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842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胡姬当垆:貌美如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胡姬当垆:貌美如花琴奏龙门之绿桐, 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 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 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李白的这首前有一樽酒行把当年京都长安的繁华,盛唐中外交流的升平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朝廷达官贵人,云集京城的客商、富家子弟、文人墨客,在酒肆迷醉于葡萄美酒,更迷醉于高鼻大眼、身材苗条、眸子黑亮、笑靥迷人的西域女子的殷情招待。更何况,这些异族女子皆能歌善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旋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已时。 唐诗中描写胡服、胡姬、胡舞、胡乐、胡妓者总有数百首之多。这股京都刮起的胡化之风来自丝绸之路的畅通,更来自中西文化的交

2、融。 2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和好探求的。 ”威尔斯是在比较欧洲中世纪与盛唐时代文明差异时说这番话的。唐代也确实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一段,以博大的胸襟接受外来民族与外来文化,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会共通,那便是善于吸纳。只有不断地吸收别的国家、民族或个人的长处,自己才能发展壮大。早在汉武帝时,凡归顺的匈奴,汉政府都给予安置,有的还在朝廷为官,汉武帝临终的托孤大臣中,金日碑就是匈奴人。唐太宗在消灭东突厥后,把归顺的 1 万多户突厥贵族安置在长安,让他们能安居乐

3、业。唐代丝路畅通,欧亚商人络绎不绝,他们不仅贩运精美的丝绸、茶叶和纸张,还把长安的繁盛景象传播到欧亚,使唐长安城成为人皆趋之的“极乐世界” 。当时,塔里木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天山以北中亚昭武九姓的胡人,乃至波斯人、大食人、印度人都涌向长安、洛阳以及地处京畿的关中平原。比如,陕北榆林就有来自龟兹的移民,塔里木河中游的温宿人则移居关中乾县,再是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开通后,不少吐蕃人出入长安,帮助唐王朝平息“安史之乱”后,大量回鹘贵族迷恋长安的繁华和开放,索性定居下来,形成长安城西规模庞大的“回鹘营” 。如此众多民族、众多国家,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口交会于长安,必然会带来多种多样的文化背景,以及多

4、种多样的服饰、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使唐长安城多样的文化、服饰、习俗、生活,充满艳丽色彩与浪漫情调。 3唐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达到鼎盛时期,在诗歌、绘画、书法、舞蹈、音乐、建筑等领域都达到经典性的完美,市井生活的繁荣开放程度,我们今天也未必赶得上。当时来长安经商的印度人、波斯人、大食人以及西北各少数民族多达数万,更有一大批被称为“胡姬”的异族女子,就像今日农村姑娘涌进城市一样,在长安城中充当舞女、歌女、招待、厨娘,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歌舞技艺招徕顾客,繁荣酒肆,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成为长安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胡姬”是当时中原人民对西域各少数

5、民族以及中西亚等国女子的泛称。在北方草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先后有匈奴、党项、吐蕃、回纥、鲜卑、羌、氐等。来唐王朝经商、传教、留学的人除了来自东方日本、越南、朝鲜之外,还有来自南亚、西亚的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的。我们从反映古代阿拉伯国家的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的插图以及我国维吾尔族姑娘的体型、相貌来看,不难推测当年那些生活在长安城中的胡姬们一定是身材高挑、高鼻亮眼、脉脉含情、满头黑发自然卷曲又如瀑布般落下的绝色女子。 五陵少年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这首少年行 ,何等潇洒肆意!当年,大唐西市、东市直到曲江池一带,酒肆歌楼红灯高挑,

6、声弦管乐夜夜不息,胡姬们浓妆艳抹,4明眸皓齿,舞动旋转如飞,歌声婉转动听,吸引着大批王公贵族、富商游客和文人雅士。 胡姬们的穿戴服饰直接影响着社会风尚,人们竞相以穿戴色彩鲜艳、翻袖紧身的胡服为时尚。尤其唐代妇女本以丰腴为美,衣着喜欢宽松。也学胡姬把紧身窄袖翻领的胡服与宽松飘逸的唐装相糅合,把长裙束在胸前腰下, “粉胸半掩疑暗雪” 、 “长留白雪在胸前” ,把唐代妇女的开放潇洒推向极致。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上流社会乃至唐王室,宫廷妇女甚至学会骑马和打马球,一身紧腰胡装,手持球杆,骑马驰骋,或是踏青赏春。这从唐代国画虢国夫人春游图中得到充分表现,从这幅纪实性的画卷上,可以看到春色明媚的原野上骏马肥壮,

