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5736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加术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麻黄加术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麻黄加术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麻黄加术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麻黄加术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概说: 本篇论述了痉、湿、暍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及其预后。一、病名分析 痉病,“痉,强急也”,痉病邪在筋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外感风寒、邪阻经络、耗伤津血和筋脉失养都可致痉,但本篇是以外感风寒所致者为主,与温病热盛津伤引起的痉厥不同。,湿病,以病因命名,有外湿和内湿之分,本篇以论外湿为主,是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 暍病即“伤暑”,暍病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与后世所谓烈日下远行,猝然昏倒之中暑有所不同。,合篇意义,均与外感有关;初起均有太阳表证;辨证与治疗类似于伤寒。本篇具有伤寒向

2、杂病过渡的性质,是杂病中的外感篇。,一、痉 病,【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2),(一)分类,【原文】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9)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7),(二)脉症,【分 析】,第九条: 按之紧如弦紧弦有力,重按不减痉脉 直上下行寸关尺三部俱见同一脉象 反映痉病筋脉拘急的病理特点,【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4)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5) 疮家虽身疼痛,不

3、可发汗,汗出则痉。(6),(三)误治成痉,(四)证 治,1.柔痉,【原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 ,几几然,脉反沉遲 ,此為痙,栝樓桂枝湯主之。(11) 栝樓桂枝湯方: 栝樓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几几然,鉴别,桂枝加葛根汤与栝楼桂枝汤。葛根:解肌退热,升阳透疹,生津止渴栝楼根: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病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陈某某,男,56岁,患肌肉萎缩,反映在后背与项下肌肉明显塌陷不起,汗出口渴,肩背作痛,两臂拘急,手臂只能贴紧两胁,不能张开,亦不能抬起,若强行手臂外展活动

4、,则筋骨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如丝,视其舌质红如草莓,几无舌苔。 脉细,舌红无苔,口渴为阴伤津少之象,肩背作痛,肌肉萎缩,筋脉拘急不利,为太阳经脉感受风邪,日久不解,风阳化热伤及阴血所致。 疏方: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10g 炙甘草12g 大枣12枚 栝楼根30g,服此方7剂,病见显效。项下、后背宽松为多,口渴良已,两臂已能前后摇动。效不更方,又服7剂,则病迅然而愈。 【按】本方中栝楼根用量多达30g,取其润燥而解渴,大滋肺胃之阴,一制桂枝之温,一治津液之约,仲景治疗口渴,惯用栝楼根,而不用它药,以栝楼根甘酸而润,化阴生津止渴,为其专也。,2.欲作刚痉,【原文】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

5、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12)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黄三兩(去節)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分析】,病机:太阳伤寒,营卫郁滞,筋脉失养主症:太阳病,无汗,恶风 小便反少,气上冲胸 项背强几几,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治法:祛风散寒,通经达隧方剂:葛根汤方义:葛根 麻黄、桂枝汤,上七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3.阳明痉病,【原文】 痙為病,胸滿口噤,卧不着席,脚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13) 大承氣湯方: 大黄四兩(酒洗)

6、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病 例(张琪),1986年,某女,16岁,因病毒性脑炎,高热40度以上,神昏,谵语,频繁抽搐,躁动不宁,牙关紧闭,遗尿不知,经用抗生素(氨苄、先锋)、安宫、甘露醇等治疗一月无效,请求会诊。启齿见舌红绛,苔黄燥,每日鼻饲奶粉,大便两周未行,触其腹部硬满,昏迷中尚知以手拒之,脉沉数有力。,处方:大黄25g、厚朴20g、枳实20g、芒硝15g。 第一付药后,患者体温降至38度,抽搐停,但大便仍未见;第二付药后,躁动不安停,体温降至38度以

7、下,见少量大便;第三付药后,大量秽浊大便排出,之后见正常黄便,至晚间病人苏醒,后经月余调理养阴,病愈。惟遗留反应迟钝。,痉病证治归纳鉴别表,(五)预后【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3) 痉病有灸疮,难治。(10)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8),二、湿 病,(一)证候【原文】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15),【原文】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18),(二)治则,1.发汗,尤

