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82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指出了红壤作为我国的重要土壤资源,在我国土壤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红壤的水土保持也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红壤的水土保持技术特点,研究和探讨了红壤地区水土保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红壤;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9002 1 引言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在部分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了土壤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在现阶段,注重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

2、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做好水土保持,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能够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2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分析 2.1 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 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小流域这一基本单元进行治理改善。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的应用,体现着水土保持的特色,不仅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保护需求,2也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的管理要求。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针对小流域等基本单元,采用工程、生物或耕种方式,实现水土保持结构的优化,促使小流域能够在水、草、林木等方面达到较为合

3、理有效的结构构成,通过科学的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能够调整和优化土地的使用结构,使地方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效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1。小流域综合防治集成技术,是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要体现,是较为合理及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2.2 坡面径流调控技术 红壤主要存在于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在区域内往往有着较多的河川径流。降雨与径流都是一种水资源,能够满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但过多的降雨以及径流,容易对土壤造成冲刷,导致水土流失状况的发生。水流容易带走红壤中的养分,造成红壤的耕种能力下降,土壤退化。为此,实现对土壤资源的保护,需要对河川径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防控调整体系,避免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

4、生。坡面径流调控技术主要是运用一系列的聚散工程设施,通过一定的机制,影响坡面径流的流动方式,使坡面径流的水流动速度与流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弱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坡面径流调控技术的应用具有有效的现实作用,在水蚀地区使用坡面径流调控技术,不仅能够便于水分下渗,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资源,便于植被覆盖,也能够使水土保持的效果得到保证2。坡面径流调控技术在应用中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坡面截留、拦蓄以及引排灌工程的综合运用,能够建立有效的坡面径流调控体系,达到更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效果。 32.3 植生工程技术 植生工程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学、植物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使用植物种植覆盖等

5、方式,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达到保持水土保持目的的工程技术。植生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保护地区的植被覆盖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使土壤养分得到保护,还能够使生态经济得到体现。植生工程技术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达到水土保持目的,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统一的具体表现。植生工程技术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的水土保持技术,对于我国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4 猪沼果循环利用技术 猪沼果循环利用技术早期在赣南地区得到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循环利用技术,能够实现养殖、沼气、种植三方面的联合,通过多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水土保持和资源使用优化的目的。猪沼果循

6、环利用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猪沼果循环利用技术能够通过使用产出的沼气进行照明或发电,能够有效降低生活成本,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沼渣沼液也能够用于种植灌溉,猪沼果循环利用技术产生的沼渣沼液,是一种养分充足的有机养料,能够及时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使农业种植的种植物产量和质量都得到稳定保障,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也具备杀虫功效,能够减少或避免化工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种植绿化环保的发展,改善农村风貌。 2.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水土保持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一种创新,已经在许

7、多区域得到推广与应用,该技术主要通过对土壤侵蚀区域不同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达到治理水土流失和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目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是针对特定的土壤侵蚀地区,通过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根据生态学原理,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单独作用,或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4。在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人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依靠大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技术有机结合,对林地采取封禁管护和补种林草,减少人为干扰;对坡耕地采取合理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

8、壤,减少水土流失,到达作物增产增收;对河流、水库采取减少入河入库废弃物及污染物,实施河流、水库休养生息,增加生物多样性,使河流水库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健康;对矿山治理采取覆盖土壤,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使矿山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使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得到拓展,单位面积上治理投入较少,水土流失大范围得到治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3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发展趋势 3.1 实现与生态安全的结合 生态安全是指人们生活所处地域或国家在生态环境上的安全。生态安全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5

9、三者的有机统一。在水土保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面,水土保持会实现与生态安全的结合,生态安全要求着红壤地区能够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而水土保持目的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态安全,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作用。 3.2 实现与社会力量的结合 水土保持关系着生态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水土保持需要国家投入足够的精力与物质。但是,光靠国家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满足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要求,水土保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合作。 3.3 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水土保持技术体现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水土保持技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水土资源

10、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护,体现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结合,能够推动人们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4 结语 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对于我国水土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的技术发展与进步,实现对水土资源的维护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曹文洪,刘国彬,鲁胜力,等.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近期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3, (6):1418. 62林福兴,黄东风,林敬兰,等.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控技术探讨

11、J.科技创新导报,2014, (11):227228,230. 3张平仓,程冬兵.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解读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2834. 4杨爱民,刘孝盈,李跃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113. 5王学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效益评价及其治理范式的建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6高鹏,杨加利.我国植被恢复中的几个误区及应用生态学原理的植被恢复方法探研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 7彭娜,谢小立,王开峰,等.红壤坡地降雨入渗、产流及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3). 8赵岩,王治国,孙保平,等.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2013(3). 收稿日期:201606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