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寂静弥漫.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964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源:寂静弥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来源:寂静弥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来源:寂静弥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来源:寂静弥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来源:寂静弥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来源:寂静弥漫“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比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摹绘更令人沉醉和期待的方式了。 寂静之吹拂 ,吹来的是淌过我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上前来。 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 50 年前,中国美院附中,一位叫着来汶阳的学生的才气曾让许多同学“由衷赞佩,望洋兴叹。 ” 年轻的徐芒耀便曾“暗自树他为自己奋斗的榜样与追赶的目标。 ”40 年过去,当已成著名画家的徐芒耀再次遇见了一个与来汶阳有几分神似的年轻人前来攻读

2、自己研究生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惊喜与安慰。 他发这个年轻人虽不善言辞,内心却机敏而聪慧。加之甚有说服力的素描功底、不凡的色彩素养与严格完整的学院教育与训练,稍经雕琢,前途将不可限量。更为重要的,这个名叫来源的年轻人,是来汶阳的儿子。 “虎父无犬子” ,徐芒耀的预言很快便得到了应验。 就在来源读研第二年始,便“豁然在他的素描习作中流露对人物造型超常的敏感性,在原有扎实的造型基础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寻索与探求状态开始渐入佳境。 ”也正在那段时期中,他在课余完成了题为寂静2之吹拂的油画创作。该画同年送审第十届全国美展,最终入选,并获铜奖。许多评委对他的评价是:“非同一般,极具潜力” 。 这一

3、年是 2003 年,来源 30 岁。 在许多人的眼中,这个在大学时代便以画风细腻、古典且完整而名盛圈内的才子,终于开始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也对本刊说:“也就是在那时,我才感觉到相对的没有那么多的困扰,可以部分表达出内心的所感所想。 ” 作为一个自小家学渊源,几在艺术的耳濡目染中成长,在旁人眼中一路顺风顺水的年轻画家而言。如是言语,冷暖自知。 写实、表现、游离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在长期的封闭与混乱状态逐步恢复过来。同样的,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突然涌入,艺术领域也开始变得活跃而躁动。中国美院这所艺术重镇也开始在新时代的语境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与使命,进行着各种艺术理念

4、的实验与尝试:写实、表现、甚至装置艺术,都在学院内得到了鼓励与暗许。 不过在来源的印象之中,一切却都显得静谧而安祥。那时与绘画相关记忆依然是父亲画连环画、十五中与少年宫闻名杭州的绘画教学、还有他的启蒙老师步燕平。 “她是国美油画系毕业的,一进到她的画室里,我印象当中是一幅静物,很好看,很厚重那种。就是在哪个时候,我感觉到将来我也是要画油画的。 ”来源说。 与他父亲一样,先是国美附中,再是国美本科,也同样的才气纵横。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父亲学的是版画,而他所学的是油画具表班的3第一届学生。 故名思义, “具表”是具象表现绘画的简称。不过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具表班的学生们常常做的是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棒

5、着海德格尔。他们的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不再只是精准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还有的,是画面中所蕴含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新的哲学方式与新的思考视角。 面对着曾经阅读过大量的哲学文献与导师们对绘画背后的意味的不断阐释,来源对我们说:“这个我很粗浅,不是谦虚。那时我也比较简单,看得我就看,看不懂就扔在边,然后去画画。 ” 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期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被留校,是许多老师重培养的对象。 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却并非没有困惑,一直在国美油画写实的学术传统中走来的来源,开始发现与自己之前所接受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因为面临的一切都完全是新的,甚至他们也是过程中,我开始发现自己的画笔达不到想到的那个位置,就是

6、这部分与那部分很难融合在一起。” 就在这个纠结的过程中,来源毕业了。 他被分配在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任教。从 1999 年到 2002 年,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尽管这里的学术氛围并不如国美那般浓郁,但他的生活也还算愉快。但反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在这数年之中,他的尝试也多种多样, “甚至还有比较表现的” 。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还是喜欢用一些具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个东西更踏实,也能跟以学的东西贯穿起来。同时也觉得具表所给我的视觉经验是很不一样的。它让以往所接触到的传统的东西,变得会有些4不同。 ”来源如是回忆着那段被自己称之为“迷茫”时期的体会。 对于绘画的忠诚开始让来源对现状

