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必要摘 要: 转型背景下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引发价值冲突与文化安全,大学生群体应提升价值选择力。因此,转型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安全 当今我国社会转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这种社会转型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转型,它将引起整个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到人和社会的观念层面,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重构与更新。在这一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受到挑战,新的价值体系正在形成。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
2、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一些大学生容易在价值取向出现问题。因此,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必要。 一、社会转型及其价值重构 对社会转型的解释我国学术界有很多观点,社会学意义上讲,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或从一种社会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类型,即社会制度的更迭。我国目前社会转型应是狭义所指,即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生活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社会。但从哲学意
3、义上讲,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思考,社会转型的主体不是社会结构,而是从事现实历史实践活动的人。应当从历史的积极能动因素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方面和主体的“能动生活过程”思考揭示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即人的存在方式的转型。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然并存不仅导致宏观层面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中观层面的二元组织结构,而且导致微观层面的二元人格结构”。 “所谓二元人格结构,就是指在个体人格结构中,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糅杂并存的人格结构状态”。由此可见,社会转型不应仅仅是经济的或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是一种社会心理、个体人格、价值观念的改变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转型的过程。 “由于文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的
4、根本性转变,即人自身的现代化,所以,对文化层面的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必要的”。在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取向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取向在矛盾对立中实现此消彼长,社会进行着价值的重构。 社会转型同时也是在社会主体人的预设价值目标的引导之下进行,转型具体机制的构架和路径的选择,在价值取向上都要符合价值目标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求社会转型的意义应着眼于社会主体人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大众主流意识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社会行为的指南针。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
5、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3的讲话提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直接关系到社会转型的方向和前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无论是哪种关于社会转型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社会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冲击着原有的思想观念,向着预设的价值理想前行。 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引发的价值冲突与文化安全 今天的改革发
6、展已进入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取向也日益多样、多元、多变。各种观念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使社会道德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过分滋长的物欲追求引发部分社会成员缺乏公共责任和义务意识,如“小悦悦事件” 、 “扶不扶”等。这些与“重义轻利” 、 “先人后己” 、 “助人为乐”等传统的道德要求发生冲突。某一初中学生在给同学的毕业留言册座右铭中写道:“
7、我要天天捡钱” 。 “文明时代以这种基本制度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是用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冲动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禀赋为代价而使之变本加厉的办法4来完成这些事情的。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种思想文化进行着交流与碰撞、交锋与冲突、交融与吸纳,它们尽显风骚、各展魅力,争夺着思想的市场,抢占着意识形态的阵地和舞台。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积极进行着文化的输出与渗透,尽管他们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政治价值观上,他们几乎得出一致的结论,即宣扬资本主义。特别是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借助于经济上的强势,推行着文化霸权,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尤其
8、是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上的问题 社会转型的渐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实发展状况与体制机制改革与进化、思想观念不断演进犬牙交错的过程。表现出的一个基本态势就是:社会应然与实然之间不相吻合;人们的美好愿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特别是社会转型初期,不仅存在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还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激烈碰撞。旧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新的观念正在确立。这种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不仅威胁到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一些人为了短期、眼前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长远利益,但内心矛盾、纠结。 价值的重构尚未完成之时,某些人的行为选择容易失范。当代青年大学
9、生正经历着在价值取向上的判断与选择。在对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中,需要自律和提升。比如考试的诚信问题,在被调查的 200 名对象中,9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的,但几乎所有对象都认为作弊可以理解,只要不被抓到就无所谓,5所以某些学生会考虑冒险作弊。 某些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存在着困惑和迷茫。某些学生缺乏对重大理论的学习和了解,产生困惑或迷失。 有部分同学在政治价值观上,对一些政治事物、政治现象缺乏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盲目跟风。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政治问题,对政治问题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
10、价方法把握不太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不够清楚。在政治价值观上的错误认识,导致对理想前途的某种困惑。 在人生价值观上,某些学生对人生成功的理解停留在物欲追求上,价值取向庸俗化、功利化。在具体的价值选择上,某些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更多地考虑物质追求和个人利益,这使得某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特征。反映在就业观方面,某些大学生主要考虑福利待遇与生活条件, “活少、待遇好、离家近” 。当然,也有大学生能够主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到偏远地方和艰苦地区工作。 在道德价值观上,某些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意义认识不够,对人对己采取
11、双重标准,严于待人,宽于律己。一方面认同八荣八耻,推崇社会主义荣辱观,希望人人都讲究社会公德,另一方面在具体行为选择上,往往又会对自己比较放纵与宽容,对不讲诚信、不讲爱心、缺乏责任感、违背社会公德等现象,表示“理解” ,这反映了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分离、脱节。更有极少数大学生以6自我为中心,善恶荣辱标准错位,道德行为失范,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产生动摇或迷茫,行为上不知何往。对高尚的道德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如集体主义价值观、无私奉献价值观等缺乏认同。 总之,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价值重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引发价值冲突与文化安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十分必要,不可忽视。 注释: 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第一版,第83 页. 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第一版,第84 页.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一版,第 244 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184. 本文系 2014 年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xjg14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