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研究在我国,旅游研究较少的研究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只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研究旅游地和旅游者,在旅游研究中人们把大量的研究对象侧重在了旅游地和旅游者之间,完全忽视了生活在旅游地的真正的主人-社区居民,他们对旅游地进行旅游开发的情感和态度。 在我国,旅游研究较少的研究旅游地的社区居民,只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研究旅游地和旅游者,在旅游研究中人们把大量的研究对象侧重在了旅游地和旅游者之间,完全忽视了生活在旅游地的真正的主人-社区居民,他们对旅游地进行旅游开发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同时也忽视了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利益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旅游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的感知是关系到旅游地形象和旅
2、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地方依恋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地方依恋概念 (一)国外研究状况 Tuan 认为,地方依恋是环境心理学家对于个体地方情感研究的一种方法,依恋是个体与某一地方间的情感关系,包含了个体对地方的认知、偏好或判断,或是一种情绪或情感上的连结与归属,地方依恋的对象和行为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改变。Moore 等(1994)认为,地方依恋是经由个体情感及行为而展现出来被概念化为个体对于特殊地方的认同与评价。 (二)国内研究状况 2黄向、唐文跃最早将地方依恋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地方依恋地理学研究仍在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运用地方依
3、恋和地方认同理论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居民的影响和居民地方依恋对资源保护态度,游客的地方依恋与忠诚度的关联,地方依恋在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中的中介作用等。 (三)地方依恋概念 地方依恋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情绪、感觉) 、认知(思想、知识、信仰)和实践(行动、行为)的一种联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 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地地方性淡化 旅游地地方性正在渐渐淡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主流是现代化与城市化,旅游地也避免不了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在这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民俗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地方性的独有特色被日渐同化。传统的民俗文化是地方性的
4、典型体现。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旅游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内的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由于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冲击逐步大量的消失。 (二)旅游地的民族特色逐渐淡化 旅游地的民族特色逐渐淡化。旅游地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的逐渐淡化。随着城市现代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民族特色也逐渐淡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消失淡化很大程度上将削弱度假区的吸引力。 3(三)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的依恋程度不同 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的依恋程度大不相同,其中的一大部分是“无依恋者“,又有一大部分是“一般依恋者” ,极少的人是“非常依恋者“。 三、旅游地社区居民地方依恋战略对策 (一)旅游地应加强地方性管理在旅游中体现地方性与独特
5、的民俗文化 1、在旅游商品中体现地方性与民俗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社区居民首先要满足旅游商品是物美价廉的,然后要满足商品的实用性、珍藏性等其他附加的需求。根据社区居民对旅游商品的这些需求,我们可以多开发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日用品和艺术品。 2、在建筑中体现地方性与民俗文化;将旅游地的传统民俗与现代相结合,既能体现古老的传承民俗文化,也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对建筑的各种要求。 (二)对依恋程度不同的旅游地社区居民采取差异化管理 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的依恋程度越高,随之而来满意度会增加,居民对旅游地的重游率也会相对的增加。因此,我们要提高社区居民对旅游地旅游的依恋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需采取不同措施。 “无
6、依恋者“对旅游地的旅游景区景点的感知度都非常的弱,对旅游地旅游几乎没有什么依恋。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旅游地旅游路线的宣传入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社区居民在游览过程中,我们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般依恋者”对旅游地旅游的依恋程度一般。所以,我们应当加强这类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程度。我们可以依据“地方营造“的方法,把4具有破坏传统民俗文化的元素,全部清除掉这些现代的元素,建设旅游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地标等。 (三)鼓励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 利用旅游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地一定的情感依恋基础,通过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地的旅游活动。为了增加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程度,避免社区中有矛盾发生,调节社区居民的矛盾,努力发展社区居民和谐旅游。在社区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和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因为人始终是社区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