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38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工匠精神研究综述摘要: 工匠精神源自熟练掌握一门手艺并以此谋生的工匠,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科研活动的特点和科研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使得工匠精神对科研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培育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需要从改革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建设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以及科研人员自身的努力等方面做起。 Abstract: The spirit of a craftsman is from a craftsman who has mastered a skill and earned a living by it, its core connotation in

2、cludes excellence, dedication, sustained atten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own value, makes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

3、t strategy, fostering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e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needs to make efforts from reform the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 advoc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efforts of researchers themselves and other aspects. 2关键词: 工匠精神;科

4、研人员;启示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244-03 0 引言 工匠是指凭借自身手艺而从事器物制造的人,在 2015 年 5 月,随着大国工匠的播出,工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2016 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时提倡工匠精神,究其原因,正是其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现实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5、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发扬工匠精神,打造高品质产品,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1 国内对工匠精神的研究 虽然工匠精神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但我国学者对其已有研究,并取得一些新成果,在概念范畴、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论述颇多,下面详细介绍。 1.1 工匠精神的概念 尽管工匠精神屡屡被提及,但人们对其含义缺乏准确而具有共识性的描述。肖群忠、刘永春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把工匠精神定义为“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3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品质” 。有的人则从多角度阐释工匠精神。例如,刘志彪在

6、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中认为, “如从供给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神;从需求方面看,则主要是指满足消费者挑剔的需求,从消费者角度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从行为方式角度看,则是指做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长期化行为。 ”此外,还有对工匠精神分层次下定义。 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认为,工匠精神第一个内涵是严谨专注,第二个内涵是注重细节,第三个含义是精益求精。尽管缺乏统一而确切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是其核心内涵。 1.2 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 时下重提工匠精神,恰恰说明了当今我们缺乏工匠精神。至于其原因,不同学者给出

7、了不同的解释。邓成在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 中认为,历史文化和现存制度是其原因:“主流的儒家观念注重人文教育,轻视专业教育,认为匠人们营营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君子应该修齐治平,不为物役” , “没有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现行的教育体制却错误地引导全民争当大学生,裹挟青年人去实现经济白领化” 。 李宏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认为,近代工业的兴起造成了工匠精神的没落,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 。张博在重塑“工匠精神” 文中认为,企业家快速盈利、追求速度的价值观,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我国制造业中形成,

8、 “出于快速挣钱的4动机,他们当然不可能精心设计和雕琢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他们急功近利,盲目扩张,以数量换取钞票” 。 1.3 工匠精神的培育 正如造成当代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是多种的,学者就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应多措并举推动工匠精神的树立。例如,李宏伟在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中认为,要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树立杰出工艺大师、工人技师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保护工匠、技师合法利益,借用现代手段拓展技艺传承;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加强职业资格认证,

9、实行职前宣誓,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有的认为要以制度的方式来培育工匠精神。陈金灿在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 “别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由之路,锻造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依靠制度” 。还有人从社会文化的层次出发, “我们缺失的是社会鼓励工匠精神的文化” ,必须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刘志彪在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中提出,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物质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体制文化;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2 工匠精神在国外:

10、以德国和日本为例 提到工匠精神,许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德国和日本,其产品精致巧5妙、结实耐用的特征中受到国人的普遍认同。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 世纪“德国制造”却是仿冒劣质的代名词。原来德国在 19 时期中期才完成国家统一,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造分布分散且粗放,赶超式发展模式明显。模仿、剽窃甚至伪造商标等违背商业道德的潮流席卷全国,通过打上“英国制造”的标签以次充好,以至于英国议会在1887 年 8 月 23 日,修改商标法条款,要求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明“德国制造” ,通过以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规定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倒逼当时的德国企业家开

11、始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工匠精神树立起来,不到 10 年时间,“德国制造”的产品品质便超越“英国制造”的产品。有鉴于此,英国罗斯伯里伯爵在 1896 年痛心疾首呼吁道:“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超过德国了吗?刚好相反,我们落后了。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培育出来的。 2.1 德国产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2.1.1 严谨的民族性格 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调侃成为刻板,德国人的严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日耳曼人的民族性格。例如科隆大教堂,虽然开始在 1248 年开始建造,但直至 1880 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