8、在泾: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章虚谷:治风湿者,必通其阳气,调其营卫,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则其内湿随三焦气化,由小便而去,表湿随营卫流行,化微汗而解。,【原文】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脉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14),2.利小便,【分 析】,1.湿痹证状: 外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 内湿脉沉而细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2.湿痹治则:“当利其小便” 利水祛湿,温经通阳 李东垣:“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内外湿合邪,内湿困脾清浊不分,1.头中寒湿,【原文】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

9、,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19),(四)证治,【分 析】,病机:寒湿之邪蒙蔽头面清窍。症状: 阳为湿郁经脉不畅身疼发热,面黄 卫表被郁肺气不降上逆而喘 病邪在上脉大 气道不利头痛鼻塞而烦 湿邪并未入里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治则:宣泄头面寒湿。方法:纳药鼻中(瓜蒂散、辛夷散)。,寒湿在上,雾化吸入,2.寒湿在表,【原文】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黄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 麻黄加朮湯方: 麻黄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朮四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

10、覆取微似汗。,湿家身烦疼,【分析】,病机:寒湿痹着肌表,经络受阻。分析:湿家久患湿病之人 身烦疼寒湿阻痹肌表, 可见发热无汗恶寒,肢体疼痛而烦治法:辛温散寒,微汗除湿。方剂:麻黄加术汤。方义:麻黄汤 辛温发汗,解表祛湿。 白术健脾除湿禁忌:禁火攻。,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术得麻黄,能行表里之湿。,病 案,赵明锐医案:王某某,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勿大汗

11、。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 按语:寒湿外侵,留着经脉,气血不利,而致身疼,正合麻黄加术汤之证,投之果效。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病案,刘柏医案:姜某某,男,20岁,1977年11月10日以荨麻疹就诊。二年前患者睡湿炕而得此病。每年冬、春季受风寒或接触冷水即发。疹从四肢起后惭漫延到周身,时起时消。起时瘙痒难忍并伴肤痛,夜不得眠。来诊,见全身有散在痒疹,舌苔白腻,脉浮而紧。此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肤不得透发而致,当用疏风散寒祛湿之法。拟麻黄加术汤3剂。病人服药后周身出微汗,痒疹消失病愈。1年

12、后追访未再发。 按语: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3.风湿在表,【原文】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湯。(2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黄(去節) 半兩(湯泡) 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個(去皮尖,炒)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分析】,病机:主症:一身尽疼风湿在表,病位呈游性 发热,日晡所剧风湿化热倾向治法:解表祛湿,轻清宣化。方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义: 麻黄、甘草微发其汗。 杏仁、薏苡仁利气祛湿。,风湿侵袭肌表,且有化热之势,

13、麻杏薏甘汤,是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使原辛温发散之剂,变为辛凉清宣之法。,薏苡仁本经: “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现代药理:薏苡仁主要成分为薏苡仁油、薏苡仁酯、脂肪油、氨基酸等,其中薏苡仁油能有效阻止或降低横纹肌的挛缩作用。,两膝肿大,膝眼饱满,皮肤明亮,有多处红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病案,张某,男,28岁,工人。1990年6月12日诊。患者1周前汗出淋雨,遂周身出现风团。痒甚,午后加剧。前医予抗组织胺药治疗乏效。诊见周身红色风团,瘙痒难忍。察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皮肤划痕征(+),诊为荨麻疹。证属汗出当风,风湿为患。治宜清宣利湿,祛风止痒。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减:麻黄

