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2896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价评价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 1 版生效日期:2016 年 04 月 28 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_目 录第一章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第二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第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3第四章 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7第五章 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22第六章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第七章 SARS 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6第八章 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8第九章 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第十章 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第十一章 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第十

2、二章 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2第十三章 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6第十四章 肠道病毒 71 型危害评估报告 49第十五章 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52第十六章 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5-_第一章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

3、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

4、的一般要求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

5、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_(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6. 实验中足部防护的一般要求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7. 实验中头发和饰物的风险评估及防护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8. 实验中胡须的风险评估及防护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7)的规定。9.洗手的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

7、染物时,应立即洗手。10.用口移液的危害评估及防护用口液移可导致多种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11.锐利物品的危害评估及防护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 48 小时之内更换。12.隔离措施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13.工作环境的要求(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 。被

8、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 ,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

9、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2)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实验室主任来决定) ,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3)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_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 “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4)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5)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

10、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6)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7)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8)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9)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10)实验室内应安装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撒灭蟑螂、老鼠的药物。(11)用后的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12)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

11、持畅通,不得堵塞。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4.使用玻璃器具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2)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3)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6)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15. 使用离心机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皮肤 极少

12、粘膜(眼结膜) 可能 呼吸道 可能消化道(经手-口)极少 经血(针刺伤、切割伤)极少 经血(虫媒介)极少(1)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2)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3)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4)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 30 分钟后打开离心物。(5)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清洗离心机。(6)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_16采集血样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皮肤 极少 粘膜(眼结膜) 极少

13、 呼吸道 可能消化道(经手-口)极少 经血(针刺伤、切割伤)可能 经血(虫媒介)极少盗窃 可能 化学腐蚀 极少 放射 无(1)每天早晨用 500mg/L 的”84”消毒液擦拭抽血台面及其它物表,并开紫外灯消毒至少 30 分钟,并做好记录。(2)工人每天早晨更换消毒液,包括浸泡锐器、止血带的消毒液和手消毒液。(3)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严禁使用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的一次性用品。(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6)无菌物品如棉球需每天更换,开启后使用

14、不得超过 24 小时。(7)工作人员需对锐器如采血针采取高度预防措施,用过的采血针需浸泡在含有消毒液的厚壁容器中。17. 标本(血清、血浆、全血、尿)上检验分析仪检测过程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皮肤 极少 粘膜(眼结膜) 可能 呼吸道 可能消化道(经手-口)极少 经血(针刺伤、切割伤)极少 经血(虫媒介)极少盗窃 可能 化学腐蚀 无 放射 无(1)为了避免液滴和气溶胶和扩散,实验室仪器加样、加液,清洗等过程应在封闭罩内进行的。(2)实验中使后的比色盘,反应杯等废弃物应当收集在封闭的容器内,集中处置。(3)在每一步完成后应根据操作指南对对仪器进行消毒

15、。血液、体液污染物表时,应立即消毒。(4)工作人员要戴手套进行操作。18. 标本(血清、血浆、全血、尿、粪)手工检测过程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皮肤 可能 粘膜(眼结膜) 可能 呼吸道 可能消化道(经手 可能 经血(针刺伤、 可能 经血(虫媒 极少-_-口) 切割伤) 介)盗窃 可能 化学腐蚀 可能 放射 无(1)每天早晨做好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2)工作人员要戴口罩、手套进行操作。(3)实验中使用的竹签用后要用 1000mg/L“84”消毒液浸泡。(4)废弃的标本连同试管、盖帽要用 1000mg /L“84”消毒液浸泡,由工人统一清洁后进行无害

16、化处理。(5)实验中使用的吸头、一次性塑料杯用后要用 1000mg/L“84”消毒液浸泡。(6)标本污染物表时,应立即消毒。(7)离心时,发生试管破裂或标本溅出,由操作者负责用有效消毒剂对离心机内部进行及时消毒处置。19微生物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基因扩增试验活动的危害评估及防护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感染途径 危害评估皮肤 可能 粘膜(眼结膜) 可能 呼吸道 可能消化道(经手-口)可能 经血(针刺伤、切割伤)可能 经血(虫媒介)可能盗窃 可能 化学腐蚀 极少 放射 无(1)每天早晨开紫外灯消毒空气至少 30 分钟,同时做好各物表、仪器的清洁消毒工作。(2)实验人员要戴手套、帽子进行操

17、作。当估计会出现微生物和危险物溅出时要戴好眼罩或面罩。(3)操作中使用的接种环、镊子等金属物品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4)可能产生致病性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如涂片、接种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5)实验室内的各种标本、菌种、培养基和其它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灭活(高压、浸泡) ,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6)操作过程中发生菌种污染物表时,应马上采取措施进行物表消毒。(7)当发生致病性微生物气溶胶污染时,应马上进行人员疏散,通知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指导消毒。(8)对菌种的保存应严格遵守菌种保存制度,严禁擅自保存各种国家法定传染病菌株或毒株。

18、(9)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去除手套,确认无污染或污染已排除,后方可洗手离去。(10)微生物、PCR 实验室要设置纱窗、挡鼠板。三、特定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见以下章节之各种病原体的危害评估)4、工作人员素质本实验室共有技术人员 20 名,其中申请进入 BSL-2 实验室 20 名。学士学位 3 名,3名曾经从事微生物学实验,3 名曾经从事无菌实验室活动经历,5 名技术人员学习过生物安全手册并通过定期培训及考核成绩合格,经体检无现患严重疾病,本实验室除 HBV 携带者1 名无其他患传染性疾病的技术人员,健康状态良好。-_五、评估结论本次评估本实验室共 19 项可能潜在危险的实验活动,在实验操作实验

19、施过程中在无控制措施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高危害度 5 项,中度 14 项,低度 0 项;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实验危害较大可能发生的有 0 项,可能发生 5 项,较少可能发生 14 项;这些危害造成高度严重后果的 5 项,后果严重性中度的 14 项,后果严重性低度的 0 项。根据拟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后依然存在的残留风险为高度 0 项,中度 0 项,低度危害 19 项。评 估: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评估人:审 核:瑞昌市人民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人:2016 年 4 月 28 日-_第二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特异性地侵犯 CD4+T 淋巴细

20、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临床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继续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 AIDS,病死率极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该病的方法。1 病原学11 HIV 是单链 RNA 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包括 HIV-1 型和HIV-2 型,两者均能引起 AIDS。但多数 AIDS 乃由 HIV-1 型引起。HIV 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 CD4+T 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 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12 HIV 的抵抗力:HIV 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

21、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的酒精即能灭活病毒,70%的效果最好;0.2%次氯酸钠、5%8%甲醛及有机氯溶液等均能灭活病毒。但对 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 射线不敏感。在实验室条件下,HIV 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活性,在厚血块中可存活十几天,在干燥的玻璃上可维持几天。美国 CDC 证明干燥环境中的 HIV 浓度在几小时内降低 90%99%。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前者的传染性最强,后者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更大。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等均能检出病毒。22 传播途径:世界公认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23 人群易感性: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但同性恋和性乱交者,静脉毒瘾者,血-_友病患者,接受血、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父母是 HIV 感染者的儿童,受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