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6347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注射剂的合理使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射剂的合理使用,Bu 四声,提 纲,注射剂的含义及分类,注射剂的使用现状,注射剂的危害及对策,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含义,含义: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针,国内使用情况,注射剂的使用处于自由状态,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没有明确的适应症 注射药物使用频率过高 注射剂用于口服 混合注射配伍不当中药注射剂得不合理使用 不安全注射,处方管理办法的处方评价注射剂的使用频率是一项指标,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注射剂的危害,主要原因 1、注射剂性质 2、不安全注射 3、注射高危药物,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反应的总称,

2、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反应的一个部分。由于输液反应所涵指的临床反应症状较多,导致变异性较大,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的规律性。充分认识、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对医护人员避免各类纠纷时十分必要的。,输液反应的分类、症状,分类(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主要有四种)()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引起的反应,()热源反应,为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其实质是致热物质引起机体发热的一种反应。这种致热物质被称为热原主要为内毒素。机体对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被污染的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的热原累计量超过人体

3、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致昏迷,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热原样反应,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当使用的输液剂或其临床复剂受到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注环境等污染,不溶性微粒超过限量或个体耐受阈值时,临床上即可能发生热原样反应。其临床症状类似热原反应。,注射高危药物,高危药物常见风险因素及典型案例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策略,第一例长春新碱误用1968年,案例报道1968年,报道了第1例长春新碱误注入鞘内的病例病症:急性淋巴性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

4、鞘注甲氨蝶呤和静注长春新碱执行:长春新碱3mg被意外的注入患者鞘内尽管医生采取了脑脊液置换,但患者还是出现了致命性的神经毒性反应,3天后死亡,全球共报告的长春新碱鞘内注射至少有55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多数患者存活期小于1个月,只有少数患者在鞘内注射后立即开展针对性治疗幸存,但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原因探讨,长春新碱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等肿瘤药动学特点是用药后主要浓集于神经细胞,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毒性是剂量限制性的神经毒性,以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为典型表现长春新碱只能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无独有偶的事继续在发生,2007年67月间,国家

5、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陆续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报告,称当地部分医院使用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联制药厂生产的鞘内注射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后,部分白血病患者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国家卫生部与SDDA高度重视,立即采取多项措施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并组织多次攻关检验药品质量,最终于9月14日公布了调查结果:该事件系上述两种药品的部分批号制剂中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碱所致,高危药物,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给出定义,高警讯药物(high-alert medication),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19951996,ISM

6、P调研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结果表明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高危药物常见风险因素及典型案例,病人的依从性和药品本身具有的风险依从性可以决定给药所取得的效果药品本身可能具有高度风险治疗窗窄过敏反应非线性动力学,高危药物常见风险因素及典型案例,医院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完善的双检查制度药品存放不合理缺乏醒目的警示标语识别病人的方法不健全缺乏标准操作流程,高危药物常见风险因素及典型案例,医护人员本身导致的风险医护人员过于疲劳:剂量换算错误医务人员交流不充分:字迹潦草,语言表述不清工作环境不佳:光线不足导致计量单位搞混缺乏相关药学知识导致的用药混淆使用不当:给药方式(

7、皮下、肌内、静注、静滴、动脉注射、鞘内注射)、使用剂量、药物浓度、给药速度、药物配伍等环节。,高危药物常见风险因素及典型案例,“相似性”和“相邻性”两个干扰因素“相似性”包括:药名相似,一药多名,同药异名,书写相似,剂型相似;包装相似;病人名字相似等“相邻性”包括:床位相邻,液体摆放相邻,治疗单排列顺序相邻等,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策略防范用药差错的措施,药品管理六个关键流程,采购(Procurement)储存(Storage)处方开具及抄写(Ordering and Transcribing)调剂(Preparing and Dispensing)给药(Administration)用药指导

8、(Monitoring),选用采购(Selection and Procurement),药品采购药品选用和采购避免选用:读音或外表相似的药物定期检讨不使用药品更换药品同类药品,更换厂家,氯化钾注射液(安)更换为塑料瓶氯化钠注射液()及时淘汰存在质量隐患的药品,储存(Storage),高危药物(High Alert Medication)定位区隔颜色区隔、警示标志,储存(Storage),专用冰箱每日24小时连续温度监测并记录专用冰箱设置不断电系统及24小时警报系统,调剂(Preparing and Dispensing),审核处方内容之合理性双重审查机制作业单据提醒标示高警讯药品、针剂、药名

9、相近、同成分不同剂量、同成分不同剂型用途、注意事项说明,FDA 预警报告表,新药预警报告表 NDA Field Alert Reports(FARs)病人安全预警报告药品质量报告系统 Drug Quality System (DQRs)不良事件、产品问题和用药差错报告自愿报告表假药预警网,临床用药干预途径处方审核处方评价抗菌药物监测病区备药管理临床药师制度,用药信息的总结,用药信息的有效反馈,干预用药差错,规避高危药物风险,建立高危药物目录和管理制度,高危药物的安全管理对策,首先是制定高危药物管理制度/办法,建议可由药剂科、护理部、医务科共同发起对高危药物概念的宣传,联合多个职能部门,成立专门

10、的高危药物管理组织,高危药物的管理,完整的医院高危药物管理通常包括高危药物的定义、管理的目的、管理的负责人和范围、高危药物的目录、每种高危药物警示措施及其它差错预防措施等目录的制定可参考ISMP目录结合本院的药品差错回顾性分析,制定本院高危药物目录,应对措施,主要内容为:参考ISMP的分类,由药剂科、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适合各自医院的高危药品目录;建立高危药品清单、摆放及库存原则、管理原则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同时做好倡导教育工作;,应对措施,凡属高危药品,调配发放和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即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对(Right dru

11、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对(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正确给药,应对措施,病区原则上不储存氯化钾等浓度电解质注射剂;药剂科根据院内药品变动及医疗需求及时更新高危药物信息;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合理用药。,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注射剂?,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需使用注射剂:1、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呼吸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呼吸障碍,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的药物。2、需要很高的组织药物浓度,而口服给药不能达到高浓度的情况;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3、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合理使用注射剂指导原则,1、注射剂均应为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2、凡是口服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3、在不同给药途径的选择上,能够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4、必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积极采用序贯疗法。5、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使用一周无效,应考虑停药或换药。6、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