14、15g,杏仁10g,苡仁15g,甘草15g,当归10g,地肤子15g。3剂,日1剂,水煎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瘙痒减轻。守方续进3剂而获全功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证治鉴别表,4.风湿兼气虚,【原文】 風濕,脉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黄耆湯主之。(22) 防己黄耆湯方: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 白朮七錢半 黄耆一兩一分(去蘆),防己,防己,包括汉防己(粉防己);广防己(木防己)。两者的化学成分截然不同,汉防己含粉防己碱和去甲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广防己含多种木防己素和马兜铃酸。防己和广防己的外观很相似,乍看起来,难以分辨。但仔细看来仍有区别,虽然两者都有黄白相间的连续的放射状纹理,但粉

15、防己的纹理比较稀疏,而且用手指捏摩断面,其粉性感更强;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广防己与对照品马兜铃酸在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条斑。在临床上,已肯定长期服用广防己会导致马兜铃酸所引起的间质性肾炎。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而广防己则祛风湿、止痛较好。,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分析】,病机:风湿在表,表气已虚。症状: 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化湿。,风湿在表,主湿、主

16、虚,表虚卫气不固,方剂:防己黄芪汤。方义: 防己祛风行水,祛湿下行 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 白术健脾祛湿,配黄芪增强固表益气之功 配防己加强祛湿行水之功 草、姜、枣调和营卫、补中、调药。,5.风湿兼阳虚(1)风湿兼表阳虚,【原文】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脉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23),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生薑三兩(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朮附子湯方: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一兩

17、半(切) 大棗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朮、附并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分析】,一诊:桂枝附子汤证。病机:风湿在表,表阳虚,风邪偏盛的重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为风湿日久不愈,为风湿痹着肌表,病未入里,未化热伤阴,浮虚为浮而无力,主表阳虚,涩为湿邪阻滞,治法:解表通阳,祛风除湿。方剂:桂枝附子汤。方义: 桂枝重用四两,祛风为主, 炮附子相伍,温经助阳, 两药相合,振奋阳气以散湿邪 甘草、姜、枣调合营卫,以治表阳虚,【分析】,二诊:白术附子汤证。病机:风湿在表,表

18、阳虚,湿邪偏盛的轻证症状: 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已去,湿邪未尽 身体尚疼,转侧不利; 大便坚,小便自利,湿不在里,里气调和,治法:解表通阳,利水除湿。方剂:白术附子汤。方义: 上方去桂枝加白术,以利水祛湿, 药量减半,说明本证为风湿在表, 表阳虚,湿邪遗留未尽的轻证。,【原文】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24)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朮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為妙。,

19、(2)风湿表里阳虚,【分析】,病机:风湿两盛,表里阳虚。症状: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 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汗出,恶风不欲去衣 短气,小便不利,身微肿,风湿两盛,表阳虚,里阳虚,治法: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方剂:甘草附子汤。方义: 甘草缓急,缓和药性;健脾补中 附、桂振奋表阳而祛风湿 术、附温里阳逐里湿 共起温阳补中,散风除湿的作用。,金匮玉函经二注:“君甘草者,欲其缓也,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 金匮要略浅注:“此承上节,言风湿相搏,在外者利在速去,深入者利在缓功,师恐前方附子过多,其性猛急,筋结未必骤开,风湿未必遽去,徒使大汗出而邪不尽,故减去一枚并去姜枣,而以甘草为君,欲其缓也。”

20、,三附子汤 鉴 别,相同:三方都有附子,都用治风湿阳虚的病证。 不同: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用治表阳虚的风湿病证,前者,风重于湿,病较重,故用桂枝而无白术;后者,湿重于风,病较轻,故用白术而无桂枝,且药量减半;甘草附子汤用于表里阳气皆虚的风湿病证,风与湿并重,故桂枝、白术、附子并用,且君甘草缓其药力兼和其里。 由此可见治疗风湿病,应根据风与湿的孰轻孰重以及体内表里阳气虚弱的程度具体对待。,三、暍 病,耗气、伤津、挟湿,【原文】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己,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25),(一)脉证,【原文】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 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二)证治,【原文】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27)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复 习 题,1.痉病如何辨证施治?2.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机理是什么?3.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鉴别?4.风湿兼阳虚的三附子汤证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