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斯特交响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033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斯特交响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李斯特交响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李斯特交响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李斯特交响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李斯特交响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李斯特交响诗【摘要】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弗朗兹?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中心人物,他既是近代标题音乐创设者之一,同时也是新德意志乐派的先驱者。 “交响诗”是他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在他创作的 13 交响诗中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标题音乐”的原则,其中前奏曲是这 13 部交响诗中最著名的一部。在这部交响诗中他不仅运用了主题变形的手法,同时也在他的单乐章交响诗中充分发挥交响性的思维。 【关键词】李斯特;标题音乐;交响诗;前奏曲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这句话出自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浪漫乐派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在世界音乐的史册中,他无论是作为钢琴

2、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社会活动家,都有着重要的艺术贡献。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中心人物,他漫长的一生几乎成为 19 世纪音乐的一个缩影,并被后来的几个世纪看作是浪漫主义理想的化身。李斯特在他的艺术生涯创作中对浪漫一代的音乐手法进行了创新,其中一些音乐手法也预示了 20 世纪的音乐思想与技巧。 “标题音乐”的创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尤其是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 ,将文学与绘画的题材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也正是通过李斯特本人这样最具独具匠心的创作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时代及后来的作曲家。 2一、李斯特的艺术生涯 交响诗这个名字在浪漫主义时期是非常响亮的,它总是会和李斯特联系在

3、一起。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一种新的音乐理念,是将音乐与诗歌及其它姐妹艺术联系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交响诗的构思。而这种音乐体裁既体现了诗意的灵感,也显示了与纯音乐的不同。 李斯特的作品数量很大,早期创作主要以钢琴作品为主,他发展了新式钢琴的演奏技巧,在演奏和即兴式的创作上,体现了自由而又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魅力。在他任德国的魏玛任宫廷乐长期间,指挥并鼓励许多重要作品的演出及创作,包括 1850 年上演瓦格纳的罗恩格林 ,同时他还写有大量重要的音乐论文如罗伯特?舒曼 ,表述他对音乐的标题性、音乐与情感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因此他也成为“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李斯特生前一

4、直是巴黎乃至欧洲舆论所关注的热点,然而他在坚持自己音乐的创新道路上,同样也受到那些保守音乐家们对他音乐无休止的指责面对着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无不深深刺痛他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李斯特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并给与其创作思想和实践的原创性与预见性以高度评价。 二、交响诗简介 李斯特作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管弦乐作曲家,在巴黎的他因受雨果、拉马丁、梅里美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他首创了名为“交响诗”的标题音乐。 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3之一,前身是音乐会序曲。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中与所配标题关系不重描绘,而更多地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5、,尤其注重原作的诗意及作曲家的情绪表现。他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 ,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描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 ,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他通过交响诗的创作对这种理念进一步深化,深刻的体现了标题音乐的原则与内涵。 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题材多是一些诗歌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士 、雨果的玛捷帕以及拉马丁的前奏等,他用音乐来融化这些诗歌内容,不仅将交响曲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集中于单乐章的交响诗,又比交响曲精炼集中。 三、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概述 (一) 前奏曲的创作过程。交响诗前奏曲是李

6、斯特 13 部交响诗中最重要且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在 19 世纪标题音乐的创作中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的题材选自奥特朗的诗作四元素 (狂风、海浪、星辰、大地)原是四首男声合唱曲,他于 1848 年为合唱曲写了管弦乐前奏曲,后将其改编成一部独立的交响诗。并引用了另一位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作诗的冥想 ,同时为作品加上了标题。他将拉马丁的诗的冥想中的一篇,刊印在总谱扉页上,作为乐曲的说明,这是他的诗与宗教的和谐中的一节。 “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头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吗?爱情是每一颗心最向往的曙光,暴风雨猛烈的冲击驱散了4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电毁灭了神圣的祭坛,可是,最初感到的愉

7、悦与欢乐、不受到暴风雨的干扰的那种命运在哪里呢?有没有这样一颗遭受过残酷折磨的心灵,当暴风雨一过去,而它却不从田园生活的宁静中去寻找抚慰呢?然而,看来人们很少会长久安于昔日投入大自然怀抱时所获得的那种温柔与平静;一旦号角长鸣,他便急速奔向召唤着他的危险岗位,以便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充分发挥他的力量” 。 拉马丁认为:“人的一生是死亡的一系列前奏” ,持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而李斯特并不是赞同这样的悲观态度,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暴风雨后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及对未来光明的追求,经过挫折最终取得胜利,更为突出人类的伟大力量,肯定了人生的意义通过对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一定能够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拉马

