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234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年度)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栏03地球上地水(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年(2016-2018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 3 地球上的水【2018 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卷)贝加尔湖(图 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 68 题。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答案】6.A 7.C 8.D【解析】精准分析:#*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

2、在加大,在有流入和流出的情况下,表明贝加尔湖湖盆还在增深,有容纳沉积物和水的空间,C 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相对干旱,降水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易干旱加剧,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增多只能说明湖水水位暂时有所上涨,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如果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涨的水肯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并不能保持湖水深度一直加大,AB 不对;入湖泥沙增多只能表明沉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处流出,不能保持湖水深度加大,D 也不正确。故选 C。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

3、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 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 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 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 正确。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

4、尔湖的形成原因、湖水深度加大、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考查湖泊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试题点评】思路点拨:第 1 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 2 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 8 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2018江苏卷)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 13 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 2526 题。#*2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2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

5、垸所在地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答案】25.AD 26.BD【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的治理,具体考查长江河道裁弯取直的形成过程。【试题点评】易错提醒:举一反三: 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2.不利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

6、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2017 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卷)图 2 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 题。图 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7、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8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

8、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 ,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 B。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2017新课标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

9、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

10、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2017江苏卷)A海洋地理2017年4 月20 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 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 )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 ,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 (3 分)(2 )冰山分布范

11、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主要影响因素有_。 (5 分)(3 )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 (2 分)【答案】#*(1 )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 )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 ;纬度(3 )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解析】(3 )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

12、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 917 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 1025 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 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2016 年高考题】(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25.2013 年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13、*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答案】25.AC 26.A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名师点睛】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

14、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2016上海卷) (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5、。13.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E 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答案】13、D 14、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洋流知识。【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

16、;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 10-11 题。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

17、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0.D 11.B【解析】试题分析: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 10 题注意审题,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抓住“最主要” ,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 2 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 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19. 图9 中洋流甲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A. B. C. D.【答案】19BC 20B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