7、感到越来越不满, “可能再迷茫几年也就这样了,不过在内心,还是想画画。 ” 该怎么办呢?来源想到了继续回到学校寻找老师,这老师并不在自己杭州的母校内,而是远在百里开外的上海。他的名字叫徐芒耀。 恩师徐芒耀 之所以选择攻读徐芒耀的研究生,并不因为他与父亲曾经有过的渊源。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具有着艺术家性格的老师自从 80 年代留法归来后,一直便以具象绘画而驰名画坛。即是地道西方油画技法的探索者与继承者,也是现代观念的提倡者与发扬者。 很早的时候,来源便知道国美南山老校内有着一条“徐芒耀大道” ,也知道他的健谈与感性。 “那时候国美还有一个师生共用的澡堂,我现在的同事刚洗完澡,碰到徐老师进来,就开

8、始聊天,然后只好再洗一遍。 ” 而这也是带着困惑而来的来源求之不得的美事,他知道自己能够继续前进的答案或许就这样的闲谈之中。但徐芒耀这次却拿起了画笔,简洁地对他说:“你应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来源一时似乎开了窍, “在大学的时候,遇到具体习作的机会会比较少,更多的是打开你的眼睛。如何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不正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吗?”2002 年,来源如愿以尝地成为了徐芒耀的一名研究生。 在当代艺术风生水起,架上绘画“开始消亡”的大背景下,徐芒耀显得充满个性。他的艺术理念也令许多人感到不解:继承、逼近或者超越欧洲 19 世纪学院绘画,而且是在中国的土地上。 5但自从 1987 年,他从巴黎归来

9、的首幅创作我的梦一举震惊中国油画界以来,他的画便总是挂在各大美展的重要位置。无论创作理念如何变更,他的画却总是充满着独特的气场,抓住你的身心,让人过目不忘。 攻读徐芒耀研究生的经历是来源的艺术生涯当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他说:“我艺术风格的确立跟徐老师是有很大的关系,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在上海的几年中,他一方面抓紧时间进行“补课” ,另一方面开始重新重构与梳理自己的艺术理念。 他并没有像徐老师那样超越 19 世纪学院绘画的梦想。他所想要的,只是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来对于“写实”的召唤。 名师的期许与学生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化学反应。在一次次的“古典课”过后,来源开始感觉到了亢奋。 “回到家里,想表达尝

10、试。 ”尽管遇到了许多技术、理念上的困难,但就在读研第三个学期的暑假里,来源独自一人在家中完了寂静之吹拂 。 我们问那张画的创作让你印象深刻?来源毫不犹豫地挑出了这张。“那个时候技术也不是很完善,里面会有很多的这种困难,就是技术的啊,理念的啊。创作过程中的怀疑、纠结让人有些苦不堪言,但完成后的愉悦却是酣畅淋漓。 ” 后来,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我的绘画中,技术并不仅是作为一种手段。如果语言只是一种途径的话,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真实本身,更谈不上写实绘画了。在我的写实观中,技术是我身心的延续,是我触碰真实的味蕾 6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描摹更令人沉醉与期待

11、的方式了。 “寂静之吹拂” ,吹来的是淌过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向前来。 寂静弥漫 “寂静之吹拂”系列一举成名之后,来源又画出了“弥漫系列” ,再之后则是“在路上”的系列风景,还有为数不多的仍然在继续创作着的“有多少留存,有多少消失” 系列。 “弥漫”与“寂静”的区别是,气氛更加的凝聚,场景开始变小,但人与环境之间的感觉却越来越浓烈。而“在路上”的系列风景画里,则无例外的都空无一人,或某个路口,或某个街道,画面总是静谧安祥而充满着张力。 “在他的画面里,时间仿佛已经静止,所有事物如同化石般凝结,仿佛已存留久远,并会再续永恒。 ”一位熟悉来源的评论家曾这样表达他的阅读观感

