龙王庙是整个黄河流域最大的。现在能证明当年辉煌的只有两个旗杆,那是一对铸铁的旗杆,十几米高,碗口粗细,上面铸造的字写着“咸丰年” ,距现在已经 100 多年了。曾经黄河上最为繁华的一座龙王庙如今也只剩下了寂寞的旗杆。 3这里是长城北面重要的交通枢纽,由托克托南下入长城,经榆林、延安直达西京长安。而从甘肃、宁夏顺水而来的运输队伍则把这里视作最后的一站。所以说,这里历来是黄河沿线最为重要的水陆码头之一。 悬崖高耸,黄河在咆哮 看过了黄河,我们

5、走进了河边的一个小村子,村子紧挨着黄河大堤,一棵大柳树下,三五个老汉正在那里悠闲地乘凉聊天,民居被掩映在柳树丛中,篱笆墙上的爬山虎长得很旺盛,三三两两的小鸡在柳树林里、葵花地里散步。 村民们看到我们热情地寒暄,在交谈中我们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老乡,一位甘肃定西来的女子。这位女子姓刘,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从定西逃难而来的,当时家里吃不上饭,听说“北套” (甘肃一些地方对河套地区的称呼)地广人稀,水源充足,能吃饱肚子。于是,村民们就结伴出来,爬上火车,一边乞讨,一边向北行走,就这样一路上村民们走走停停,渐渐地走散了。寒冬来临了,无处可去的孤身女子沿着一条乡间便道,向着远方一个亮着灯的村子走去,很

6、不幸,她没有走到村子口,就昏倒在雪地里了。过了不久,一个赶马车的村民路过将她救起,她就在这个村里落脚了。算起来,已经四五十年了,当年的小姑娘,如今也到了当奶奶的岁数了。 黄河流经河口镇后,受吕梁山所阻,便折转南流至禹门口,飞流直下 725 公里,黄河中游水面高程由 984 米降至 377 米,将黄土高原劈为两半,东岸为山西省,西岸为陕西省。故而人们把这个大峡谷称为晋陕峡谷。 4走入晋陕峡谷,我们才见到了真正的黄河,水势随着地势时紧时缓,绕过山崖,躲过礁石,一路前行,人们说“黄河九十九道弯” ,在这里我们才真正见到了黄河的弯曲河湾。我们的汽车行走在半山腰中开辟的公路上。往下看,有时候黄河如同一条

7、丝线,有时候黄河如同陕西人吃的裤带面一般。 急流不断,险滩众多。在山西河曲县城外面不远的地方,就是晋陕峡谷的第一个要紧去处。这里原本宽阔的黄河突然收缩成了只有 100 多米宽的峡谷,陡峭的山崖,以 90 度的姿态冲天而起,人站到悬崖边上,想要看见脚底下的黄河都不能,只能看着远处的黄河滚滚而来。当年陈逸飞画的一幅代表作品就是取材于这个地方。 黄河滋养出的无尽风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滚滚而来,波涛汹涌,似乎是一个雄健武将;沿着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厚重深沉,又有着文豪的风采。 在晋陕峡谷两侧也诞生了众多的文人武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在整个晋陕峡谷最出名的文人就是元代的剧作家白朴

8、,而武将中最出名的应是杨家将。 天桥峡两岸的人们都在争夺杨家将的故里,有人说杨家将是神木人,有人说杨家将是河曲人,还有人说杨家将是保德人。争论归争论,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却是更加尊重杨家将。 事实上,争论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杨家将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人物,变成几十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最后让他们来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现在,人们已经分不清楚杨家将的真与假了。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分辨了,5因为在人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杨家将形象。 同争论杨家将相比,人们显然冷落一位才子。他就是元代大才子白朴,对于他知道者寥寥无几,只有一些喜欢戏剧的才对他有所了解,或许还看过他的墙头马上 。这位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幼年

9、遭逢兵荒马乱,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但是在元好问的培养下,他在青年时代就已经非常有名了。白朴一生过着“放浪形骸,寄情山水”的日子,81 岁还游览过苏杭之地。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舞台上,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白朴写过 15部剧本,其中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裴少俊墙头马上三部最为脍炙人口。然而,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今天,除了研究人员外,能完完整整读过这些剧本的人没有几个。 走出峡谷,咆哮万里触龙门 小时候,无数次听说过“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那时候常常想:龙门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要不鲤鱼怎么要从这个地方跳呢?其实,到了龙门才

10、知道,龙门非常残破,甚至让人有些伤心。 从韩城出发走不了多久,就是龙门了,这是一个公路桥和铁路桥并行的地方。大量的运煤车已经将这个地方弄得污浊不堪,厚厚的煤灰将龙门弄成了一个灰色世界。 龙门是晋陕峡谷的最后一个隘口。传说上古时期,黄河在此地发生了壅塞,大禹施展法力劈开龙门,成功疏导了河水。因此,人们把龙门称为禹门口,历史上“鲤鱼跳跃龙门,化龙为仙”的神话传说也衍生于6此。有许多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情:“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骇浪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 。历史上,关于龙门的记载,最早是韩信领兵讨伐魏国,当时韩信就是从韩

11、城以木罂横渡黄河,再后来关于龙门的记述就越来越多。隋末的李渊、明末的李自成都是从这里渡黄河的,不同的是一个从东而来,一个向东而去。 实际上,龙门并不是大禹劈开的,而是大自然的杰作。千万年来,黄河水一天天地冲刷,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龙门。在龙门上游 5公里处有石门,在这个地方黄河仅有 60 米宽,两岸悬崖直立,如同刀削一样,黄河水流湍急,声音如雷。然而黄河水一出龙门,河面忽然变成了 10 公里宽,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气象,水天相接,一眼望不到边,让人感觉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生生不息。 1949 年 9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支持下,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禹门渡口架起铁索桥,全长 100 多米。20 世纪 70 年代,国家在禹门口建起铁路和公路桥,昔日的天险龙门已成通途,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留下的只是曾经有过的传说,只有黄河昼夜不停地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