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摘 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 ,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笔者认为, “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课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课程教学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科学课远远背离了它原本的教学宗旨,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地接受知识,丧失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及能力,科
2、学课成了名副其实的传统知识授受课。 关键词:引导;探究性;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谱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学生们带入,使之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唤起他们思维 二、细观察,巧提问 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2出更为重要。 ”这句话指明的不仅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从产生
3、疑问开始,到发现新的问题终结。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细观察,巧提问不失为重要环节之一。 这里所说的提问,主要是让教师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的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如我在教学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不同方向放置种子的透明玻璃杯,学生多数对这些瓶瓶罐罐感兴趣,提出了不少关于种子根生长方向的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投影科教短片,并问:“看了刚才的科教短片中种子发芽的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接下来又是学生一连串的发
4、问:“种子的根为什么不朝上长?朝上长的根为什么又卷曲向下了?用水泡住种子种子发芽会更快吗?为什么要选底部有孔的玻璃杯做实验?” 教学中我们虽然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是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及时整理问题、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探究结果自然让学生印象根深蒂固。 三、问题情境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科学是解释世界的,学生从事的探究活动应该用来解释学生的生活世界,解决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科学学习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利用3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真实”应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要旨。 四、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地提
5、出探究性问题 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思维和畅所欲言。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间要建立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关系。 要充分保护和尊重提出问题的学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提出的问题的重视感,采取鼓励式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起提问的信心。学生不断感受到提问的乐趣,树立起提问的信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和表扬提出提出好质量的问题,积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提问氛
6、围,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经常这样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提出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问题意识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五、励猜想,拓思路 我们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教学引导,引发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对话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4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如我在教学茎越长越高这课时,让学生探究植物茎的作用,让他们联系植物的根、叶大胆猜想,
7、有的同学说,茎可能能将根吸收的水和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茎也许能将叶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然后我又鼓励他们大胆实验。通过实验,谈们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六、结语 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不仅是一种搞好教学的手段,更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策略的探讨,发现它在科学教育上的重要性,此种策略应用与否直接关系到科学课程开展的好坏,关系到科学课程的命运。参考文献: 1刘晓,周明星.近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09, (10). 2李敏谊.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J.教育学报,2008.(6). 3王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2).