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第二章血 液【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10.血型 11.体液 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和_。血浆是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在脱水时,其值_;贫血时,其值_。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与_之间的
2、水平衡。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主要是由_所形成。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313 mOsm/L。静脉输入0.9 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9.正常人血液 pH 值为_。血液 pH 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女子平均约为_,这种差异主要与_水平有关。11.正常成年男子 Hb 的含量是_;女子的 Hb 含量是_。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越不易_。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女子为_。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和_。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
3、素是_和_。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下段是_。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吸收障碍,可引起_。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增多所致。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增多。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和很强的_。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
4、_三步。26.血液凝固是一种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和_。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和_。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30.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不被受血者_所凝集。31._或_血能与 A 型血清发生凝集。32.某人的血清中不含有抗 A 凝集素,其血型为_型;而血清中不含有抗 B 凝集素其血型为_型。三、判断题1.正常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 5。 ( )2.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数量越多,则比重越大。 ( )3.血浆的粘滞叠连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本身的特性,并不决定于血浆。( )-_4.红细胞
5、叠连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本身的特性,并不决定于血浆。 ( )5.血浆蛋白含量增多,则血沉加快。 ( )6.红细胞只运输 O2,不运输 CO2。 ( )7.红细胞也具有缓冲作用。 ( )8.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一成不变。 ( )9.血浆蛋白总浓度不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越大,血浆胶体渗透压越低。 ( )10.血清是经抗凝后,无红细胞的液体成分。 ( )11.贫血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 )12.脱水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 )1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细胞的物理性叠连无关。 ( )1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产生主要是机体缺铁所引起的。 ( )15.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中性粒细
6、胞数增多。 ( )16.血小板释放的 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止血。 ( )17.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启动的,这种因子存在于组织中。 ( )18.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 Ca2 的参与。 ( )19.红细胞凝集后,经振荡不能使细胞彼此分开。 ( )20.血小板数量减少,则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 )21.某人失血后输入 200ml 的 A 型血,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一定的 A 型。 ( )22.Rh 阴性的人二次输 Rh 阳性人的血时,不会出现凝集反应。 ( )23.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凝集原类型。 ( )24.因子 X 的激活是内源性凝血的开始。 ( )25.只有 B 型血
7、的血清中含有抗 A 凝集素。 ( )26.Rh 阳性说明红细胞表面含有 Rh 抗原。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 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 pH ( )A.KHCO3/H2CO3 B.Na2HPO4/NaH2PO4C.NaHCO3/H2CO3 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4.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组
8、织液血浆 5.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肾素 6.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细胞比容改变 9. 0.9NaCl 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 )-_A.胶体渗透压 B.K 浓度C.Na 浓度 D.总渗透
9、压 1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 )A.凝集的快慢 B.叠连的快慢C.运动的快慢 D.溶血的多少 11. 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增快 D.先不变,后增快 12. 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加快 D.先不变,后加快 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D.脉压 14. 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变形运动 B.吞噬作用C.产生抗体 D.凝
10、血作用 15.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A.雄激素 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雌激素 D.红细胞提取物 16.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不产生 ( )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B.过敏性慢反应物质C.肝素和组胺 D.水解酶和过氧化酶 17. 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 ( )A.与血浆中的 Ca2 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D.与血浆中的 Ca2 结合而沉淀 18. 维生素 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型地中海贫血 19. 可加强抗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是 ( )A.柠檬酸钠 B.草
11、酸钾C.维生素 K D.肝素 20. 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贫血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型地中海贫血 21. 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 )A.凝血因子被激活 B.因子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 D.凝血酶的形成 22.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血小板破裂 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3. 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 ( )A.纤维蛋白 B.血小板收缩蛋白C.凝血酶 D.肝素 24.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尿液 25.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 ( )A.血清 B.体液 C.
