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729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摘要:介绍了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的项目概况与地质环境条件,给出了其评估级别和范围。对江西省宜春市某学校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学校;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070-02 1 项目概况 据该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建议书,其占地面积约 7616.78 m2,约 11.4亩,总建筑面积 1986.06 m2,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 900 m2。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楼 600 m2,学生宿舍 200 m2,厕所 50 m2,厨房 50 m2。投资规模总计 1

2、30 万元。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根据地貌成因、地形标高和形态特征等评估其地貌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丘陵地貌、山间冲积平原地貌两种类型。丘陵地貌在评估区内大面积,面积约 0.865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 77.23%。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度821,植被主要为松树、杉树、低矮灌木与杂草,覆盖率达 70%。山间冲积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东南部、南部,面积约 0.255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 22.77%。地形起伏小,地形坡度 08,被房屋2及农作物覆盖。 2.2 地质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从新到老为第四系、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二叠系上统乐平组、二叠系

3、中统茅口组。 2.3 岩土层特征 根据成岩建造、岩性、结构特征等,将评估区岩土体分为三类,即松散土体、一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岩土体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2.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区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2.5 人类工程活动 据实地调查,评估区距离市区、城镇较远,居民集中居住点较少,人类工程活动较少,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林业,没有工厂。据现场踏勘调查及矿管部门查询,评估区内没有设置采矿权,且无采矿史。据本次野外调查和收集的地质灾害资料,评估区内尚未发现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 2.6 区域稳

4、定性 依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 g,设计特征周期 0.35 s,区域地震烈度小于度,属相对稳定区域。 3 评估级别和范围 3拟建区所处地质环境条件中等,拟建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等级标准,评估级别定为一级。 评估区范围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调查情况2,本次评估范围为拟建区外推 500m,面积约 1.12 km2,可满足拟建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需要。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1 现状评估 4.1.1 崩塌 、滑坡 评估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同时分布有山间冲积平原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最大相对高差 160.9

5、m,评估区内地形坡度 021。评估区内山间冲积平原区多被房屋及农作物覆盖,丘陵地区域多被植被覆盖,覆盖率一般达 70%以上。本次评估区内调查与访问未发现明显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历史上亦未发生上述地质灾害,亦未有因发生上述地质灾害而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的记录。现状评估前述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1.2 泥石流 评估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形标高 262.2423.1 m,最大相对高差 160.9 m,地形坡度 021为主,区内沟谷不发育,评估区现状无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未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无大规模物源,不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条件。评估区历史上从未发现泥石流现象,产生泥石流的可

6、能性很小。泥石流发育程度为弱发育,因此泥石流对拟建区的危险性小。 44.1.3 自然斜坡稳定性 自然斜坡 XP1 位于拟建区西南部(图 1) ,该自然斜坡段山顶高程327.1 m,山脚高程约 295 m,斜坡高度 32.1 m,斜坡坡度为 17,坡体出露地层三叠系下统青龙组,地层产状 14336,坡向约 56,斜向坡。岩石强风化深度 2.04.5 m,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呈闭合状,张裂隙为充填、半充填。残坡积层厚度一般为 1.03.5 m,植被较茂盛,未见泥岩软弱夹层。综合判断 XP1 为稳定性好的自然斜坡。 4.1.4 地面塌陷易发性 通过分析后判断,第四系覆盖的青龙组地层为地面塌陷较易发区,

7、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大。裸露型青龙组及裸露型茅口组地层为岩溶地面塌陷少发区,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拟建区位于该区,因此对拟建区危险性小。 据现场调查访问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查询,现状拟建区未设置矿权,且无采矿史,拟建工程下方无地下采空区分布,也无其他工程硐室存在,不存在形成采空地面塌陷的不良地质条件和人为工程因素,自然条件下发生采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 4.2 预测评估 4.2.1 挖填方边坡稳定性、危险性预测评估 拟建场地已经整平,整平标高约 303 m,整平后形成了 2 段人工切坡和 1 段填方边坡,均为岩土混合坡。WF1: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边界,拟挖方边坡长度约 68 m,斜

8、坡坡度 17,边坡高度 34 m,裂隙较发育,表土为风化残积土,厚 1 m 左右,岩石风化层厚度 13 m,未见有软弱5夹层,坡向 62,岩层产状 14234,为斜向坡,经评估,其稳定性好。WF2: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边界处,拟挖方边坡长度约 48 m,自然坡度 17,边坡高度 1.53 m,裂隙较发育,表土为风化残积土,厚 1 m 左右,未见有软弱夹层,岩石风化层厚度 13 m,岩层产状 14234,为逆向坡,经评估,其稳定性好。均对拟建区的危害性小。 4.2.2 填方边坡稳定性、危险性预测评估 填方区填方厚度最大约 5 m,填方厚度较小,TF1 边坡高度较小,边坡稳定性较好,对拟建区的危害性

9、小。 4.2.3 工程建设遭受地面塌陷预测评估 拟建区内未设置采矿权,且无采矿史,拟建工程下方无地下采空区分布,也无其他工程硐室存在,发生采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拟建区大部分位于裸露型三叠系青龙组,属地面塌陷少发区。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有可能会引发或加剧岩溶地面塌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拟建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级别定为一级。通过对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评估区内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拟建区周边自然斜坡 XP1 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好,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工程状态下

10、将形成两段挖方边坡,经评估 WF1、WF2 稳定性好,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自然条件6及工程状态下,拟建区及周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危险性小。拟建区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总体评价:该建设场地基本适宜工程建设。 5.2 建议 在场地整平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挖填方区和工程弃土,应注意场地的排水及边坡的防护工作,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坡采取防护措施。多余的工程弃土应按相关要求处置,不能随意堆放。填方区域遇水长期浸泡或潜蚀,有整体蠕变的可能性,建设方应注意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加强防范。加强岩溶水文地质监测,建议拟建区及周边 1 km 范围内不宜大强度、大降深地开采或疏排岩溶地下水。在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被和原始地形的破坏,采取生物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3。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罗元华,张 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林添艳. 福州晋安区某开发区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治理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2(6):96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