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741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解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摘 要: 祖海尔被公认为是伊斯兰教前地位仅次于乌姆鲁勒?盖斯的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以阿拉伯古代著名的“赛马之争”为主要内容而创作的悬诗。本文以现实主义作为理论切入点,从现实主义的思想特征和创作手法两个方面,探究其悬诗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借此了解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地区的社会面貌和阿拉伯贝都因人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祖海尔 现实主义 思想特征 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是文艺批评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包括两个层面,它既可以看做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又可

2、以看做一种文艺流派。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看,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二是形象的典型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而作为文艺流派,特指的是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它着重体现在思想精神方面。要求作者真实地、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并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看重人的尊严。 祖海尔创作这首悬诗的年代,现实主义尚未问世,自然不会自觉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遑论体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但我们可以用现实主义的理论重新解读其悬诗,从中找寻现实主义的痕2迹。 一、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思想特征 1.反映真实生活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

3、,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作为蒙昧时期阿拉伯文学的主要体裁,悬诗提供了阿拉伯部落社会生活的种种可贵资料,因而被称作“阿拉伯人的集子”。可以说,悬诗是蒙昧时期阿拉伯自然环境的缩影和产物,是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祖海尔的悬诗也是如此。在祖海尔的悬诗中,阿拉伯贝都因人的生活场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例如悬诗的第一段“纳西布” ,诗人写道: “难道这就是乌姆?奥法的旧居, 荒原上一片废墟,默无一语? 历经沧桑却依稀可辨, 宛如手腕上扎青留下的痕迹。 唯有一只只羚羊和它们的子女, 来来往往,在这里安身、栖息。 我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 终于确定,那是我久别二十年

4、的故地。 这是熏黑了的支锅的石头, 那是快变为平地的屋边排水渠。 ” 这一段诗文,刻画得颇富沙漠情趣:茫茫沙漠之中,那架过锅的几3块熏黑了的石头,那房屋旁的排水沟,还有附近游荡着的野牛和羚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令读者眼前仿佛看到游牧民族在沙漠中生活的场景。 此外,诗歌中的许多词语,如(只生活在沙漠里的白羚羊) 、(用来生火的石块) 、(驼轿里的妇女) 、(品种优良的骆驼)等,都是那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所特有的事物,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时代烙印。它们是阿拉伯半岛蒙昧时期社会文化的反映,展示给我们的是沙漠民族游牧生活的画卷。 以物咏情,情景相生,是祖海尔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作诗歌的最寻常

5、也最优美的画面。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部落生活,来自沙漠景观,来自他周围的事和物。因此,他的悬诗是其真实生活的反映和折射,是蒙昧时期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这一点是与现实主义相契合的。 2.批判部落战争 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而在蒙昧时期,阿拉伯贝都因人以血缘关系结成部落,以部落为个人的根基和靠山。他们特别注重维护部落的利益和权利,认为部落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而形成了强烈的部落宗派主义。为了部落主义,他们相互仇杀,兵连祸结,战争成为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的生活常态。 在祖海尔的悬诗中,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部落氏族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

6、的厌恶和批判。 “一旦你们挑起战端,就是严重的作孽, 4那是挑逗起凶恶的狮子,把战火燃起。 战磨转动,将把你们碾成齑粉, 兵连祸结,如多产的母驼连生灾难的子息。 战争中生下的孩子也将终生不幸, 他们将把父兄种下的恶果承继。 伊拉克的乡镇会让人们获得金钱银币, 战争带来的只有祸患,使你们一贫如洗。 ” 祖海尔把战争比作凶恶的狮子,比作无情的烈火,比作碾人的石磨,通过生动的比喻,批判蒙昧时期阿拉伯氏族部落之间纷繁的战乱和仇杀,揭露战争和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在批判战争的同时,祖海尔的悬诗也隐隐流露出他对和平的向往。 “战争重起,像喝过水的骆驼又把水饮, 那不是泉水,是干戈相见,血流遍地。