12、细胞外液 D.血浆 26. 肾性贫血是 ( )-_A.缺乏铁质 B.缺乏维生素 B12C.缺乏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7.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 )A.肾和肝 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 D.淋巴结 28.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 ADP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 ATPC.血小板释放 5-羟色胺D.受损伤组织释放 ADP 29. 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 Ca2 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30. 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13、(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31.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313 mOsm/L,静脉注入 0.9 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 ( )A.不变 B.升高 C.下降 D.红细胞皱缩 32.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33. ABO 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 ( )A.IgG B.IgA C.IgM D.IgD 34. 某人的血细胞与 B 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B 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 ( )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14、型 35. 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 A 型血、B 型血各 150 ml 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A.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36. ABO 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 系统中 ( )A.有天然凝集素 B.无天然凝集素C.有天然 D 凝集素 D.有抗 D 凝集素 37.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C.血浆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38. 某一体重 60kg 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 ( )A.25 kg B.36 kg C.45 kg D.56 kg (二)多项选择
15、1.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C.氯化钠 D.氨基酸E.钙离子 2.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含有较多的葡萄糖C.缺乏凝血酶原 D.含大量白蛋白E.含有大量球蛋白 -_3. 嗜中性粒细胞 ( )A.可产生抗体 B.可作变形运动C.具有凝血作用 D.可吞噬某些病原微生物E.具有止血作用 4.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 )A.可释放肝素B.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C.吞噬结核分支杆菌D.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E.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5.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 ( )A.肝素 B.去甲肾上腺素C.组胺 D.肾素E.促
16、红细胞生成素 6. 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将体液分为 ( )A.细胞内液 B.唾液C.细胞外液 D.胃液E.汗液 7. 维护血管内外和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C.血浆中 Ca2 浓度D.血浆中 O2和 CO2浓度E.血浆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8. 细胞生成的原料有 ( )A.维生素 B12 B.维生素 KC.铁质 D.蛋白质E.维生素 C 9.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有 ( )A.肝素 B.叶酸C.维生素 B12 D.雄激素E.内因子和维生素 B12 10. 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 )A.雄激素 B.铁质C.肾素 D.促红细
17、胞生成素E.血管紧张素 11. 缺铁性贫血 ( )A.红细胞数明显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 D.叶酸缺乏可引起比病E.红细胞数明显增多 12. 下列情况中哪种因素可使血沉加快 ( )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血液中的球蛋白减少 13. 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 )A.Ca2 B.5-HTC.ADP D.ATPE.肾素 14.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 )-_A.柠檬酸盐 B.抗凝血酶 IC.肝素 D.维生素 KE.抗凝血酶 15. 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
18、)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 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C.红细胞核逐渐消失 D.红细胞核变大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 16. 抗凝血酶的作用是 ( )A.除掉纤维蛋白原 B.除掉血浆中的 Ca2 C.增强肝素的抗凝 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E.阻断凝血酶激活因子 17. 血型可以指 ( )A.红细胞中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8. 可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 ( )A.B 型 B.A 型C.O 型 D.AB 型E.Rh 阳性 19.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 ( )A.因子 B.
19、因子C.因子 D.因子E.因子 20. Rh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是避免 ( )A.Rh 阳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 Rh 阴性血液B.Rh 阴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 Rh 阳性血液C.Rh 阳性女子再次孕育 Rh 阳性胎儿D.Rh 阴性女子再次孕育 Rh 阴性胎儿E.Rh 阴性女子再次孕育 Rh 阳性的胎儿 21. 下列叙述哪些与“血液”的概念相符 (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D.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 O2 结合时,血液是紫色;血红蛋白与 CO2 结合时,血液呈鲜红色E. 血液的比重在 1.0501.060 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
20、比重越大22. 血液的基本功能有 ( )A.分泌 B.运输 C.调节 D.防御 E.排泄 2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的变化有 ( )A.血容量增多 B.有效滤过压增高C.细胞内液减少 D.组织液容量增多E.进入毛细血管的水分减少 24.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 )A.运输作用 B.供能C.缓冲作用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参与凝血 25. 红细胞的特点 ( )A.正常呈双凹圆盘形,具有可塑变形性B.平均寿命 120 天C.红细胞膜对各种物质具有选择通透性,高分子物质一般不能透过,某些低分子物质能透-_过D.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E.红细胞比重比血浆大,但红细胞的沉降却很慢 26
21、.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有 ( )A.维生素 B12 B.雄激素C.内因子 D.叶酸E.铁质 27.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B.缺乏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C.增加了一些凝血过程产生的活动物质D.含有大量白蛋白E.含有红细胞 28. 白细胞的功能 ( )A.吞噬外来的微生物B.吞噬机体本身的坏死细胞C.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D.其嗜碱性粒细胞还能产生和贮存组胺和肝素E.可形成抗体 29.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 )A.吞噬和消灭致病微生物B.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C.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D.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E.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 30.
22、白细胞包括 (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 31. T 淋巴细胞的功能 ( )A.直接接触杀死靶细胞B.产生淋巴因子 C.参与体液免疫D.调节红细胞的活性E.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3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C.形成止血栓D.促进血液凝血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33.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D.许多环节有 Ca2 参与E.不需因子参加 34.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 ( )
23、A.纤维蛋白降解B.因子降解C.能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_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 35. 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应D.抑制因子的激活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36.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数目有所减少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D.失血可引起此病E.内因子缺乏可引起此病 37.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 )A.天然抗体 B.主要为 IgMC.不能通过胎盘 D.能通过胎盘E.是凝集原 38. 以下哪些因素使血沉加快
24、( )A.血液中球蛋白增加 B.血液中白蛋白增加C.血浆中纤维蛋白增加 D.风湿热等疾病E.红细胞叠连加速 五、简述题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3.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4.简述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5.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7.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8.何谓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和意义如何?六、论述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2.白细胞有何生理功能?3.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4.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
25、处于流体状态?5.试述 ABO 血型的鉴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活的外环境。2.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4.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5.通常以红细胞在第 1 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6.血管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并朝细菌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方向游走,到达入侵细菌、异物周围,这种特性称为趋化性。7.指血液未发生凝固的液体部分。8.指从凝血块中析出的液体部分。9.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
26、下沉的特性。10.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_11.体液指人体所有的液体。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2.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中间环节2.内环境稳态(内稳态)3.4050 3748 升高 降低4.785.白蛋白 球蛋白6.血浆 组织液7.晶体渗透压 NaCl8.不变 不变9.7.357.45 NaHCO3/H2CO310.5.01012/L 4.51012/L 雄激素11.120160 g/L 110150 g/L12.大 破裂13.
