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其风格特征摘 要:民间舞蹈,源于民间,表现民间,扎根民间。藏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歌舞形式,其风格特征受自然环境、宗教文化以及人民日常劳动生活等条件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索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基本体态以及动律特征来了解或更深层的认识藏族民间舞蹈及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同时,这也是学习和继承优秀的藏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藏族舞蹈;种类 ;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58-02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精髓,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要使它适
2、应社会济经不断发展的需求,使它在弘扬中国文化中更能起到积极作用,就心须对它进行新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理论特征,风格特征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以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体态特征及审美为研究对象,探索高原上这种特殊环境下的舞蹈基本要求的及形成的因素,本人在撰写过程中,融入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体会,以实事情例逐层逐点的阐述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 藏族人民善于以歌抒怀、以舞抒情。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民间舞蹈的种类也很多、内容极其丰富、刚柔相济。由于藏族2分布广阔,生活的地域和生产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之间,在文化习俗上的交流与融合,
3、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色。 (一) “谐” 藏族民间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形式:果谐 、 果卓 (即锅庄 ) 、 堆谐 、 谐 。 1.果谐即圆圈舞蹈,是自娱性的群众舞蹈,亦称“戈谐” “果日谐”等。谐是藏语不同的汉字记音,意为“围成圆圈跳舞” ,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圆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动作形式与农业生产劳动紧密相联,所以也称之为“农民舞蹈” 。如果谐中“三步一提”的舞步是来自跺麦的动作。 “双甩手”动作来自筛麦子的动作。 “双晃手”的动作来自一手抱着筐,一手在播洒种子的动作。这些舞蹈动作都具有浓郁
4、的劳动生活气息。流传在西藏的阿里、日喀则、山南、江孜以及拉萨附近“果谐”属于农区古老的歌舞形式。可在野外村头或室内进行,人数不限,男女老幼皆可参加。 果谐表演的时间、地点没有严格规定,但多数在民间节日,宗教祭日和亲朋好友聚会时表演,尤其在七月“望果节”即青稞收获的季节表演,表演“果谐”时几乎没有乐器伴奏,偶尔用鼓打击简单的节奏,人们围圈歌舞有时用串铃为舞蹈伴奏。其舞蹈动作主要是脚的跺、踢、踏、撩和膝盖颤动为主,再加上双手臂的自然甩动,舞蹈动作有快有慢收放之分。舞步刚健有力,气氛热烈活泼,舞蹈充满农业生产气息,深受藏区农民的喜爱。 32.果卓流行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称谓不同。如萨迦地区称之为“索
5、” ,工部地区称之为“波” “波强” ,而藏北牧区称之为“卓”或“锅庄” 。 果卓是古代人们围篝火或锅台而舞的圆圈形歌舞,其中包括“拟兽” 、表示爱情等舞蹈语汇,由于藏族同胞分布的区域广阔,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大有不同,各具特色。比如在农区,藏族人民跳的锅庄分为缓慢歌唱和急速作舞两部分,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男女各分站半圆,互拉手或搭肩,在轮流伴唱中甩脚踏步绕圈行走,当歌曲结束时,大家齐声高呼”呀-呀!”之后,立即在甩动长袖的同时,以快速的身前摆手,转胯、蹲步、转身等舞步进行舞蹈。当舞蹈进入高潮,还可加入呼号来激发人们的情绪,最后结束于无法再快的舞蹈节奏中
6、。 3.堆谐的历史十分久远,至少在公元 10 世纪时,建于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朝宫堡集会议事大厅的壁画。绘有身着长裙,体前交叉连手,右脚在前左脚略后,面向左转的 10 名少女的堆谐舞姿,其情状与仍盛行于当地被称为“旋”的堆谐舞蹈姿态几乎不差分毫。在藏族所有自娱性圆圈舞中,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是堆谐所独有的形式。 堆谐 ,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这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弦琴乐器舞蹈伴奏的舞蹈, 堆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的踢踏舞 。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蹈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
7、。 4.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民间舞蹈,一千多年来有文字记载可4考的藏族历史中,它是最普遍、最繁盛的艺术形式。敦煌莫高窟壁画张仪潮出巡图 的仪仗中,拂动长袖翩翩起舞的形象,记录了当时“谐”的舞姿。谐又称“弦子” ,它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其参加表演的人数不限,男女分别列队,由一名操弦乐器“必班” (藏式二弦琴)边奏边舞为先导。众人和着琴声歌舞。所以也因此而俗称“弦子” 。它是典型农业区的歌舞,曲调动听、歌词秀丽、舞蹈优美,富有高原河谷区农耕文化的特色。 弦子 ,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曾盛行于现四川省的巴塘、昌都、甘孜和青海省的藏区,但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的还数巴塘地区的弦子 。因此,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会想到加入了地名的巴塘弦子 。 “弦子”曲调丰富,表演多样,每个曲调都有标题内容和一组相应的舞蹈动作。由于区域差异,其特点也有所不同。如青海玉树表演“弦子”中、轻踏、甩舞长袖、扭胯、转动腰胸等为特点。高潮时形成“日月同辉”的图案。也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二) “卓” 卓谐和热巴卓是藏族民间舞蹈卓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卓以表演各类圆圈“鼓舞”为主,其中也有以原始“拟兽舞”为素材,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表演性舞蹈。在卓的整个舞蹈中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