12、 600 年。德国人用这种“慢功细活”的方式打造了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德国人常说, “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 ”因而在德国公交车站,站牌上不仅标有首尾班次时间,还标明一天中每一班次的时间,精确到几6点几分,比如 8 点 15 分。 2.1.2 “双元制”教育体系 德国属于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人才需求量大,而支持其制造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制造业人才,造就了德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双元制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种场所的培训,它是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前

13、者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后者主要负责使培训人员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与练习。 德国学生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需要经常交替在学校和企业两处学习,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进行实践。而该教育体系能够在德国被广泛应用的前提是政府的支持,德国政府要求自己国家的企业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给学生,该教育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是双赢的,学校能够通过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企业通过招聘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学习其先进经验

14、。 2.1.3 对品质苛刻的德国企业 对于大多数德国企业家来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比投机行为创造的财富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他们更加看重长期成功带来的益处而非短期收益。对于产品品质的高度重视,为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7市场环境。一方面使得德国企业家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另一方面较高的收入保证了技工的待遇。西门子电机部薪水最高的反而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位负责安装调试的老技工,虽然他没有大学文凭,但经验丰富,并且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人可及。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企业文化的肯定,使得工匠精神能够在德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更高的尊重。 2.2

15、 日本产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公正的评价机制和法律监管。日本各行业的评价不受行政因素的干扰,来自消费者中立客观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 “短、平、快” ,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同于承认自己没有竞争力。这样就形成了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企业和商家把信誉看成是上一辈留下的财富和遗产,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决不能轻易自毁招牌。尽管日本也不乏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获取名利的人,但是一旦被发现揭穿,不仅要承担相关的刑法责任,民法诉讼的巨额索赔也会让他倾家荡产,社会的谴责会让其难以翻身。在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不评选优秀学生,职场也没有先进和模范。电视、电影中的聚焦点除了成功人士外,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不仅如此,

16、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认真、勤劳、追求极致的熟悉身影,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工匠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3 经验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反思自身缺乏工匠精神的同时,应当吸收和借鉴德国和日本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的做法,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83.1 政府要重视和倡导工匠精神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 。在这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例如,政府若无视市场中出现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那么无疑就是纵容这类行为,长此以往下去市场上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就会更加猖獗,也会降低政府的权威性。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

17、的市场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还应当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严惩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假货盛行与工匠精神水火不容。如果市场秩序混乱,造假、贩假与售假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工匠精神将无法生存,结果就是毁了整个行业。 3.2 社会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技术工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时时处处地收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倘若一个社会追求是“短平快” 、速度与效率优先,那么精做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 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

18、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方面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进一步改善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另一方面树立崇尚 “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慢工出细活,某种程度上而言,盲目追求速度往往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社会应当抛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风气,让踏实工作、一心钻研的技术工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93.3 高职院校要承担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 通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做法,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贴近学生和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主阵地。通过这一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

19、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并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二是将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正确的职业观纳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在专业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进而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实践教育中去。职业精神通常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情景相结合时,学生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进而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在职业精神的实际实践过程中,往往可以采取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学生形成相关职

20、业情感。 3.4 企业要成为工匠精神的维护者 企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同时企业组织必然有自身的做事标准和行为方式,这就是管理文化。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应当成为的企业一个最具体、最基本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只有把客户、消费者摆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市场并逐步盈利;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商品10和服务做到极致,吸引并留住消费者,实现以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一些企业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习惯耍“小聪明” ,把才能用在“灵活性”上,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处理方法,很难想象以这样的工作态度能够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的好产品。 3.5 劳动者要有工匠

21、精神的职业观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只有每一个劳动者将精益求精、专注持续的职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花。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一是要保持从容淡泊工作心境。从容淡薄,方得始终;急功近利,终无大成。外面世界很热闹,自己的内心却很平静;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 ,一切“走心” 。对于名利,能够甘于“坐冷板凳” ;对于工作劳动,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二是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劳动者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 99 到达 99.99%。三是以持之以恒之志对待科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树立工匠精神,对于劳动者来说,就是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的事业上不断努力,终将会有所成就。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对待科研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不可能磨练出炉火垂青、巧夺天工般的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