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着力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问题;策略 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
2、编制应用题 (一)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人文性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后,我编了下面一题: 甲、己两个班向希望小学捐款,甲班捐的是己班的 2.5 倍,如果己班再捐 12.9 元,两个班就一样多了,甲,己两班各捐多少元? 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2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开放性 应用题应尽可能地体
3、现开放性,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我出示了下面一题: 例 2、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 78 人,参加植树劳动时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 2 元,买 40 盒装一箱 9 折优惠,买50 盒装一箱 8.8 折优惠。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 我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购买方案: (1)买单盒 79 盒:279=158(元) (2)买 40 盒装一箱,再买单盒 39 盒:2400.9+239=150(元)(3)买 50 盒
4、装一箱,再买单盒 29 盒:2500.88+229=146(元) (4)买 40 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 40 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 1 盒,又最省钱。 学生通过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更能体现他们思维过程的积极有效,而不仅仅是正确;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3二、培养认真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题目,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一)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点 例如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下列一题: 例 3、某人计划加工 200 个零件,结果 2 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2/5,照这样计算,加工这批零件只要用几天? 这题的一般解法要先求出 2 天加工的零件个
5、数,再求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最后再求出加工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我启发学生找出这题中的一个重要条件:“2 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2/5”,再问学生,从这个条件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能说出,因为 2 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2/5,因此,可得,加工完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即为:22/5=5(天) 。 (二)培养学生善于正确进行转化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但只要善于运用转化,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布置了下面一题: 例 4、某校女生的人数是全校学生人数的 40%多 20 人,但比男生少100 人,问这所学校中有男生多少人? 解答这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启发学生:“女
6、生的人数是全校学生人数的 40%多 20 人,但比男生少 100 人”可以理解成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可将条件转化成:男生是全校人数的 40%多(100+20)人。 因此,可求得全校的学生人数为:(100+20+20)(1-40%2)=700(人) 。这所学校的男生人数则为:70040%+120=400(人) ,或为:700-(70040%+20)=400(人) 。 4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更简捷的解法,他提出,因为 40%=2/5,即可将全校学生平均分成 5 份,女生占其中的 2 份多 20 人,男生则占全校学生人数中的 3 份少 20 人,因为全校人数的 2 份多 20 人比全校人数中的 3 份少 20 人要少 100 人,因此可求得每份人数为:100+20+20=140(人) ,因此可求得男生人数为:140320=400(人) 。 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