7、他们将两败俱伤,耗尽元气, 然后再准备投入后果严重的下场战役。 ” “谁若不肯讲和,息鼓偃旗, 那就兵戎相见,让他把头低。 ” 在视部落战争为神圣的蒙昧时期,通常诗人多是竭力歌颂战争,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在这种情况下,祖海尔特立独行,别树一帜,竭力反对战争,呼吁各部落和平共处。他的这种和平反战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当时盛行的部落主义思想,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性,这在当时是极其可贵的。 5尽管祖海尔悬诗中的和平反战思想与西方现实主义流派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大相径庭,但宏观上说,两者都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尽管批判的对象不同,但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想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这点来说,也是符合现实

8、主义的特征的。 3.体现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祖海尔在悬诗中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批判和揭露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苦难,同时又呼吁各部落停止战斗,让人们和平共处。这在当时已属难能可贵。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祖海尔的悬诗中已反映出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社会改良的呼吁上。 在社会方面,祖海尔鼓励各部落友好相处,妥善管理部落事务,努力行善,个人应竭尽全力造福于部落,同时,他呼吁发生冲突的部落双方达成和解,恢复和睦。例如在赞颂两位仁人志士时,他说道: “他们的刀枪从未沾过死者的鲜血, 那些死者的血债也原

9、与他们毫无干系。 如今那些被杀死的人却可以看到他们的赔偿, 一匹匹健壮的骆驼正在山路上向他们家走去。 他们为一个部落的安全付出血锾, 使他们遇有月黑风高,不再忐忑惊惧。 ” 他通过对哈里斯和海利姆两位仁人志士的义举的颂扬,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倡议,即个人应为部落的安全和利益不遗余力,尤其是为部落的6和平而付出。 在个人方面,祖海尔提倡人们多行义举、广施仁义。 “谁行义而不沽名钓誉,会赢得更大荣誉, 谁悭吝而厚颜无耻,会被千夫所指。 谁富有而不肯对乡亲施行义, 必将道人谴责,被人唾弃。 ” 作为一个睿智、持重的老者,祖海尔始终抱定改良部落的宗旨。无论是在对仁人义士的颂扬中,还是在对于漫漫人生的总结中

10、,他的诗句都透露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战争时期,提倡讲和,呼吁和平;在和平时期,倡导仁义,讲求宽容。他的这些思想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而这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是不谋而合的。 二、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1.突出真实细节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反映社会生活,以此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作为蒙昧时期最杰出的描写诗人之一,祖海尔在他的悬诗中,最注重的就是描写细致。他“力图如实反映所看到的景象,不使其有所增加或减少,使其完全像在自然界中一样很少有例外,以致对他所描写的现象,你几乎可以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手触

11、摸到” 。在描写事物的细节时,祖海尔注重从各个方面对对象进行描述,无论对整体或个别,他都不会忘掉它的物质属性和不同颜色。比如悬诗第一部分起兴7时,祖海尔描写恋人的遗址,提到架锅的石头,就会提到石头上火烧的痕迹,还会提到它的位置。提到房屋四周的排水沟,就对它进行一番比喻,说明它的形状,然后说它没有裂口。在描绘驼轿中残留的羊毛绒球时,他将此比喻成红色的野葡萄,并说它没有破碎,因为如果破碎,就不再呈红色,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思。 祖海尔用这样丰富的细节描写,以细致而形象的描绘,使他所要描述的事物变得可以触摸到、可以感受到,使各事物的细节和整体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犹如置身其境。如果用

12、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衡量祖海尔的悬诗,那么,其悬诗真实而形象的细节描写正符合了现实主义对细节的创作要求,描写细致可谓是这首悬诗的一大特色。 2.缺乏典型形象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 纵观世界文学,不难发现,被列入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内的著作多以小说和戏剧为主,如司汤达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这些作品正是因为塑造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可以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相比小说和戏剧,诗歌在体制、形式和音韵上往往受到许多比较严格的格律,它很难像小说、戏剧那样允许作者通过构造曲

