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岭南先驱陈树人陈树人,早年从广东著名画家居廉学画,曾先后两次赴日留学,一生与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过从甚密,并一起致力于中国画的变革,共同开创了岭南画派,因此后人将他们三人并称为“二高一陈” “岭南三杰” 。在他生前和逝世以后,其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印度等地先后展出,影响广泛。何香凝、蔡元培、徐悲鸿、高剑父等人都曾为他的画展及所出版的诗集、画集作序,对其人其艺予以高度评价。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之外,陈树人还是国民党的元老。他于 1905 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历任国民党的党务部长、中央工人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在政府
2、职务上,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长期担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虽然为官多年,陈树人却能始终保持淡泊和真挚的文人情怀,闲暇时只喜欢邀集二三知己在家中小叙,或作郊外清游,与一般官僚终日钻营利禄迥然有别。他最大的心愿是做一名画师,终老丹青。他在诗中写道: 何处溪山不入诗, 雨晴风雪四时宜。 吾生也更无他愿, 得作江南一画师。 他一生勤奋,公务之外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作画。晚年患高血压,仍2作画不辍。他曾多次对孩子们说:“终有一天在我作画时,血管爆裂,那时我便拈笔微笑而逝,好像佛家拈花微笑一样。 ”艺术家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显示了陈树人高洁的人格魅力。正如徐悲鸿先生所颂扬的那样:“若艺术以人
3、格为出发点言之,则陈树人先生之成功,可谓为世楷模其忠勤耿介之风,足励末世而树型范。吾人所最感钦佩者,乃先生从政余暇,仍以精诚创造作品,且独来独往,脱却一切因袭,收获如是之丰富,真使后生小子望而却步者。 ”在陈氏逝去半个多世纪之后,其为官 30 年的经历渐为人们所淡忘,而其清新自然的画作及其与二高兄弟一起开创的岭南画派却被人们一再提起,历史记忆总是有着耐人寻味的选择性。 陈树人 17 岁时拜岭南著名画家居廉(18281904 年)为师,奠定了其一生的艺术根基。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 ,陈氏入师门之时,居廉已是垂暮之年,所以他也就成为居廉的“关门弟子” 。居廉收徒不多,作画时必令其徒环立,手
4、画口说,画完即授其徒勾其稿。勾稿是习画的入门之法,陈树人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法,不到一年,便可以熟练地随勾随画。陈氏之聪明俊朗,勤于所学,颇受居廉的赏识与厚爱,居氏甚至亲自做主将兄长居巢(18111865 年)的孙女居若文许配给陈。陈树人在十香园结识了伍懿庄(18641928 年) 、容祖椿(18721942 年) 、张逸(18691943 年) 、高剑父(18791951 年)等居门俊彦,尤其是与其年龄接近且意气相投的高剑父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 20 世纪 40 年代所写的寄怀高剑父一百韵的长诗中,陈树人还念念不忘当年从游居氏门下,与高剑父相互激励的美好岁月: 3我本艺林人,自幼成画痴。
5、年尚未弱冠,委蛰居古师。 及门得高子,才大气更奇。 一见便倾心,莫逆交相知。 虽然陈氏受业居门时期的画作多已不传,但从传世的少量作品来看,陈树人早年的画作打上了深深的居氏烙印。如作于 1903 年的玉堂富贵图 (广州美术馆藏) 、 河山同寿图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作于1904 年的牡丹图 (香港艺术馆藏)等作品便是明显运用了居廉撞水、撞粉技法,体现了居氏状物精微、敷彩鲜丽的风格。 陈树人艺术风格的转折因于其留学日本的经历。陈树人赴日前从事记者生涯,经济不免拮据。 “赴日学画一事,惟有多方筹措。树人与在香港、广州办刊友好相约,由他在日本撰稿寄回,以所得稿费部分为留日学习及生活费用,部分为
6、国内若文(即居若文,陈树人夫人) 、子女生活费用。 ”(陈真魂陈树人先生年谱第 9 页,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3 年版)既需留学之资,又要养育子女,生活上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为了“向东洋及西方的美术学习、借镜,以期在艺术上进行文艺复兴 ”,陈树人毅然于 1907 年辞家东渡日本。次年,进入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学习。此时的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正处于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京都画派的代表性人物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都路华香等人都在该校兼职授课。1912 年 3 月,陈树人于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任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及广东高等学校图画教员。不久,因“以为绘画须文学之助乃克大成” ,于是
