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5699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历史沿革,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郁,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郁证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证。内经中无郁证的病名,有五行郁、情志郁的论述。,与西医联系,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情志内伤为病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瘾病、焦虑症,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凡出现郁证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情志内伤体质因素,病机,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

2、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病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心脾,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虚证为主。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证。,病机,4.病机转化:郁证由肝气郁结而起,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可成血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可成痰郁;气有余便是火,可成火郁;气滞则水不行,湿易停留可成湿郁;气滞痰湿不化,食积难消,可成食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相互兼夹。继则伤阴耗血,导致肝阴亏虚、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而伤神。 5.预后:一般较好。针对病情,尽早解除

3、情志致病的原因,对本证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若得病后,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病情常有反复和波动,延长病程。发病时间较短,情志致病的原因能及时解除者,病情常可以治愈;相反,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因难以消除者,往往病情反复波动,迁延难愈。,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2.病史: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等情志内伤病史。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3.辅助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除外器质性病变。,鉴别诊断,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郁证中痰气郁结咽喉,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俗称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有相同

4、之处。但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谁自觉咽中如物梗塞,却无咽痛与呼吸困难。咽中梗塞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虚火喉痹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因感冒、长期烟酒、或嗜食辛辣食物而引起,咽部除有异物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鉴别诊断,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难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困难,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常有异常发现。,鉴别诊断,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可见神志恍惚、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作过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

5、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辨证论治,辨 证 要 点,分 证 论 治,治 疗 原 则,(一)辨证论治,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津亏虚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辨证论治,2.辨证候虚实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六郁中的气郁、血瘀、火郁、食积、湿滞、痰积均属实证;而心、肝、脾等脏腑气血或阴精亏虚均属于虚证。但应注意实中夹虚,虚中

6、夹实,或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二)治疗原则,郁证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根据其兼血瘀、痰结、化火、湿滞、食积等不同,分别配合活血、祛痰、降火、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其虚损情况施以补益,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虚实夹杂者,视虚实情况,二者兼顾。,(三)分证论治 (实证),1肝气郁结 证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院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妇女经前乳房胀痛,舌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解: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

7、风寒闭肺初起之证。后方用紫苑、百部润肺止咳;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痰多胸闷苔腻者,加厚朴、苍术、半夏以燥湿化痰;鼻塞声重加苍耳子、辛夷花以宣通鼻窍;若外寒内热,证见咳嗽声重音哑,痰浓不易咯出,气急似喘,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舌苔白腻中有黄苔,为“寒包火”咳,用止嗽散去紫苑、白前加生石膏、桑白皮、黄答、鱼腥草以解表清里。,(三)分证论治 (实证),2. 气郁化火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8、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方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桅子清肝泻火。若热甚,口苦,便秘,加龙胆草、大黄通腑泻热。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 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英(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清热。郁火内灼,最易耗伤阴血,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等养阴健脾。,(三)分证论治 (实证),3.气滞痰郁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窒,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心情舒畅则症轻,抑郁恼怒则加重,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

9、夏厚朴汤加减。,方解:本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可酌加香附、枳壳、佛手、桔梗等以升降气机,助其开郁、化痰、降逆之功。若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栝萎、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入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 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三)分证论治 (虚证),1.忧郁伤神 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多疑易惊,悲忧欲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治法: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方解:方中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

10、,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可选加酸枣仁、柏子仁、获神、合欢花、龙齿、牡砺、当归、白芍等助其养心安神、忧郁伤神,心气不足,易暗耗心血,见神志不宁,心悸失眠等症,可用安神定志丸加味。,(三)分证论治 (虚证),2.心脾两虚 证候:多思善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头晕神疲,纳差,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数。,治法:健脾养心,补血益气方药:归脾汤加减。,方解:本方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等益气健脾生血;酸枣仁、远志、获神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郁金、合欢花、佛手理气开郁;头痛加川芎活血定痛。,(三)分证论治 (虚证),3.心阴亏虚 证候:心烦,

11、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方解:方中以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当归、丹参补血养心;党参、茯苓益心气安心神;配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收敛心气;桔梗载药上行,朱砂入心安神。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用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遗精较频者,可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心火旺盛者,加黄连、桅子清心除烦。,(三)分证论治 (虚证),4.肝阴亏虚 证候:郁证日久,眩晕耳鸣,两目干涩,面时烘热,或头痛目赤,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安神。方药:滋

12、水清肝饮加减。,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黄合丹桅逍遥散加减而成,以六味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而以丹桅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若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头痛、眩晕较重者,加草决明、钩藤、石决明、龟板、鳖甲、刺羡黎等平肝潜阳,柔肝熄风;虚热较甚,见潮热、五心烦热者,加银柴胡、白薇等清退虚热;月经不调者,可加香附、泽兰、益母草等理气活血,调经。,预防与调护,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忧愁思虑,避免情志内伤,是防治郁证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

13、的原因,以促进疾病的完全治愈。,小结,郁证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以心、肝、脾为主。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证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初病多实,以气机郁滞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脏腑阴阳气血亏损,以心、肝、脾气血阴精亏虚为多见。临床虚实夹杂证候亦较多见。其治疗,实证以舒肝理气解郁为主,根据兼夹症的不同,分别配以清肝泄火、化痰散结等法。虚证宜补,可根据阴阳气血偏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治法。虚实夹杂者,治当虚实兼顾。郁证一般预后良好。精神治疗对促进本病痊愈有重要意义。,习题:,1、郁证的概念是什么? 2、引发郁证的原因有哪些? 3、郁证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4、郁证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什么?,精品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