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决好三农问题,同步奔小康社会【摘要】:三农问题是全国上下最关心的大问题(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消费者) 。但来自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系统研究、创新研究。鉴于此,我听取地方政府官员意见,也重视农民意见,同时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开放城镇户籍、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关键词】:三农 问题 工作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
2、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方面的论述,是我们解决一切农民问题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依据我个人的思考和理解,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一、确立农民是党和国家执政基础的地位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口头报告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 , “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张加磊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06 期) 。我国农民人口数量目前仍2远超过城镇居民,且城镇居民大部分为解放后迁入的农民,农民理应成为国家主人,国家意志应体现农民的诉
3、求。我个人不赞成把农民称作“弱势群体” ,农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其基本权利当然包括与城镇居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而不是救济和施舍的对象。确立起农民是党和国家执政基础的地位,是我们解决农民问题的立足点、出发点,理念达不到这个程度,就很有可能再次做出损害农民利益的决策或行动。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 理顺农产品价格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础。应当利用当前互联网已高度发达的条件,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清除市场壁垒,利用市场来及时发现和校正农产品价格并反过来指导农业生产。国家应制定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通过建立工农业产品间合理的“平价”比例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应以瘠
4、薄土地农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否则不能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最低保护价还应逐步包括通货膨胀和缩小城镇与农村间收入差距的因素,否则在基数悬殊的情况下,同样或者农村略高的增长比例仍会使城镇居民与农民间生活差距越拉越大。从经济学角度看,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都小于 1,农产品单方面提价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对社会总需求不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国家还应利用好 WTO 关于农产品的“绿箱” 、 “篮箱”规定,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扶持,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 三、加快开放城镇户籍 农民进城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必备条件,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因为农民进城而对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情结3
5、在于故土难离,所以只要农产品价格能做到随着工业品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就能够有效抑制农民盲目进城的冲动,就完全可以让农民自己选择是否进城,而没必要做指标、缴税年限等方面的限制。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解决好农民问题,最大的内需也在 9 亿农民,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直至全面放开户籍限制,并逐步做到进城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基本住房、子女就学、养老医疗、社会救助和工资福利等保障权利,将会有力地拉动内需,并为我国工业化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弥补因进入老龄社会而减少的“人口红利” ,很可能会给我国经济提供一个长时间较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政治
6、清明和干部敬业公正清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各级党政机关和涉农部门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引自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做到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多谋农民之利,多解农民之忧,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社会思潮。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毛泽东八届二
7、中全会讲话) ,不能干什么只盯着钱、想什么都从自家利益出发,否则农村的和谐稳定、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均无从谈起。在农村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农民道德素质的提4高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上,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五、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 众所周知,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带来和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国际农业的知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创
8、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效果之关键的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以及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解决干部队伍中知识贫困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与培训,尤其按照“三支队伍一齐抓”的方针,加强广大农村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的管理教育与培训。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因此,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既懂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经验。我们不否认通过“干中学”也可以造就出杰出的领导干部,但这种干部培育机制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何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时间成本对我们来说已是非常昂贵。我们知道,二战后,日本就开始引进美国的科学管理,日本
9、经济起飞的秘诀之一就是所谓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在美国,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一批受过管理专业教育的职业经理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并导致了一场所谓“企业的管理革命” 。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现有的干部队伍中有一部分未曾接受过管5理专业教育,这与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是很不相适应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管理强化教育,以尽快提高党和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上的认识水平、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坚持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跳出农业和农村的传统界限,统筹城乡
10、发展,推进城镇化。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实现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 曾丽红;三农问题的困惑与出路探索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出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 02 期 2 汤武庆;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 年 31 期 3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 年 05 期 4 苏金乐;“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观认识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 01 期 5 李治邦;论“三农”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62010 年 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