8、丁的诗集和李斯特的作品在表达上是相同的,但李斯特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与拉马丁截然相反的。李斯特的作品更为强调乐观主义精神,而拉马丁的诗集是蕴含悲观色彩的。正是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丰富意涵,因而也被世人称之为人生前奏曲 。 (二) 前奏曲个案分析。李斯特的交响诗主要为单乐章的形式结构,通常是以多段不同速度和性质的音乐相互冲突,不间断的音乐展开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性结构,对音乐材料间调性的处理是根据内容发展而不断变化;他同时在交响诗中采用主题变形手法:以传统动机发展手法为主集中于单主题的展开和变形处理,将其贯穿于交响诗的创作中。而在交响诗前奏曲就对一个主题进行了展开与深化,最

9、后发展为全曲的宏伟篇章。在交响诗中充分利用大型5管弦乐队的丰富音响,并突出乐器的特殊色彩。 在交响诗前奏曲这部作品中是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乐曲的引子是以三个音的主导动机 C-B-E 开始(谱例 1) 。以这个动机为引子发展出全曲的各个主题,随后弦乐的出现带来乐曲的第一个主题。而这个基本主题就像是在寻找“人生是什么”的含义。 (谱例 1) 紧接着,由弦乐和木管奏出由主导动机发展而来的旋律作为本曲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对前面的疑问做出深思熟虑的延伸,并形成一个逐渐宽广的完整主题句,这个乐句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发展做铺垫。 (谱例2) 之后,由长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主部主题,以雄伟有力地姿态演奏出

10、来。与此同时,其他弦乐器用分解和弦构成汹涌起伏的音型伴随着它。主部主题在琶音的伴随下显得十分壮阔,就像是人的一生般,从最初的迷茫到找到生活的希望,以一种朝气蓬勃的姿态来迎接人生。紧接着是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间的一段抒情的连接段落,由弦乐声部来演绎流畅的旋律,特别是大提琴那温暖而又柔情的音色,给人以无限的回味。犹如我们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当音乐进入副部时,则转入到 E 大调上,由四个圆号以二重唱形式奏出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那种真挚的感情在音乐中流淌出来。在这段音乐的基础上,李斯特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对答,逐渐平静了这种壮阔的气势,最后以竖琴来结束呈示部。 (谱例 3) 乐曲的展

11、开部:主导动机一直贯穿到展开部的发展,音乐速度的加快,突出主导动机的半音阶进行。体现了李斯特对和声的大胆尝试,使6音乐更加沸腾,充满动力性,其中还夹杂着雄壮的号角声,就犹如作者要冲破这狂风暴雨的枷锁。 随后,暴风雨慢慢平息,气氛逐渐稳定。通过富于田园风味的音乐段落来体现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色,而这时的主题在弦乐和木管之间来回交替,犹如孩童一般,俏皮活泼。在整个乐曲中,也只有这个主题不是从主导动机中演变出来。同时木管乐器的特殊色彩变换也增添了音乐发展的魅力,也为后面即将出现的爱情主题做了一个深沉而又美丽的铺垫。乐曲的再现部:展开部之后进入到象征“胜利”的再现部,那些柔和宁静、动听而又抒情的音乐主题性

12、格已被赋予了英雄性的力量,就像是一首策马奔腾的进行曲,通过铜管乐器最精致的演绎,增加了乐曲再现部的宏伟气势,使音乐更加熠熠生辉,成为全曲的点睛之笔。 乐曲从再现部进入到尾声,加入了一些打击乐,音乐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从而使得情绪更为激昂,通过力度与速度不断地积累对比将乐曲的尾声推向高潮,这也正是李斯特想要在交响诗中所表达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音乐充满了生命的光辉。最后在光明灿烂的高潮中结束全曲,也正如作者的心情,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四、结语 交响诗在浪漫主义时期是很辉煌的,而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也是交响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交响诗不仅形式新颖独到,同时也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所要追求的

13、综合艺术。在前奏曲这部作品里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将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高7峰,虽然在交响诗之前也有艺术歌曲、标题交响曲等将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体裁,但是李斯特在他的作品是真正的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在一起, 前奏曲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诗的体裁,而是赋予了诗的含义。在他的交响诗中一方面有着非常清晰的古典逻辑,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艺术形象,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将传统四乐章的交响曲融合为单乐章的交响诗,这也充分显示了李斯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让我对李斯特的交响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所创作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种特别的自我的体验,而更多地是对交响乐发展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也对后世交响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匈李斯特.李斯特音乐文选M.俞人豪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匈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张洪岛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3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秋华.西方音乐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