12、。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来源写下了一段简短如诗的自述,开始触碰到了更为深沉的真实。 在安静的场景中捕捉强烈的孤独的力量 通过细致的层层描绘 和我的对象婉婉述说 它们就在“对面” 与生俱来难以抗拒的孤独 我们享受它 7为何会如此孤独?你的作品中为何总是呈现出一种主体的缺失与强烈的不在场感?为何在你许多的文字表述中,对“真实”总是表现出一种康德式先验般的理解? 面对我的们追问,来源的回答道显得平实而自然:“我通常觉得这种很隐秘的,欲言又止的氛围,会隐藏着一种很大的力量。在我看来会比直接更强烈,给人感受与想象空间也更大。 ” “我的画面中虽然常出现日常的空间室内或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人和器物,然而它们

13、并不按照视觉透视的形态和位置出场,人物也不以空间中的主体者身份来调度画面。所有的一切皆成为由自然世界所塑造出的道具般自为自在,在描绘的过程中,我亦无法区分其各自之间的区别,而是尽可能地将之纳入某种和谐之中,这一和谐不仅是在构图和构成上统摄,而更像是对物体各归其所的召唤。 ” 而知名评论家亦泳在看过来源的一次画展过后,在一篇末代古典的鉴赏文章中这样写道:当今走古典绘画道路的人可能会是最后的古典追随者了。现代化,国际化,分“化”了很多人的艺术理想。但来源却属于这没有被分化的“古典”之列。 在艺术多元、市场喧嚣的当下,气定神闲的来源孜孜不倦的研究着造型、着色,一层层打磨,一遍遍罩染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14、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新时代的古典精神的追求! 来源的画笔之精到、敏感,在当代年轻画家中几乎可以称之为“叹为观止” 。 直观可见的是一种技艺之造化,但它何尝又不是一种气质,一种心境,一种审美。笔到处,一片宁静内省、纯净温柔,如微雨细风8流水落花,弥漫扑面轻渗人心。 有多少留存,有多少消失 2005 年,来源获硕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母校继续任教。但是作为基础造型部的教师,他的教学任务颇为繁重,占去了他大量的创作时间。 “我现在有一张画已经停了几个月了,按照以往的早就完成了。不大的,一米二。画画本身就是费心费时的,他不允许打断。这张画是开始的整个氛围我是比较喜欢的,但没办法。 ”来源说。 “不过这样也

15、好,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就是怕陷入技术性的陷阱之中。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这是读具表班给他所留下的遗产之一。 从初二那年自己在步老师的画室中许下了自己油画之路始,来源在接受我们的访问时,似乎突然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所处的由中国美院所造就的油画大传统。 “现在回想起这个,这是一个很大的艺术问题或者方向。老师带给你的,并不是让你马上就能够消化或者领悟的。他会慢慢地让你在创作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消化了解。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感觉特别好。让我觉得这都是在一个过程中,你纠结还是迷茫都是这

16、样。 ” “实际上浙江的油画传统主要是全老他们影响比较大,再往上就是林风眠那种。相对比较强调写,然后是意境。比较含蓄,内敛,稳重。 ” “可能是由于地域的关系,我觉得浙江写实油画的推动空间还很大。这边的人其实还是很安静的,我希望这种安静一个不要被打破,一个则9是希望别人看到。因为经过一个比较以后,实际上就会发现浙江的写实油画跟北京的还是很不同的。从色彩啊,到那种采取的题材啊,绘画的氛围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 此外,他也慢慢发现长时间的画画,已经开始让“不再年轻”的自己犯上一些职业病, “脖子经常酸,像我们画这种的都这样。 ”为此,他喜欢上了游泳,羽毛球也打得不错。 尽管如此, “有多少留存,有多少消失”系列仍然还在延续。依然是寂静弥漫的氛围,一如他在他学生眼中“话不多,人很好,很稳重”的老样子。 但关于这个题目,却是来源对观者的追问,也是对自己的追问:“我们往往对绘画所表现对象的细节真实性情醉不已,绘画也因此隐却起了自身。我时常在思索着这一问题,某种意义上,我的绘画也正是对绘画自身定义的追问。 ”来源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