7、无论男女都服装艳丽,神情舒展开朗,处处都表现一种意气风发、繁荣发达、充满自信的盛唐气象。 千年逝去,此类情景在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宁夏城乡尚有留存。解放初期,我国文化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王子云先生在西北数省进行文物考察,出版有 60 万字的美术专著 从长安到雅典 ,其中载: 1953 年,6 月 28 日早 3 时,因时差关系,此时为内地 5 时,时发鄯善,经北门外吃早点。馕饼(本地人称之为“馕” )铺中,二红衣少女当垆,双梳为多辫装扮,头顶花帽,热情地招待顾客。为拍照,则掩笑其面。 这与唐代诗人们当年描写的情景何其相似。 在我多次的西部之行中,那种“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场景5在

8、青海、宁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几乎是随处可见。宁夏多回民,在清真餐馆中,多是头戴纱巾、高鼻、亮眼的女子,她们手脚麻利,端来一碗香气四溢的牛羊杂碎,或是长长的牛肉拉面,让你在品尝西部美味的同时,也收获一份愉悦。 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二道桥是维吾尔族聚集经商的地方,那儿店铺林立,商幡招展,各种日用杂货、丝绸布匹、干鲜瓜果、风味小吃,应有尽有。经营者多为维族女子,皆身材高挑,穿戴艳丽,招徕顾客笑口常开。所以凡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口内人” (新疆群众对内地人的泛称)都要到二道桥去徜徉一番。 至于吐鲁番、阿克苏、库车、喀什等维族世代生活的地方,不仅“胡姬当垆”随处可见,日常情景也皆能入画。 四 时至今

9、日,作为汉唐古都的西安, “胡风”遗韵尚存。踏进西安,迎面映进眼帘的便是“天下第一碗”老孙家羊肉泡,再是锅盔、烧饼、腊牛羊肉细究起来,食牛、羊肉本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胡人进入长安,自然把“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习俗带了进来。尤其冬季炖牛肉、羊肉,佐以葱、盐、胡椒等调料,不仅鲜美,也抵御风寒,再配美酒,正好迎合盛唐豪放的社会风气,很快为长安人接受,甚而还传到宫廷。据载,公元 709 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时,向唐中宗献了一道烧尾宴,其中许多菜肴都是从胡人食谱中演变出来。比如“玉团露”为奶酥雕花,还有水晶龙凤饼、八方寒食饼,原本都是胡饼,经宫廷花样翻新,愈加精致而已,还有一道“贵妃红”是用西域

10、引进的石榴、葡6萄为主的水果拼盘。 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胡饼、油饼、麻饼、蒸饼、烧饼等大众食品,中原地区产麦,战国前直接煮吃麦粒饭,后来用石磨磨出面粉,吃各种面条、馍饼。游牧民族为迁徙、放牧方便,把面粉做成饼便于携带,这便是胡饼的来历。胡饼传入长安,与当地饮食结合,有了馅饼、包子、水饺等,并很快风行全国,白居易离开长安在外地看到胡饼,曾作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 当年,西域胡商大都生活在西安城西,因大唐西市就在城西,曾形成有数万人口的“回鹘营”如同今日北京城中的“安徽村” 、 “浙江村” 。至今在西安西大街、桥梓口、广济街一带回民居住区,依然商贸发达,饮食荟萃, “老铁家” 、 “老马家”腊牛羊肉依然驰名。大师傅们一律头戴小白帽,手脚干练,忙碌在红白案上,伴着清脆的吆喝,是女老板俏丽的身影,恍然让人感受到汉唐长安城中“胡姬当垆笑春风”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