13、折复杂的故事情节、描写细致生动的心理对话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祖海尔的悬诗受到诗歌体裁的限制,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无法像小说、戏剧创作那样,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无法通过人物的心8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对于以塑造典型形象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而言,祖海尔的悬诗确实是力不能及的。 另外,祖海尔的这首悬诗是写在著名的“赛马之争”之后,主要目的就是歌颂出面调停战争的两位仁人义士。尽管这两位义士只是当时阿拉伯社会中站出来调停战争的特例,仅仅代表了少数愿意为战争不遗余力的人,但他们期盼和平、渴望结束战争的愿望却是蒙昧时期阿拉伯人民大众的共同心愿。可以说,祖海尔

14、诗中的这两位义士正是代表了蒙昧时期大多数阿拉伯人民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理。但是,根据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创作手法,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作者立足客观现实,塑造出的能够反映普遍现实、能够代表大众心理的人物,它应该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而非真实存在的人物本身。反观祖海尔的悬诗,其主人公海利姆和哈里斯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祖海尔在诗歌创作中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就这一点而言,祖海尔的悬诗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又是有所出入的。 3.缺乏客观描写 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其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是直接抒发主观理想和情感。 品读祖海尔的悬诗时

15、,又不得不谈及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即抒情。诗歌的生命力的所在,它激动人心的地方,都在于诗人对于被描写的事物具有强烈的爱憎,并从那里激发出巨大的感情。从祖海尔的悬诗中,不难看到,诗人对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都是以直接而坦白的语言表9述出来的,如对贤达的颂扬和褒奖,如对战争的痛恨和批判,他的爱憎喜怒,都毫不掩饰地跃然纸上,令读者一目了然。这就有悖于现实主义对于描写客观性的强调和要求,所以,在这个现实主义创作特征上,他的悬诗也是有所欠缺的。 三、祖海尔悬诗的现实主义成因 艺术源于生活,祖海尔悬诗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之所以存在,是与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沙漠文化下的部落战争和伊斯兰教创教前期的阿拉伯社会变革息息

16、相关的。 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人民,以血缘关系集结成部落,以部落为个人的根基和靠山。恶劣的沙漠环境和稀缺的自然资源使得各部落间为了水草争斗不息,而阿拉伯人强烈的部落宗派主义和突出的个人主义又使得各部落间为了复仇厮杀不止。这样的社会现实对祖海尔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其悬诗的思想内容中。一方面,他在诗中深刻揭露部落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恶果,呼吁各部落休战讲和,和睦相处,表现出和平反战的人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在祖海尔在批评本部落有人挑起战乱的同时,又委婉地替其做了一定的辩解。由此可见,部落宗派的影响力对于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是相当大的。 在部落宗派主义占据蒙昧时期阿拉伯人思想主流的同时,

17、以“和平”和“大同”为核心和精髓的伊斯兰教正在兴起。它以雷霆之势、万钧之力,引领了阿拉伯民族,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从而形成了一次顺乎历史潮流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祖海尔创作悬诗时,阿拉伯社会正处于从蒙昧时期向伊斯兰时期的转型期,整个阿拉伯社会正处10于大变革的潮流中,透过祖海尔的悬诗,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超越部落精神的倾向,正如他所呼吁的停战、求和等口号,这正是来源于阿拉伯部落社会在大变革前夕逐渐趋于解体的社会现实。 四、结语 现实主义在祖海尔的悬诗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在思想方面,祖海尔通过描写和叙述,向读者再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各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乱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8、,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憧憬和呼吁及对社会改良的热衷。而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看,一方面,祖海尔的描写细致而真实,通过细节反映社会真实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诗歌体裁的限制,祖海尔的悬诗无法像小说、戏剧那样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客观而具体的描写方式体现社会现实,有所缺憾。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创作手法上,祖海尔都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为世人更好地了解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注释: 赛马之争,发生于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地区。当时在阿布斯和祖卜延两部落因赛马胜负之事引起纠纷,继而发生了著名的“赛马之争” ,战事前后长达四十余年。后来,祖卜延部落两位名叫海利姆和哈里斯的仁人义士出面调停,自愿捐出三千峰骆驼,抚恤双方死难者家属,才平息了这场战争。祖海尔在八十高龄时适逢此事,有感于怀,于是写出悬诗,来赞颂两位贤达义举。 郅溥浩.解读天方文学.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