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摘 要:传统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新闻人才的真正需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应朝向个性化、自主化,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其对新闻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传统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应从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模式、凸显专业特色等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新闻专业英语;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54-02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资料、使
2、用英语进行工作交际的能力,引导高年级本科学生直接阅读原著,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了解和研究专业知识。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国际环境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意指关于新闻学的专业英语。新闻学视域与全英语语境的有机整合是新闻学专业英语的专业特质。1”这门课程是为在大学基础英语之后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设置的。 新闻专业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选定一篇教材中的或英语媒体上刊载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解读。先解决生词和语法方面的问2题,然后分段解释各部分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难点,最后根据文章内容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附带做一些课堂
3、练习。整个课堂教学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做完全被动的灌输对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尽管能为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但这种方式完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新闻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相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协助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朝向个性化与自主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建构主义学习与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它对专业英语教学具有的指导意义,希望能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
4、派,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的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 。他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随后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 、科恩伯格(O.Kernberg) 、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人均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建构主义”一词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他的基本观点是个体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他认为学习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发现,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J.Piage
5、t:1966) 。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新闻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3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内涵认知不清、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畏难情绪较大等问题,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进新闻专业英语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正确认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新闻专业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专业英语教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传播专业英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电视新闻专业英语等等。传统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所选教材,学习任务也局限于读懂教材所选篇目
6、、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和学生都被牢牢限定在了教材所选内容的范围内,如果连续几个学期不换教材,整个教学内容就完全是静止不变的。 而建构主义却非常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并不能将知识等同于对现实世界绝对正确的表征,知识不是放之各种情境而皆准的教条。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2”因此,教师在新闻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要学会分析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或教案,它关系到教师对整堂课程的组织与实
7、施,也关系到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对教材所选篇目进行4解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新闻专业的特点插入各类媒体特别是英语媒体刊载的相关新闻报道作为学习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选择不同的网络学习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鲜活的新闻报道帮助学生学习新闻标题、导语、硬新闻、软新闻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英语新闻报道,理想的新闻专业英语课堂和学习任务应该不仅仅是解读一本教材的内容,而是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扩充学生知识面、充分发挥新闻专业特质,弥补教材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以教材为中心同时添加更多生动、鲜活的媒体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优化
8、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是权威,应去告诉学生普遍的知识,然后学生要努力记下这些知识细节。3”当前我国的新闻专业英语课堂与大学英语课堂并无二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学内容单向地、直线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教师安排朗读、翻译、做各类练习,完全没有自主性,学生听懂了多少、学会了多少等反馈基本会由于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限制被教师忽略。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那么简单,学习主要是学生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全方位地参与建构信息的意义,这个过程是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样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
9、中心,将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改进为启发引导式,包括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各类信息资源等。 “学习是一个逐渐参与的过程,所以知的过程应该从5是否属于、有否参与一个交流群(Community) 来判断;而知识则包括了交流群的实践、活动和话语。4”具体而言,在新闻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自愿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选择各自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学生自己的课堂设计,充分准备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各小组之间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为由几组互动学习者组成的互动交流群,这些群体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讨论、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只担当这
10、些互动学习者的中介和积极引导者。另外,在新闻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也应充分突显新闻专业时效性强、生动鲜活等专业特色,海量的新闻信息为新闻专业英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呈现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或采访现场,让学生通过情境再现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的新闻场景相联系。 (三)教学应突出新闻专业特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思维的深度广度甚至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培养。传统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只注重生词、专业术语的记忆和模仿,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如出一辙,只是把教学内容换成了与新闻有关的内容,且不说这样的语言学习只涉
11、及到了语言的皮毛,由此产生的记忆也是短期而非长期深刻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不可能培养新闻专业的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去学习新闻学知识,从而具备直接阅读、理解本专业外文文献和书籍,和利用英语进行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等业务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着意增加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突出新闻专业特色的内容和练习。6在新闻专业英语教学中,除了对语言点、专业术语、名人名言等的英文表达进行学习之外,教师还应重点突出新闻专业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在新闻采写编评方面的能力、新闻敏感和新闻理想的塑造,将新闻专业英语课堂与大学英语课堂区别开来,坚决杜绝把新闻专业英语继续当做大学英语一样进行教学的现象。 实际上这
12、就涉及到了新闻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问题。笔者认为,理想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师首先应是受过新闻传播学专业系统教育和熏陶,具备新闻理想、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基本的媒介素养,对新闻职业、对各类社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并能够通过日常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新闻专业教师,同时具备优秀的英语语言能力,能够流畅地运用英语将新闻专业的相关知识、书籍、专业术语等表述出来。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新闻专业英语的教师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新闻专业的老师英语水平欠佳,不能得心应手地讲授新闻专业英语,自信心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好;而英语水平较高的英语老师对新闻专业又不甚了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语言方面的浅层内容,一旦需要深入到
13、新闻专业的内涵就基本无法掌控。因此,着力培养符合要求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也是解决新闻专业英语无法突出新闻专业特色的当务之急。 另外,教师应注重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着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自己本身的背景、已有经验或现实处境建立联系,只有这样的信息和知识对学生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发展领域较有影响的理论,它倡导7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样的主导思想要求教师实现一种角色转换,从知识的灌输者到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传统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应从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模式、凸显专业特色等三方面进行
14、改革,方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真正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具备研读英文文献、利用英语进行新闻采写编等业务工作、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石义彬.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多维探究J.当代传播,2007(4). 2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98(1). 3 Bruner, J.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45. 4 Lave,J and Wenger, 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31-32.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