7、重返日本,入东京私立立教大学学习文学。41916 年 4 月从立教大学毕业,奉命以特派员身份赴加拿大主持中华革命党党务。陈树人先后在日本滞留的时间近 10 年之久。 受日本画风的影响,陈树人的画风为之一变。在技法上,他将色彩与光、影的对比与传统国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清新自然的花鸟画风;在题材上,大胆将汽车、轮船、飞机、大炮、公路、灯塔、洋灯等新事物引入画中,这既是对传统国画的反叛,也带来了国画革新的气息。陈树人带有日本风格的重要作品,主要见于民初高奇峰主编的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的出版物新画选中。如狼 长尾鸡勾线填彩,画法工致,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落矶残雪 (新画选第一辑) ,是对山元春举画于明治
8、三十七年(1904 年)的落矶山之雪的临仿;蒲塘雨过 (新国画第二辑) 、 冰天立马 (新国画第三辑) 、 花溪细雨 (新国画第三辑) ,画法直接源自山元春举作于大正二年(1913 年)的春夏秋冬 。陈树人也注重吸取日本其他画家的风格、技法。如:1929 年作芦雁 ,是模仿望月玉泉作于明治三十八年的芦雁图 ;早期所画的麻雀、柳树,取法竹内栖凤;1926 年作燕归来 ,甚至综合了栖凤和春举两家画法。 在国民党内变幻莫测的权力斗争中,陈树人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入乎其中而又超乎其外,身处庙堂而又情系山林。在公务之余,他耽于山水之娱、诗画之乐,陶醉于美的世界、美的创作之中。其绘画题材以花鸟、
9、山水为主,绘画创作注重写生,因而能够做到画中有物。陈树人先是远涉重洋,到过日本、加拿大、美国;返回国内以后,先后辗转于广州、上海、桂林、重庆、成都、峨眉、庐山、南京、杭州5之间,遍历佳山佳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陈氏的画作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所绘三潭映月 断桥残雪 西湖夕照 鼎湖飞瀑桂林独秀峰 峨眉烟雪 峨眉背子 剑门后关 五老峰 庐山远眺等画作,都可以说是实景写生之作。他反对墨守成规,主张革新创造,表现高尚人格,向写实主义道路迈进。他绘山水,很少用皴擦,而是通过线条对画面的分割将山石的轮廓概括为简洁明快、具有几何美感的形态,再加以敷彩,力求反映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对于艺术的忠实,反映出
10、他天性的真挚。 红棉是岭南最有代表性的乔木之一,被视为岭南地理上的标志,也经常被引申为某种理念上的象征。陈树人自幼就喜欢红棉,不仅盛赞其怒放时有如“万炬烛天红”之势,更赏木棉之高标劲节。其作于 1926 年的以红棉为题材的岭南春色 ,后在 1931 年的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优等奖。1929 年辛亥革命纪念日,陈树人感怀今昔,再次饱蘸对革命的豪情和对家乡自然风光怀念的笔墨,作岭南春色一画寄意。画面以一株高大的木棉来表现岭南那特有的壮美雄强,同时也灌注着画家对故乡深沉而真挚的情谊。陈树人亦爱画江南的杨柳。他曾说:“千红万紫穷妍丽,不及鹅黄一两条。 ”他常用深情的笔墨,来表现杨柳多姿多彩的风貌。
11、如作于 1942 年的淡黄杨柳舞春风 ,就是表现春光明媚、江水泛碧时嫩黄的春柳。画面中被春风吹动的春柳起舞弄影,婀娜多姿,不仅把垂柳的形态画得毕肖,而且把新柳纤柔飘逸之美表现得格外富有韵致。春雨、杏花、红棉、绿柳都是陈树人喜画之物。陈氏这类题材的作品淡雅、清新,画中有诗,是典型的文人画,这与高剑父的霸悍、高6奇峰的雄奇是截然不同的。 陈树人向以花鸟、山水知名,所作人物画甚少。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军兴,作者辗转大江南北,亲睹下层人民生活之艰,感时伤怀,遂将所见所闻之“小人物”诉诸笔端。他的画中常见农夫、农妇、牧童、樵夫、渔夫、船夫、猎人等底层劳动人民。如其挚友高剑父所说:“他的山水多缀上现代人物,尤以苦力为多。 ”将现代人物入画,这在当时是少见的,是对国画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而在对国画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也抒发出陈树人对广大劳苦大众的深厚思想感情。 陈树人的画作曾大量收藏于子女手中。20 世纪 80 年代,其女陈真魂、陈美魂将 200 余件代表性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了广东省博物馆,该馆也成为收藏陈树人画作最多的机构。此外,陈树人的画作还广泛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广州艺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这些作品多数也来源于陈氏后人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