27、015 mm/1 h 020 mm/1 h14.蛋白质 铁15.促红细胞生成素 雄激素16.血浆 血细胞17.维生素 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8.促红细胞生成素19.(410)109/L 5070 204020.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21.敏锐的趋化性 吞噬能力22.(100300)109/L 增加23.血栓 止血24.因子 组织中25.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因子转变成纤维蛋白26.酶促化学 加快27.抗凝血酶 肝素28.草酸盐 柠檬酸钠29.血浆 浓缩红细胞30.红细胞 血清31.AB 型 B 型32.A 或 AB B 或 AB三、判断题1. 2. 3. 4. 5.
28、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C 2.B 3.B 4.A 5.C 6.A 7.B 8.A 9.D 10.B 11.C 12.A 13.C 14.B 15.B 16.D 17.A 18.C 19.D 20.B 21.B 22.A 23.B 24.C 25.A 26.D 27.B 28.D 29.A 30.C 31.A 32.B 33.C 34.D 35.C 36.B 37.B 38.B(二)多项选择1.AC 2.AC 3.BD 4.BD
29、5.AC 6.AC 7.BE 8.CD 9.BE 10.AD 11.AB 12.BD 13.AC 14.CE 15.AC 16.DE 17.CD 18.BD 19.AE 20.BE 21.ABCE 22.BCD 23.BDE 24.ACDE 25.ABCDE 26.ACD 27.ABC 28.ABCDE 29.ABCD 30.ABCDE 31.ABE 32.ABCDE 33.ABCD 34.ABCD 35.ABC 36.ABD 37.ABC 38.ACDE五、简述题1.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液体环境,亦称为内环境。其生理意义:一是参与机体代-_谢的各种酶均需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一定离子浓度
30、;二是对维持机体细胞形态和功能也起重要作用。2.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NaCl 形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其生理意义: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和组织间的水平衡。3.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其大小用血沉来测定,血沉值越小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魏氏法测得正常男性血沉值为 015 mm/1 h;女性为 020 mm/1 h。4.其功能:吞噬和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结核分支杆菌等致病菌;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识别、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参与体内铁和胆色素代谢。5
31、.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血液凝固;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6.其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因子转变为凝血酶;因子转变为纤维蛋白。7.其生理功能:运输功能;缓冲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8.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纤维蛋白和因子水解的过程。基本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其作用是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块和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流通畅,保持血管内血液处于液态。六、论述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有铁和蛋白质。铁的来源有两方面:一为食物中摄取 Fe3 ,维生素 C将 Fe3 还原为 Fe2 ,Fe 2 在酸性环境中易被吸收,每日约吸收 1mg
32、左右。二为红细胞在体内破坏释放出来的 Fe2 重新被机体利用。蛋白质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分解后的多种氨基酸,在骨髓中有核红细胞内的聚核蛋白体处合成珠蛋白,作为血红蛋白组成成分。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维生素 B12、内因子和叶酸。叶酸正常每日由食物中摄取 50100g。它直接参与细胞核中 DNA 的生物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维生素 B12 能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促使贮存型四氢叶酸活化,而促进 DNA 的合成。内因子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粘蛋白,它可保护和促进维生素 B12的吸收,而间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2.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异物的侵入,如各种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
33、细胞的免疫作用。(1)中性粒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于细菌侵入部位和受损组织部位而大量吞噬细菌和消除损伤死亡的各种组织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在致敏物质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复合物的作用下,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 等物质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3)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如下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作用。(4)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并消灭致病的微生物;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能识别和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物质,清除衰老的细胞碎片。(5)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免
34、疫功能,即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3.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主要区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形成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管内血液之中。当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或基膜,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过程如下。(1)血浆中因子接触受损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或基膜被激活为a。(2)在a 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因子a。(3)在a 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a。(4)因子a、因子、Ca 2 和血小板磷脂共同摧化因子,使其活化为a。(5)因子a、因子 V、Ca 2 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整个形成过程参与的因子较多,反应时间较长。外源性凝血系统是指血管壁受损伤外,机体其他组织亦受损伤并释放凝血因子参加凝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