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析孟浩然之诗中的 “淡”摘 要: 孟浩然在唐代诗坛上虽不似李白、杜甫那样极富盛誉,但他对后世诗风产生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他的诗风是淡的,但其蕴含的情感却是那么浓郁。本文从取材立意、叙述手法及语言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淡” 。 关键词: 孟浩然 诗风 淡 “淡” ,是平淡、清淡,也是简淡,雅淡。 “淡”是孟浩然诗的典型特征之一,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其诗风“简淡” 、 “雅淡”,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道:“诸作简直没有诗,像一杯白开水,惟其如此,乃有醇味。 ”“平淡极了,几乎淡到没有诗的地步。 ”从以上诸家对孟浩然的评价及他自身诗作来看, “淡”确实是孟诗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孟浩然的诗风虽
2、是清淡的,但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浓厚的。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那样的鼎盛时期,和李白、杜甫等诗人一样,心中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现实并没有给他机会。由此可见,孟诗主要是以景写情,寓情于景物描写之中已达到“浓情淡出”的目的。其主要方法如下。 一、孟诗取材平常,立意简省 孟浩然诗鲜见杜甫那样对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叙述和感慨,也少有李白那样富有奇幻色彩的神仙道教题材。其取材的最大特点就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借助对寻常景物的烘托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数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只选取清晨初醒的一瞬间来描写,这是每个人都曾在生活中遇到的
3、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抓住这种体验。清晨醒来听到清脆婉转的鸟鸣,让人不觉置身于山林美景之中,感受明媚怡人的无限春光,透露出诗人对明媚春色的喜爱。当诗人看到地上的落花时,不由转念想到昨夜春花在风雨中飘落,流露出对“芳华已逝”的感伤之情。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内心的欢愉通过春日常见的景物表达出来。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都是很普通的,没有任何新颖之处,但正因为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是人所共有的,所以一经诗人表达才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就是用生活中最平常普通的景色抒发作者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从而引起人们对春日明媚景色的喜爱和春光易去、生命易逝的叹惋。诗人的情感掩映在对春日风景的喜
4、爱与叹惜之中,整诗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味,正是这种取材立意的平常、简省,所以才让孟诗看来很淡。 孟诗不仅取材平常,而且立意简省。所选意象大都和取材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景或情,并且诗歌的意象比较简省,很少出现多个复杂的意象,给人简淡之感。就如上面的春晓一样,整首诗的意象只有春花与鸟鸣二者,并且对它们也并没有穷形尽相地进行雕琢描绘,而是从大处着笔,只以一个“闻”和“知多少”来烘托景象,传达感情,由此加强了“淡”的感受。试看孟浩然这首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将它与王维这首同题材的济州过赵叟3家宴对读:“虽与
5、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两首诗都是写到隐居故友家中做客。相比王诗孟诗省略了当中很多田园农庄的意象,如深巷、高柳、荷锄等。连“故人”的形象也不曾提及,对农庄周围环境也只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大致描绘,全诗没有对“故人”隐居高情的着意描写,也没有对田园景色的大肆渲染刻画,只是注重在“过”这一过程的描述,从大处落笔,取景平常自然,立意简省,让人感到是最平常的赴友之宴,却蕴含了对田园幽静景色的喜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感情平淡却韵味无穷。王诗首先对“庄叟”这一意象进行描绘,谓其
6、有“道” ,有“儒” ,见出王维对赵叟的赞誉;紧接着由远及近对赵叟家居环境进行细致的刻画:先以深巷斜晖来凸显家居环境的幽深宁静,再以门前高柳来点燃赵叟的高雅情趣。接着写进入庭院看见僮仆们“修药圃” 、 “曝农书” 、 “农书”这一意象是王维的精心刻画之作,为什么是“农书” ,而不是其他四书五经之类,这是王维有意以“农书”来表现主人是“闭门成隐居”的隐士。最后再写“摇芳翰” 、 “馈野蔬” ,并强调“景晏”是“出林闾”的,整首诗可谓是意象丰富,精心刻画。 二、孟浩然多用叙述手法且结构平直 孟浩然喜用叙述笔调把人物、事件、景物融为一体,按照事物本身发展的顺序或随着诗人自己感情流动组织结构,因此他的
7、诗基本上是明白如话,平畅通达的。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4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既写夏夜纳凉的清爽闲适,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前两句写山光西落,池月东上, “忽” 、 “渐”二字不但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之景传达给读者,更将夕阳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的凉爽舒适的快感传达给读者。诗人在此良辰美景下散发乘凉,开轩欣赏美景,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两句不但写出闲情,更透出作者心中的畅快适意,身心两方面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然后诗人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感受到的夏日美景:“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风吹荷叶送来缕缕香气,竹露滴在池面,响声清脆悦耳。这样的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丝竹之声,不由“欲取鸣琴弹” ,可惜此时此地并无通晓音律之人,更重要的是此时这里没有能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的挚友,因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自然让使人想到了远方的“故人” ,生出无限惆怅。直到诗人入睡,在梦中还要与友人会面。整首诗完全以诗人自身情感的流动为逻辑来写的,因景怀人,平铺直叙,前面六句都是尽量为后四句抒情作铺垫,并且诗中还将怀人的时间、地点及其背景都详细交代,可谓是明白清楚。正因为他这样的叙述性描写和平铺直叙的结构,使这首诗明白如话,诗中所蕴含的思念友人的感情分布于
9、景色之中,诗的感情力度自然被冲淡了。 三、语言质朴自然生动 孟诗的语言质朴生动,他少用奇词僻字,也少有华艳雕琢的辞藻,不对景物做刻意的粉饰描绘。如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面对夕阳5群山,本可是“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那样光色缤纷,神奇变幻的,但孟浩然却只将夕阳山色以个“暝”字交代,展现给我们的只是白昼交替中的黑白两色;同样,对“松”、 “月” 、 “风” 、 “泉”这样的景物,诗人本可以大力雕琢描绘的,如“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 ”(顾况欹松漪 ) 、 “
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 ,但诗人对他们却并没有倾力描绘粉饰,只是以“凉” 、 “听”二字将他们置于一个清幽冷寂的环境之中,没有着意刻画景物,只是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传达出对于景物细致丰富的感受。随后两句“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通过“尽” 、 “定”二字将樵人归家,鸟儿返巢的实景展现给读者,同样没有奇僻生字,正如皮日休在郢州孟亭记中所说一样:“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正是这两个“不拘奇抉异”之字见出孟浩然对诗句的精炼,将樵人归家,鸟儿返巢后万籁俱寂的清幽之景呈献给读者,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使诗极富表现
11、力。最后两句诗人才直接抒发待人不至的孤独落寞之情,只将自己的失望以“孤” 、 “候”两字轻笔点染而不加赘述,使全诗语言生动自然,所抒之情淡布于所写之景中,由此可看出孟诗炼字之精。 孟诗是得了陶渊明平淡淳厚的真传,又有谢灵运的善于经营,他将浓厚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以景寓情,似淡实美,无论情、景、人都有“风神散朗”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的气象,境界格外高远。 注释: 胡应麟.诗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3. 6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M.中华书局,2009:270,271. 参考文献: 1佟培基.孟浩然诗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闻一多.唐诗杂论M.中华书局,2009. 3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2003. 4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M.中华书局,2007. 5王辉斌.孟浩然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